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片城市里的麦田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1日 17:25 财时网-财经时报
每件作品都是艺术家对自然生态景观的关怀与回应:企图寻找被世人遗忘、快要消失了的“净土” - 李静怡 德国生态艺术家尼勒斯·尤多(Nils Udo)的雕塑作品,是融在足迹所到的大自然里:就地的树叶、断枝、野莓、落英、流动的水等,都有可能成为他作品的一部分。每件作品都是艺术家对自然生态景观的关怀与回应:企图寻找被世人遗忘、快要消失了的“净土”。 尽管尽量以维护原生态、不干扰的态度进行创作,艺术家说他仍然难解内心的矛盾。因为作品仍带着人的活动痕迹,那怕是搬动一片枯叶,都很无奈地触及大自然的原始生命,碰触到哪里,伤害就存在哪里。 1980年,在暖化与温室效应还没有向全世界所有人“午安问候”的时候,就有许多工作者投入生态艺术(eco-art)。几个生态艺术计划在30多年后听起来都还是相当奇异疯狂与激进。 美国环境艺术家安格妮丝·丹妮斯(Agnes Denes)曾在纽约心脏区曼克顿世贸中心比邻、距华尔街只有两条街、面对自由女神像的两英亩世贸双子塔建筑废料堆填的土地上种大麦。当时获得了大都会的市民和游客响应,协助其清理、压土、播种、灌溉、施肥、除虫等工作,麦田3个月后收成。 在时间就是金钱、金钱代表一切的曼克顿金融区市值数亿美元的土地上的这片麦田,是一个摆在眼前的震撼性的事实矛盾。金黄的麦田象征着食物、能源、商业、世界贸易与经济的普世概念,同时也直接指向人类世界的价值失衡:错置的优先考量(商贸经济)与被漠视的饥饿。 艺术家解说,冲击着高度竞争、只求效率、纸醉金迷、富裕但复杂、罪恶、挤压的城市,正是开放的田野空间和未被破坏的农地之间的对立,希望藉“文化”与“草根”、精明与纯朴、我们认识的和很多“我们还没有学懂的”种种冲突和矛盾,唤起人们思考以人为本的发展。 这件作品,大概是9·11事件以外,纽约地表最撼动人心的一次。 梅尔·金(Mel Chin)则是受到某篇科学家报导的鼓舞,在受到重度水银、锌与镉的垃圾掩埋场内,圈了一块地,种起能够吸收重金属并使土地渐趋回覆地力的6种植物。经过19年以后,在这片名为“复原之地”(Revital Field)上,观察者可见艺术介入自然与修复土地的力量。 派翠西亚·乔纳森(Patricia Johanson)则是重新建构了一个艺术馆外围的濒死咸水湖之生态体系,她在湖内种起数种能够符合当地水域的植物,使湖水停止侵蚀外围土地并招引动物觅食。在湖面上,她利用大型蕨类做成粉红色让人于上行走的步道。 投入生态艺术领域30年的海伦与纽顿·哈利森做过一个关于加州沙加缅度河的作品──《沙加缅度河上的沉思》(Sacramento Meditation),探讨水库问题。 当时哈利森夫妇研究沙加缅度河的发电水库。美国政府不断建立水坝只为了灌溉650万英亩的土地,使其成为80亿美元有巨利可图的系统产业,提供加州、全美甚至全球食物与衣物,图利少数资本家。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