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健子
573
2012-06-11
施健子
如果你觉得这是一部话剧,其实它只是一顿由70个陌生人组成的豪华饭局;但如果你认为它仅仅是一个饭局,其实它是一出包裹在鹅肝、酱汁和焦糖里的严肃戏剧。
编剧玛丽蓉·库特里(Marion Coutris)在剧中饰演那位有点偏执的红头发女主人,她毕业于法国国立高等戏剧学院,是Théatre Nono剧团的台柱子。
2010年,Théatre Nono剧团带着作品《迷巷》来北京参加“法国戏剧荟萃”活动,798的一个小剧场被装置成了迷宫,观众分拨儿从迷宫一头进入,要靠自己找到出口,这个过程中,观众能遇到形形色色的剧中人。装置艺术、行为艺术与戏剧结合让人一下子记住了这个先锋剧团,也就是那时,人们得知Théatre Nono剧团还有另一个受欢迎的话剧《法餐甜言蜜语》,已经在法国以及欧洲各地巡回演出,这才有了2012年法国文化之春与索菲特酒店的邀请。
《法餐甜言蜜语》法文名是En-tremets Entremots,Entremots这个单词并不存在,编剧在玩一个文字游戏,把单词分开来解读——“entre”这个词根的意思是“之中”,“mets”是菜,这个词是现成的,“entremots”仿造了这个词的结构,“mots”的意思是“言语”,简单来说,这个剧名可以直译为“美食之间,言语之间”。
玛丽蓉·库特里与所有法国人一样,坚信食物是人最本质的属性,在面对本性时,应该是最放松的特殊状态,这种状态的出现甚至形成每个文化圈独有的“餐桌语言”,“人们在吃饭的时候喜欢谈论美食美酒、互相揭丑,或者谈论分享人生的故事和理想。”玛丽蓉·库特里在接受采访时说。
这出戏在北京的演出地点是万达索菲特酒店,四方长桌在一个宽敞的宴会厅被排列成一个巨大的口字——无论你坐在哪一面,都能无障碍地观看到其他三面的观众的反应。
身形瘦长的玛丽蓉·库特里毫无预警地从椅子上蹦到长桌包围的空间里。导演塞尔日·诺叶尔(Serge Noyelle)有视觉艺术的专业背景,他在空间里错落地布置了许多空酒瓶,据说在法国,他们把空酒瓶叫做尸体。玛丽蓉·库特里扮演喝醉后的女主人,她趴在地上爬行和挣扎,一路上打翻了不少空瓶子。
全文最长的一段对白是松鼠桂鱼的故事,为了方便理解,在中国演出的部分加入了一些听起来非常中国化的菜名。餐盘里两只大虾的爱情故事也被几位不同的演员交替中重复了四五次——整部戏没有线性逻辑可循,所有的对话都是点对点的碎片式,串起它们的,是酒店大厨刻意准备的9道菜肴。
全剧有70%的内容被翻译成了中文。按理说,这些对食物、家庭、社交的发泄式情绪的确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他们有过成功的互动经验,作为有效打破观演樊篱的实验性话剧,剧团经常被个人邀请,做成私家专场。在一次欧洲的巡演中,一个观众被意外触动而喝了很多酒,反客为主地开始讲起自己的故事。
一出成功的实验性话剧,应该拥有的元素包括极强的形式感、出色的舞台美术、睿智的演员以及观众。前三者应该没有疑问,问题有一部分出在观众身上——当他们被追问道“先生,先生,您能满足您的女人的欲望吗?”以及“女士,我看出来您很喜欢喝红酒,来尝尝这个,猜猜这个牌子是什么吧,我们就这么喝一夜好不好……”时,表现得非常木讷甚至是惊慌失措,巴不得立马钻到虾壳里躲起来才好。
但是,这与观众的质素、观戏经验和成熟度并没有直接关系,我们习惯了置身事外“看热闹”的体验,又怎么能把握沙龙式观演关系的要务,更何况,我们的餐桌被维系上了太多食物之外的目的,谈论那些“吃饭时的谈论”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位小明星随着她的法国外交官男友也参加了这场美食话剧,不少人都在窃窃私语,关于她和他,他们的关系甚至于她的食量大小——其实,在这个过程里,身份是观众的观众都无知觉地加入到表演中了。
至于冷场,玛丽蓉·库特里本人也不怎么在意,“冷场本来就是自然的事情,我们在生活中吃饭的时候不也常常这样吗?”
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