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财经纵横 | 新浪首页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经词典 > 流动偏好
 

财经名词解释:流动偏好


 流动偏好:  

  又称灵活偏好,指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或存款形式保持某一部分财富,而不愿以股票、债券等资本形式保持财富的一种心理动机。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人们之所以偏好保持现金而不愿持有资本去获取收益(利润),是出于各种动机:或是出于交易的动机,为便于应付日常支出;或是出于谨慎的动机,以便应付意外的支出;或是出于投机的动机,以备投机取利。因此利息就被认为是对人们在一特定时期内放弃这种流动偏好的报酬。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货币的供给和需求,流动偏好代表了货币的需求,货币数量代表了货币的供给。货币数量是由中央银行的政策决定的,它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利息率。流动偏好的作用也可以影响到利息率的降低,但是,这种降低总是有一定限度的。因为,当利息降低到一定水平时,人们就不肯储蓄而保留现钱了。在图形中,这种利息不能再低的一定点之右,被称为流动性陷阱或凯恩斯陷阱。此时,无论货币数量如何增加,利息率再不会下降。

  流动偏好这一概念是凯恩斯最先提出来的,是他的三大心理规律之一。其目的在于说明利息率对投资量,进而决定就业量这一中心问题。流动偏好用曲线表示则为货币需求曲线,在图形上呈向右下方倾斜状至流动性陷讲的起点。

 英文名:

  liquidity preference

 同义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