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边静
门头沟区地处北京西部山区,全区98.5%的面积是山,海拔超过1500米的山峰达160余座,灵山、百花山、妙峰山等旅游风景区远近闻名,是夏季避暑度假的理想场所。门头沟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早在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著名的东胡林人在这里栖息繁衍,始建于晋代的著名古刹潭柘寺和全国三大戒台之首的戒台寺名扬天下,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爨底下村和灵水村魅力独特,三家店、琉璃渠、沿河城等一批古村落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门城新城地处长安街最西端,距天安门仅25公里,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境内有三条铁路干线,两条国道和六条市道通过,通往市区及地铁公交线路近20条,已经开通和即将开通旅游专线8条。近期正在规划建设六环路门头沟段、长安街西延和阜石路改造及轻轨入区。随着都市人口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旅游等文化性消费成为一种新的消费形态,市民郊区游发展迅猛,形成规模巨大的消费市场。门头沟区拥有多种类型的文化积存,比较突出的有宗教文化、村落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对不同人群具有较大吸引力,具有旅游产业开发的独特优势。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爨底下
门头沟区将按照全新功能定位,依托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全面优化投资环境。以优美的环境吸引人,完善的设施留住人,优惠的政策鼓励人,全面搭建招商引资平台。爨底下位于北京西部,距京城 90公里,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至今有500多年历史,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
村落坐北朝南,依山而建,以龙头山为中轴,呈扇形结构延展,布局严谨,错落有序,形似元宝,独具特色的山地四合院,自由灵活,小巧别致,装饰独特,是我国北方不可多得的古村文化经典,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这里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影视拍摄基地和写生基地,爨底下旅游资源丰富,翠谷清泉,古道神潭,为古村增加了自然的灵气,您在饱览古村风貌之后,还可在明清古宅小住,体验浓郁的古宅风情,爨底下四季都是美丽的,春季感受古宅春韵,夏季尽享受怡人清凉,秋季喜看红叶映古宅,冬季瑞雪迎新春,农家过年爨底下。
该村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在这严寒的冬日,我们经不住古老山村的召唤,便向古老深邃的爨底下村进发了。“山中之冷,倏然可感。”汽车在去往斋堂镇爨底下村的崇山峻岭中蜿蜒而行,越接近目的地,这种寒意愈发明显。
沿着美丽的京西大峡谷逶迤穿行,约莫一个半小时,一座古韵犹存的小村落映入大家的眼帘,它就是爨底下村。此前,听说这是一座长达500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山村,风貌古朴幽静、个性鲜明,虽然历经几百年的岁月风霜,但明清时的建筑风貌仍清晰可见。它曾是“京西古道”上商旅休息和货物转运的驿站,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文化印迹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漫步在村中,看着古老陈旧的房屋、历经沧桑的石径、纯朴厚道的村民,我们恍若置身于世外桃源一样。村口有个一人多高的黄颜色花岗岩大石壁,一个巨大的“爨”字书写其上,这就是爨底下村的标志。我知道 “爨”本是灶的意思,旧时有分“爨”之说,就是指兄弟分家单过,分灶吃饭。按巨石背后的说明,“爨底下村”,是因为处在明代军事隘口“爨里安口”下方,故得此名。村民们对此另有一说。他们告诉我,此村的居民全部是明初山西“韩”姓移民的后代,因韩与寒同音。寒者,乃贫穷之态。韩姓祖先为使本族能发迹、能富足,看村后的大崖头似一大灶,便给这个村子起名叫“爨底下”。为使这个难写、难认的“爨”字让别人认识和理解,他们编了一个顺口溜:“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取其“大火烧二木,韩(寒)姓也兴旺”之意。后来得知,爨底下村名的由来流传着多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