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不回来的中介费
若干年前,大部分家庭雇用的保姆都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而最近几年,随着家政服务公司的遍地开花,他们已经成了城市家庭雇用保姆最主要的渠道。选择家政公司,跟家政公司打交道逐渐成了一些城市家庭的必修课。
马东找保姆那家公司实行的是年费制,要在这家公司找保姆,好吧,先交一年的年费,每个月200元。付了年费,再给你推荐保姆。
交了年费,领了保姆回家,可是连续换了几个,都不合适。马东只好换了一家公司再找保姆。因为换了公司,马东希望退回她在先前那家公司的年费,但碰了软钉子。人家的说法是,“你不满意,我们有的是人,可以换到你满意为止,但年费收了怕是不好退了。”
在跟家政服务公司打交道的过程中,还有一个细节让马东特别不舒服。跟公司签合同的时候,公司拿出了好几页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印着公司的免责条款,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都事先已经声明不负责任。马东不解地问,那作为一手托两家的中介,你们都负责什么?另外,合同中并没有说明,消费者的权益谁来保障。
在很多和育儿相关的网络论坛中都有怎样和保姆家政公司斗智斗勇的帖子,相当一部分人的态度是,“家政公司就是弹簧,你强他就弱”。这样处理问题的方式并不是良性的模式,可显示的问题是,当消费者和家政公司发生了这样那样的摩擦时是没地方理论的,要么就上法院,但这样极端的方式解决家长里短的矛盾有点杀鸡用牛刀。
现实的情况确实是消费者投诉无门。家政公司究竟归谁管,业界一位人士说,这个机构唯一跟政府沾点边的就是在工商部门登记营业执照,在税务部门缴纳税,应该说,这个行业长期处于政府监管的真空地带。
而另一方面,很多保姆也对家政公司牢骚满腹。周小渔家请的月嫂就告诉她,别看自己对外标价4000元,可其中差不多一半的钱要被公司拿走。
事实上,家政公司之间也有矛盾。在业界打拼了五六年的一位家政公司的负责人就说,这是一个只拼价格,不拼服务的畸形行业。他说,在他看来,4000元一个月的月嫂价格没有任何道理,但别人都是4000元一个月,你不是,消费者肯定认为你不够档次,同行也认为你不随行就市,反而没了你的立足之地。
这位经营者还透露说,家政公司目前的进入门槛是很低的,甚至无须注册资本,任何人都能开张。可实际上随着城市家庭对保姆层次需求的提高,保姆逐渐成为技术含量很高的职业,尤其是婴幼儿的护理,婴幼儿关键的几个成长期稍纵即逝,错过了就耽误了孩子心智的成长,可很多提供婴幼儿护理的家政公司的老板根本不懂这些知识,一张桌子,两部电话就撑起一家公司。
还有一个行业的秘密是,目前绝大部分家政公司采用的所谓“会员制”的经营模式都规避了自己的责任和风险。
具体来说就是,所有的保姆都是家政公司招募的会员,而不是家政公司的员工,家政公司帮助保姆寻找客户。这种制度的特点是,在合同关系方面,由保姆和雇主签订服务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及义务,家政公司不是服务合同的主体,只起见证人和介绍人的作用。这种模式下家政公司不承担任何由保姆给客户造成的损失,客户与保姆之间的纠纷由其自主解决,公司可予以协助。另外,因为保姆不是员工,家政公司不用负担她们的任何社保费用,这也使得这个群体游离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
畸形局面如何扭转
说起这个行业的畸形局面,在采访中,相关利益各方都有这样的共识:保姆达不到市场所需的服务标准需要培训,但培训费没人埋单;保姆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游离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中介公司缺乏规范运作,职能部门监管有真空。此外,最关键的是,目前还没有看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准备出台规范标准和加强监管的动向。
政府监管没有动静,市场也并不是一团糟,虽然目前社会保障体系没有覆盖保姆这个群体,但由于这个行业越来越被公认为是高风险行业,所以在不少城市有很多保险公司都推出了针对保姆的特殊险种,比如,人身意外伤害险等。富平家政服务中心的陈祖培介绍说,从几年前富平就开始为他们的保姆购买此类的商业保险。
但对大多数公司来说,这种保险还是叫好不叫座,关键是没人埋单。作为雇主一方,保姆的流动性非常大,个别极端的可能合作时间就一天、半天的,雇主凭什么给买保险。对保姆来说,尽管每个月的保费只有十几元,但总是有这样的心态,“我不会是最倒霉的那一个吧。”
商业保险是一种自愿非强制性的保障,不能从根本解决保姆市场面临的问题,北京青欣家政公司的刘欣和富平家政服务中心的陈祖培都认为,国家应该把保姆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事实上早有学者在研究这个问题,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的王竹青在一篇论文中提到,目前我国保姆的构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城市下岗工人,另一种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其社会保障问题都需要解决。无论是城市下岗工人还是农民工,首先要解决的都是家政服务纳入社会保险体系的问题。其次会涉及到城市下岗工人的保险衔接问题,以及农民工返乡时的保险后续问题。城市下岗工人的保险衔接问题是比较好解决的问题,难以解决的是家政服务如何纳入社会保险体系的问题,以及农民工返乡时的保险后续问题。
那么家政公司如何发挥挑起两头的作用呢?刘欣说,她今年准备尝试对一些技能过关,长期零投诉的保姆实行年薪制,这样保姆就成了公司的一名员工。这种做法有可能产生几个优势,首先,既然是员工,公司就会考虑保险的问题,获得保障的保姆就不会急功近利,有了接受培训的时间和可能,这样就能提供服务的品质。而对公司来说,可以积聚和吸引一批业务熟练的保姆留下,提升公司的信誉和品牌。但究竟能有怎样的效果,还有待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