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证券 > 正文

中粮酒局或整合华孚集团 酒鬼酒能否枯木逢春

http://www.sina.com.cn  2014年08月23日 09:07  华夏时报

  华夏时报记者 金晓岩 北京报道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曾多次接触并购杜康、古井贡和沱牌等多家酒企未果后,中粮或将误打误撞,吞下近来正处于风口浪尖的酒鬼酒

  8月19日,市场有消息称,中粮通过整合另外一家央企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华孚集团)从而间接入主酒鬼酒(000799),对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中粮方面一直三缄其口,但业内认为从华孚集团等其他方面的态度反应来看,该起整合一事已经八九不离十。只是一旦落实,将如何消化酒鬼酒这又酸又甜的一道菜,对于一直以来在白酒板块失意的中粮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

  华孚不置可否

  近日,有关市场传言称,中粮集团或在近期整合华孚集团并借此间接整合入主酒鬼酒。只是过程颇为“曲折”。

  公开资料显示,中皇有限公司是酒鬼酒第一大股东,持有酒鬼酒31%的股份。而前者又隶属于华孚全资控股的中糖集团。若中粮集团能成功整合华孚集团,则等于间接入主酒鬼酒。

  不过,关于此次中粮整合华孚集团两大央企之间的合作一事,截至记者发稿,中粮方面一直没有回应,但是从华孚的回应态度来看,业内估计此次合作只是时间的问题了。“我们现在不方便说,也不好说什么,等过些日子再说吧。”华孚集团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受相关消息刺激,酒鬼酒8月19日午后突然强势飙升。每股涨7.85%,报收16.10元。随后,酒鬼酒便以为保护投资者利益,避免股票交易异常波动为由停牌。

  虽然,酒鬼酒8月21日晚间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均表示,目前未接到央企重组整合有关文件。公司股票将于8月22日复牌。”但市场仍相信此传闻并非空穴来风,业内人士也称,酒鬼酒目前没收到通知,并不代表该交易一定不会日后进行。

  对此,曾经担任中粮旗下中国食品白酒市场总监,现任华泽集团陕西太白酒业董事长舒国华向本报记者透露,该起中粮对华孚的整合交易预计8月底完成,并入后还将存在2年的整合时间。

  醉翁之意不在酒

  而对于中粮为何要选择以重组华孚集团为目标的疑问,舒国华则表示,“此次是资产划拨,中粮意在整合粮油物流,并不是主要冲着酒鬼酒来的。”

  而对于物流的短板也确实是中粮的一块心病,去年中粮并购华粮主要目的就是将东北粮食运送到南方区域,实现北粮南运。而国资委把华粮划给中粮,更多是考虑两者业务上的互补,中粮业务更加擅长加工销售为主,华粮业务以物流见长,整合华粮后可以弥补中粮B2B业务上的物流网络不健全。

  据了解,华孚集团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大型商贸企业集团,经营范围主要是食糖、肉类、蔬菜、酒类、禽蛋等副食品的生产、批发、零售和物流,经销网络、物流设施遍及全国各地,是中国商业流通领域的龙头企业。由此看来,华孚集团恰巧成为了医治中粮的一粒心药。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消息人士披露中粮此次并购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酒鬼酒,而只是在洽谈华孚的同时也一并将酒鬼酒揽入囊中。但对于此次整合交易,业内更多的将目光聚焦到了中粮间接入主酒鬼酒的身上。

  数据显示,此次绯闻对象酒鬼酒,在经历白酒行业深度调整以及2012年年底白酒行业塑化剂风波的重创后,今年上半年,酒鬼酒预计净利润为亏损3900万元至4900万元,同比大减227%至260%。加之前不久银行存款一亿元被盗更是让酒鬼酒处境雪上加霜。如果该次交易属实,中粮又能否带动酒鬼酒起死回生?

  “中粮拥有产业化的经验,曾经成功运作了福临门和可口可乐等。其成熟的视野、经验和人才储备是酒鬼酒需要的。同时,酒鬼酒现在还有很多市场化的影子干扰发展,中粮通过成熟的市场化机制运作对酒鬼酒是一个利好。”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顾问肖竹青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过,业内也有不同观点,白酒专家晋育锋认为,即使这次中粮集团整合华孚集团成功,短期内酒鬼酒不会有大的变化,中粮集团是间接持股酒鬼酒,中糖集团、中皇有限公司法人地位暂时不会有大的改变。此外,参照中粮集团之前对习酒的入股,中粮集团是战略投资人身份,属于财务投资,并未参与企业运营。

  中粮白酒败局?

  其实,业内对中粮间接入主酒鬼酒后续能否产生明显的改进效果的担心并不是毫无根据。因为虽然中粮一直对白酒行业跃跃欲试,但事与愿违的是,失败远远多于成功。

  回顾近几年来,中粮在白酒领域可谓煞费苦心。先是于2002年收购前身为安徽焦陂酒厂的龙虎尊酒业,有意借此完成白酒产业的战略布局,并打造中粮的多元化产品结构,实现龙虎尊酒销售额超4亿元目标。不过,最终这个目标仍然没有实现,目前,龙虎尊酒的年销售额仍维持在1亿元左右。而后于今年1月被中粮挂牌转让股权。

  与之相同遭遇的是,中粮旗下另外一个白酒品牌老古坊在2005年被中粮收购之后也一直发展平平,这显然并不符合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只做龙头不做龙尾”的个性。

  在这之后,为了深化自己全产业链的概念,已经拥有长城葡萄酒、绍兴黄酒和洋酒的中粮集团,带着一个“白酒梦”继续上路。先后接触了古井贡、洋河、沱牌、西凤、孔府家酒和杜康等多家国内知名区域酒企,但遗憾的是,最后大多因为股权纷争,导致对方与中粮的合作没能达成。

  直到2012年,面对多起不成功收购案例,中粮开始转换思路,另辟蹊径地进军白酒原酒上游,其旗下的生化能源事业部控股泸州老窖石梁酿酒基地项目,试图通过打造石梁酿酒基地,为中粮全面涉足白酒业,做好铺垫和准备。

  近期来看,中粮最大的一次动作当属去年,原中粮酒业总经理吴飞接替栾秀菊执掌中国食品酒类管理部总经理一职后,于今年1月成功通过旗下产业基金入股习酒,成为习酒第二大股东,终于为中粮多年来的白酒阴霾暂时扫去一半。

  不过,业内也认为,再次入主白酒板块的担心归担心,与中粮的初衷相比,此次整合交易对中粮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IPO失败 白象北京总部缩水

  “千年老三”翻身困局

  华夏时报记者 金晓岩 北京报道

  盘踞河南粮食大省内的一头白象,曾经试图通过全国化的扩张实现其满腹的壮志雄心。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随着IPO的戛然而止,让经过漫长等待期的白象食品心中的斗志也跟着凉了一大截,北京办公地联合大厦6层一副冷清的景象也成为了其目前处境的真实写照。

  “白象撤出应该主要是业绩问题。也说明目前方便面市场垄断格局已成,康师傅和统一尚在惨烈竞争,何况区域性小品牌。”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本报记者表示。在方便面行业整体疲软和竞争对手的激烈拼杀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白象食品未来的路将走向何方?

  遭遇IPO急刹车

  日前,有消息称,白象撤离北京总部。8月19日,本报记者来到其位于京城联合大厦6层办公地一探究竟。

  据该大厦内的物业工作人员介绍,原本联合大厦6层均由白象购买使用,但记者看到,目前该层大部分面积办公室已经被旅游公司、养老机构等其他公司租赁使用。果不其然,虽然当天正值工作日时间,但白象食品办公室大门紧锁,内部空荡荡不见人影,就连前台也是黑漆漆一片。

  “这几天我们在搬家,部分员工将搬到郑州总部,8月21日恢复上班。”几经周折,在仅能看到的两位保洁人员的引领下,白象食品还在“留守”的一位员工说。据其介绍,北京原有的部门依然保留,只是办公面积缩减。有业内人士猜测这和其IPO终止有关,这是预示着负责IPO的团队的离开。而白象相关负责人则称是由于2010年北京总部成立时,很多员工都是从郑州调过来的河南人,现在这些员工均已超过而立之年,希望能够重新回河南老家发展,所以公司作出这样的调整。

  其实白象这突然的搬家举动并不奇怪,因为就在近日,其遭遇了更大的“磨难”:河南证监局网站上一则“终止辅导上市”通知的发布,白象食品上市梦断。

  这也意味着,苦等三年的白象最终IPO计划落空。事实上,白象食品从2008年就启动了资产分析和评估,并接触了摩根、高盛、荷兰银行等财团,开始为上市做准备。2012年11月,白象食品正式对外宣布其正在接受光大证券上市辅导,拟在A股市场IPO,并且已在河南省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

  “白象撤出,主要还是业绩问题。而且再上市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沈萌说,“不得不说,其翻身的机会也不大。毕竟白象当时砸钱投新项目,是主业方便面业务不好,而且白象的新投资应该不仅是为了IPO冲业绩,也是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

  不过,对于IPO终止一事,上述白象负责人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这只是公司的战略调整。因为公司苦等三年,仍然没有排上队,无意再耗下去。也不排除日后再进行申请IPO的可能。

  对此,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也认为,白象食品终止IPO 有多方面原因,白象食品为上市已经等待三年之久,尚未有实质性进展,时间成本已经太大,终止或是一种选择。同时,主营业务市场环境改变或是主要原因,2014年上半年方便面整体市场持续衰退,白象食品深处其中,未来业绩有较大压力,即便获得招股资格,能否取得投资者支持也是一个未知数。

  微利下陷区位困境

  “大体上来说,IPO终止不会对公司经营产生什么影响。毕竟终止IPO这种大事也不是一朝一夕,需要筹备一到两年时间,公司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该白象负责人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了解到,白象的内部管理架构和其他公司还有所不同,即不只有一个总部,而是存在北京和郑州两个总部,过去是,现在也是。其中,北京总部侧重管理,而郑州侧重研发,只是,通过这次战略调整,原有超过100人的北京总部的员工将比郑州总部少很多。据白象方面介绍,此次变更,北京总部原有的部门依然保留,不会影响业务发展。

  据AC尼尔森的数据显示,2003年至今,白象食品始终保持18%左右的市场占有率,一直位列全国方便面行业前三,但是要再进一步却是难上加难。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沈萌分析,一方面拥有河南粮食大省的有利条件,白象占据了原料方面的天时、消费增长的地利、本乡本土的人和的优势,另一方面,这也让白象缺乏不断进取和走出河南的动力,在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等方面,无法招架康师傅、统一的攻势。

  记者走访北京几个大型超市,方便面货架基本被统一、康师傅、今麦郎、韩国农心等企业占据,白象很少看到踪影。

  不可否认的是,当下整体方便面行业都处于疲软状态。来自AC尼尔森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方便面整体市场持续衰退,方便面整体销售额较去年同期衰退1.9%,销售量较去年同期衰退5.9%。在方便面战场这一片红海中,统一今年上半年方便面业务就亏损1.1亿元,康师傅方便面业务也仅仅实现微利,白象想独善其身恐怕未必有那么简单。

  “我们会不断推出新品,追求品质的创新。8月底还会再推出一款有实质性改变的新品,并以千万元的价格请国内一线明星做代言。”白象方面说,“产品价格上,白象这几年来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从一元已经上升到现在2.5-3元的主流价格,未来还会根据市场调研,在符合消费者消费理念的前提下,继续提升价格,走高端路线。”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最近访问股

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