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产经 > 正文

京东收购网银在线间接获第三方支付牌照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1月07日 13:12  法治周末微博

  收购网银在线,京东商城曲线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开始布局自己独立的支付体系。不过,对于支付平台而言,模式的正规、系统的安全、运营过程中对客户信息安全的保证都是至关重要的。规则的正确、技术的规范是保证风险可控的前提

  法治周末记者 孙政华

  此前,京东商城一直采用银联等第三方支付工具进行相关结算。此次收购网银在线对京东商城意义颇重。

  事实上,“央行刚刚发了197家企业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再想获牌相对困难。”多年致力于电子商务研究的北京薪评律师事务所律师张韬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通过此次收购,京东商城间接获得网银在线手中的“第三方支付牌照”。这意味着,一直布局独立物流仓储的京东商城开始布局自己独立的支付体系。

  在众企业抢滩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同时,第三方支付的法律还走在待完善的路上。

  布局支付更多是为客户群

  此前,业内就有消息传出,京东有意涉足支付行业。近日,北京工商局网站资料显示,京东商城已完成对第三方支付公司网银在线的收购。

  公开资料显示,网银在线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本为1.005亿元人民币。与包括四大银行、银联及农信银在内的80多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通了300多个银行结算接口,支持多种终端支付形式及支付工具。

  据记者了解,2011年京东商城的营收在210亿元以上,而目前货到付款的比例也已经降到50%。随着线上支付比例的增长,与京东合作的第三方支付平台议价能力提升,终将成为其成本控制的潜在威胁。

  回头看,早在去年8月25日,京东就发布公告宣布停止与支付宝合作,并因此引起舆论哗然。当时京东商城CEO刘强东的说法就是“支付宝费率高”。但有知情人士对法治周末记者说:“没那么简单。”他分析,原来业内有传闻,京东不愿与淘宝合作是基于客户群的原因,它不希望因为第三方支付的介入使自己的客户群被淘宝掌握,而京东与淘宝在网络销售上确实存在竞争关系。

  今年5、6月份,京东已经在同网银在线密切接触,而当时网银在线对其公司的收购估值则为2亿至3亿元左右。

  京东间接获第三方支付牌照

  “央行刚刚发了197家企业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再想获牌相对困难。”张韬对法治周末记者说,“虽然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至今已过去一年多时间,但支付行业暴露出来的经营风险管理经验不足、金融安全意识不强的问题,越来越引发央行关注。尤其是处于监管盲区的备付金安全性,成为央行监管第三方支付的核心和首要目标。”

  “发放牌照的时候,对公司的注册资本、技术安全等方面都是有严格要求的。”张韬说,“因为被审核的对象实际上就是网上的一个金融机构,都是虚拟交易,不同于普通的柜台交易,所以网络金融机构除了要达到普通金融机构的一些要求,还要达到更高的技术、风险管控等方面的要求。”

  对于第三方支付企业来说,在央行2011年5月陆续发放支付牌照后,其法律地位得到认可,并由央行支付结算司负责监管。第三方支付已经进入“后牌照时代”。

  目前,约有197家企业陆续获牌,有一百多家申请备案的企业还在等候,而更多的企业则在“合法”与“违规”的边界徘徊。

  而对京东而言,企业所考虑的当然是在同等情况下,怎样做收益更大。

  张韬认为:“第三方支付主要提供的是提供网上交易服务、资金流转服务的方式,现在通常的网上支付是充值卡,向下延伸会有虚拟物品的交易。如果像京东这样的网店拥有自己的支付平台,首先的益处是减少了利益分成的开支。如果没有牌照,利益分成肯定是要支出的,京东之前是要给第三方淘宝进行利益分成的。现在,网银在线作为京东的隶属企业,形成产业链之后,京东就不需要把利益分给第三方了。”

  看来对京东来说,在资金压力不大的情况下,收购网银在线,直接取得牌照,可能收益更大。尤其以后如果再上市的话,这个支付平台对其产业链的完善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方支付存法律空白

  张韬对法治周末记者说,虽然最近一年来,央行连续出台相关细则对其进行规范,逐渐加强对备付金的监管,但仍有部分未申请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私下利用其进行投资。由于没有备案,这种“灰色行为”尚处于监管盲区。

  事实上,无论是京东收购的网银在线、支付宝还是QQ的网络支付平台,只要它的平台足够大、业务量足够大,客户沉淀下来的资金量还是相当巨大的。

  “就好像公交卡,每张押金有限,但使用的人数众多。这个资金如何使用?对企业而言,无论是存在哪家银行对其日后发展所需的贷款、融资无疑都是有利的。这就好像一个资金的池子,有资金流出,也有资金不断流入。这笔资金是不允许使用的,但由于监管的漏洞,即使被使用了,短时间内可能别人也发现不了。”张韬说,“这可以看作是旧商业模式遇到了新的问题。”

  易观智库《2011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额连续4个季度保持快速增长。全年交易额规模达到21610亿元。但伴随快速增长的市场产生的则是大量的安全投诉。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网上交易保障中心副主任乔聪军透露,近3年的时间里,网上交易保障中心共接到消费者投诉19614条。从投诉类型看,2011年排名前3位的是网络欺诈、付款不发货以及退货不退款。尤其是近期网络钓鱼现象愈发猖獗,消费者损失惨重,已接到的投诉中,个人损失超万元者不在少数,最多损失达10万余元。

  一位第三方支付的业内人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现在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主要依据中国人民银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及《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去年央行就向第三方支付机构下发了备付金管理办法的草案,要求支付机构9月1日之前上交征求意见,所以从去年开始,支付企业所有的资金都是按照这一套草案严格执行的。

  央行上海总部巡视员兼金融服务一部主任孙辉透露,正式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管理办法及其相关配套办法将陆续出台。

  张韬说,对于支付平台而言,模式的正规、系统的安全、运营过程中对客户信息安全的保证都是至关重要的。规则的正确、技术的规范是保证风险可控的前提。立法过程中,除了对企业调研,立法者还应该向使用者征求意见,因为漏洞存在受害最多的还是用户,应更多给予用户发言权。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