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酒精分解的这个化学反应过程,主要通过肝脏的代谢来实现,不可能依靠服用一些解酒产品予以阻断。因此,靠服用解酒产品来降低体内酒精含量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最近一种名叫“安体普”的片剂在北京的金象大药房热销了起来。位于丰台区马家堡一家金象大药房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是国外进口的解酒药,喝前吃它两片,喝多少酒都没事。要是实在喝得太多,酒后你再吃两片就行。”
“安体普”是这家药店当下卖得最火的“解酒药”了,受到销售人员的大力推荐。这种原产地标着“俄罗斯”的药片还真不便宜,一盒6片装的“安体普”卖59元。翻遍“安体普”的包装盒和说明书,记者并没有发现任何“国药准字”或“国食健字”的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是国家规定统一使用的药品批准文号,而保健品的批准文号则是“国食健字”。食品的批准文号是“卫食字”号,平常也被称为“食字”号。 根据国家的规定,药字号的产品必须是针对某种病症有治疗作用。食品是每一个人都能食用的,而药品却不能,因此上食字号的产品比药字号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广泛性。
在各大网上商城和安体普专卖店的网页上,安体普宣称自己是“原苏联克格勃间谍专用解酒片”,如今“风靡好莱坞”,可“提升酒量100%—200%,解酒防醉、消除酒后不适”。
“我们的产品属于普通食品,是从葡萄、苹果等植物中提取维生素、氨基酸合成的。” 记者拨通了安体普专卖店网页上的24小时咨询订购热线,一位工作人员说到。
春节将至,业务单位联谊会、朋友间聚会……接二连三,很多人自知难逃酒局,开始提前做起了“功课”。于是,药店的解酒药也变成了“俏货”。1月5日,记者走访了百姓、金象、崇仁堂等大药房,店员普遍反映,近一个月来,解酒药的销量明显增多。
北京福瑞宏达药店卖得最好的解酒药是香港产的“酒侣”。据该店销售人员介绍,现在已经卖得没货了。该店员宣称,“解酒药的好处在于:喝前吃保肝,喝后吃解酒!”百姓大药房的店员从保健品货架上拿出海王金樽,说好多人买它解酒。记者仔细看了海王金樽的包装盒和说明书,并没有发现有任何与“解酒”有关的字样,只是在其产品保健功能上看到“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
“我就不信什么解酒药!”北京武警总医院医生李志强说,目前,市面上一些“解酒药”的成分多数只是维生素与氨基酸等,所起的也只是安慰、清醒、缓解头痛的作用。目前,几乎没有解酒产品能对酒精进入身体产生的副作用起到预防或阻断作用。这一结论在医学上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酒精进入人体,被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后,血中的乙醇需要依靠肝脏来解毒,在肝脏分泌的醇脱氢酶作用下氧化成乙醛。之后,乙醛又被氧化成乙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人体。当人体肝脏分泌醇脱氢酶的速度,跟不上乙醛转化的速度时,就会造成乙醛中毒。中毒者就会表现出人们所说的“醉态”,会行为失控、嗜睡、呕吐、动作笨拙等。酒精分解的这个化学反应过程,主要通过肝脏的代谢来实现,不可能依靠服用一些解酒产品予以阻断。人体摄入过多酒精时,只能通过打点滴的方式,输入氯化钠、葡萄糖液体来稀释和降低血液中的酒精浓度。
因此,靠服用解酒产品来降低体内酒精含量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