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在6月24日结束的安徽省公务员面试中,一考生称拾获从考官口袋里掉出来的考生照片。
按照规定,公考考官在面试时不得掌握考生的任何个人信息,考生也不得透露自己的姓名、报考职位等情况,因此从安徽公考考官的口袋中掉出考生照片,并且上面职位代码和姓名等信息一应俱全,其意图为何,可谓路人皆知。
这样的报道,无疑是一封举报信。相信随着媒体的报道和舆论的关注,有关上级部门会介入调查,使违规违纪者受到惩处。
在此我们还要思考的是,恐怕下次作弊考官不会再粗心大意到弄丢考生照片了,但作弊行为和萝卜招聘无疑还会存在,想出事前防控手段,和事后的严厉查处一样重要。
相比笔试而言,面试更容易出现暗箱操作。应该说,现行公务员面试制度已经建立了一套防舞弊体系:一方面,建立面试考官库,每逢公务员面试随机抽取考官名单;同时,采取“双盲法”,考官和考生都要抽签确定考场。同时,每个考官组有若干名考官组成,对考官评出的分数,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得出的平均分数,即为该面试人员的成绩。但近年来公考丑闻频频曝出,说明我们的制度设计并非无懈可击。
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笔者对一些公考潜规则也有所耳闻。由于各地考官库普遍由地方纪委、人社系统、招录单位人员组成,范围过于狭窄,甚至形成某种小圈子,考生及其家长只要能接触到几个关键人物,就可能打点到所有考官。针对双抽签,则可采取“全面撒网,重点捕鱼”的方法,给每位考官都发一张照片,不管抽到哪个考场,都能做到考官中有人。至于评分,当所有考官形成某种默契,心照不宣地齐刷刷打出高分,去掉一个最高分也无法挤干分数中的水分。
公务员考试被称为“天下第一考”,公平公正与否事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形象。萝卜招聘、暗箱操作带来的权力家族化,严重损害着政府公信力和社会公平。作为一项人才选拔制度,道德上有污点、靠潜规则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害群之马,人们又怎能指望其公正执法?
对此,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予以补漏:一方面,打破考官库的小圈子,邀请异地考官主持面试,最大限度减少人情因素干扰,增加暗箱操作阻力;同时,将电视和网络直播面试制度化、规范化,让公众作为场外考官监督面试。
(张枫逸, 河南省漯河市)
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