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郝一萍
简介:9月12日,有媒体质疑中银绒业财务数据造假,将该企业推上风口浪尖,公司股票也因媒体报道申请停牌。随后,宁夏证监局介入调查。
媒体质疑:中银绒业业绩造假
存货攀升涉嫌虚增利润;中银绒业存货真实性存疑;3家外销客户为皮包公司,中银绒业与3家香港客户业务真实性存疑;利用进出口报关公司虚增出口业务骗取出口退税;5家内销客户存在关联关系或控制关系;同为购销的内销客户涉嫌资金向体外沉淀;中银绒业净利润与现金流背离。日前,《上海证券报》对中银绒业提出上述质疑。
在华泰证券高级研究员程远看来,此事还存在一些疑点。“造假的逻辑有些说不通,不久前中银绒业的大股东自掏腰包参与增发(中银绒业大股东和前保荐机构中信证券曾出资23亿元进行增发),你说他造假骗谁?”
华西证券梁承伟称,“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等待证监局给这次事件定性,如果是假消息,个人认为中银绒业会有一个报复性反弹 ,但如果被证实是真的,我担心这只股票会不会走出第二个‘蓝田’。”所谓“蓝田”所指的是以传统农业和食品加工为主的上市公司蓝田股份,2001年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刘姝威发表文章质疑蓝田股份业绩有虚假成分,随后蓝田股份董事长等1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被拘。4个月后,蓝田股份因连续三年亏损而暂停上市。
新金融记者日前已向宁夏证监局核实中银绒业涉嫌业绩造假情况,截至发稿前尚未得到回复。
中银绒业:报道失实
9月18日,新金融记者致电中银绒业董事会秘书陈晓非,她表示稍后发布的公告就可解答记者的疑问。当晚6点左右,中银绒业发布《关于对公司相关事项的专项说明》公告,对此前媒体的质疑一一作出回应。
公告中称,由于羊绒产量稀少,公司加大原料采购量是为满足业务规模增长带来的原料需求增加;东胜国际、中国数码、群泰国际3家外销客户均为香港注册的离岸公司,主要经营转口贸易,公司注册资金大小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作;忠兴绒业等5家内销客户一直是自主经营,也不存在关联关系;公司的出口手续完整可查,出库票、发票等齐备,不存在虚增出口业务骗取出口退税等问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银绒业之所以被质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羊绒市场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其财报依然一路飘红,被视为羊绒行业的“异类”。自中银绒业实施资产重组后,截至2012年年底,财务数据连续5年呈现增长趋势。据中银绒业财报显示,2012年、2011年、2010年、2009年、2008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4.3亿元、18.1亿元、11.8亿元、7.7亿元、7.5亿元,涨幅分别为34.8%、53.74%、53.84%、2.61%;2012年、2011年、2010年、2009年、2008年净利润分别为2.8亿元、1.7亿元、0.77亿元、0.39亿元、0.36亿元,涨幅分别为67.91%、117.66%、96.93%、9.58%。
羊绒企业:生存艰难
与中银绒业业绩持续飘红相比,曾被人们认为是“纤维宝石”、“纤维皇后”,甚至被尊称为纺织原料中的“软黄金”的羊绒行业近年来却在整体走低。由于受产量稀少、销售季节性强等因素的制约,羊绒昔日辉煌早已不再。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杭连祥曾表示,曾经,百货店里的羊绒区是一种象征和骄傲,代表着羊绒销售辉煌的过去,所以羊绒品牌可以在百货店里占据着单独的位置。但如今,羊绒区已经越来越被边缘化,羊绒区在消费者和百货商心中的重要程度和美誉度都在急剧下降。位置不佳不说,其渠道形象也明显不如其他时装品牌赏心悦目。
有人形容羊绒行业就像落在玻璃前面的小鸟,前途光明却没有出路。我国是山羊绒的主产地,占全球产量的75%,年出口占比超过50%。业内人士表示,今年,羊绒行业的外销市场并不乐观,特别是纯绒类,减幅将近三成。
上海某羊绒公司负责人向新金融记者透露,如今羊绒企业利润和羊绒产品质量都与以往相差甚远。由于内销市场并没有出口市场的成分含量标准,使得中国市场上很多羊绒制品,虽说是羊绒,其真正的羊绒含量非常低,有的甚至一根羊绒都没有。在她看来,鱼龙混杂是当前羊绒市场最大的问题。据她介绍,羊绒原料价格历年来持续上涨。目前,几家大公司的羊绒售价大概为100万元/吨,因此,一件纯绒衫的成本就高达300元左右,再加上商场扣点、销售员工资等营业成本,这件纯绒衫不卖到800元以上,是挣不到钱的。然而,现在许多羊绒衫,售价还不到100元,“你说它怎么可能……”“假的羊绒衫把纯绒衫的售价拉得很低,因此现在如果只做纯绒衫,生存都会很艰难。这是行业的秘密,实际上也是公开的秘密。”她说。
新金融记者致电珍贝、日神等几家知名羊绒企业,在表明身份并提出采访要求后,依然被谨慎地询问是否是同行来打探消息并反复核实记者身份。有业内人士表示,羊绒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许多羊绒企业都处在“摸价”状态,大户吃小户是普遍现象,很多小户因生存艰难而退出,因此企业言行谨慎也是正常现象。
名称 | 最新价 | 涨跌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