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委书记林毅:海宁要做文化出口的浦东机场

2013年09月02日 18:25  新浪财经 微博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文/新浪财经 方清梅

  海宁,浙江北部的一个县级市,面积不大,但卧虎藏龙,王国维、徐志摩、金庸等文化名人皆生长于此。

  海宁看潮,是古已有之的盛事。诚如苏轼所言“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在他之后,张岱、乾隆、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从古到今,潮涨潮落,人去了一拨,又来了一拨。是海宁潮震撼着他们的心灵,抑或是海宁历久弥新的文化底蕴令他们折服?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而无中生有是一种境界。海宁市委书记林毅则说,无中生有,是以文化为底色的创新与变革。

  传统产业转型路:

    哪怕全球第一也要革新

  1916年9月15日,孙中山到海宁观潮,并手书“猛进如潮”四个字赠给海宁。应了孙文先生的那四个字,如今的海宁已是浙北第一经济强县。2010年入选福布斯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91位,也是中国现代服务业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县市区。

  在人们印象中,说到海宁便联想起皮革。诚然,全世界最大的皮革城位于海宁。但是近年来,海宁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经济现象:海宁的皮革产业经济占比在下降,但总产值却在提升。“一升一降”在海宁市委书记林毅看来,这意味着海宁的传统产业正在进行脱胎换骨的改变。

  为什么要改?

  “经济发展转型是有规律的,只有主动转、主动调才能占领发展的制高点。”林毅掷地有声地说。

  回忆起海宁皮革业“无中生有”的奇迹,林毅说,海宁中国皮革城源出家庭工业发展的交易交流需要,以全省大兴市场建设为背景,最初在马路边形成马路市场,并促进皮革产业的进一步兴盛和扩大,皮革产业的繁荣又为皮革市场提供了产业基础和支撑,是市场和产业联动互促的成功典范。从1994年开业至今,海宁中国皮革城市场经营面积从3.1万平方米逐步发展成如今海宁本部市场超百万平方米的规模。

  2000年,伴随着中国服装业从粗放经营走向集约经营、从产品竞争走向品牌竞争的历程,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正式登陆国际舞台。亲历了历届皮博会的海宁皮革城董事长任有法回忆说,2000年把皮装展销会改为中国皮革博览会,并引入皮草文化,通过服装设计大奖赛、流行趋势发布等途径,在传播时尚文化的同时,吸引了国际文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4年,又通过“时尚皮装万里行”活动,把海宁的皮文化、时尚文化、人文文化传播到全国10多个大城市,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目前,海宁皮革已经占据全国市场份额三分之一,荣登全球皮革第一城交椅。在成绩面前海宁人并没有骄傲。林毅清醒地说,“在现有皮革市场占全国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的情况下,如何分得更多的市场份额,靠什么?”

  很显然,皮革市场走内涵式增长和外延式扩张的路是海宁人作出的选择。通过引进欧洲品牌提升品质、外企越洋贴牌拓展市场、夜市营销延伸交易时间,海宁皮革城已经走在转型升级的大路上。

  “皮革城的转型是浙江包括海宁在内的传统产业转和调的一个典型,也为我们发展经编、家纺等传统产业有了一个很好的发展释放,我们的梦想是要把这里打造成一个国际购物天堂。”林毅也指出,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是目前最为紧迫的事,重点是存量提质、增量选优,要根据海宁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定位,选择有利于海宁发展的新兴产业。

  挖掘新产业空间:

    文化为底子 步伐更踏实

  “潮是之一,不是唯一。”林毅说,潮文化是海宁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内容,此外海宁还要做影视文化的示范区。

  “如果把横店影视城比喻成上海的虹桥机场,我们很想跟它错位发展,我们希望在海宁做一个浦东国际机场,影视产品从我这里能出口。”在林毅看来,发展文化产业也是无中生有,先前有传统产业无中生有的创举,那么文化产业也可以这么做。

  去年10月30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影视译制基地正式落户海宁,海宁开始打造中国影视译制基地,开展影视译制、海外推广、通用和非通用语教材及中文教学、语言译制软件等业务,计划实现年译制非通用语类影视剧目1000部集,通用语类影视剧2000部集,年出口金额达到1500万美元。该基地旨在建设成为以出口为导向的影视作品创作生产和出口产品译制的重要平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我国影视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基地,目前已集聚外向型影视机构100多家。今年影视文化产业产值将超过10亿元。

  “如果顺利的话,今年9月份就有影视产品出口到非洲肯尼亚、坦桑尼亚,比如《老妈的花样年华》、《老爸的心愿》,这些影片将从海宁走向非洲,走向世界。”林毅对此充满了信心,“到今年年底我们可以形成翻译3000部集的规模,明年会有更大的发展。这个也是无中生有的,也是文化产业影视产业发展的一个具体项目,我们就是希望通过很多这样的具体项目在海宁形成影视产业的集群、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林毅看来,海宁有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我们有文化基础。海宁有三大文化,潮文化、灯文化和名人文化。从潮文化带出这块土地的自然潮转向人文潮、科技潮、体育潮,潮潮澎湃,构筑这个城市的现代和文化的结合。”

  幸福海宁:

    出门就是百里长廊

  “我们都有自己的梦想,海宁的梦想就是让它的自然潮与人文潮、时尚潮、体育潮、科技潮能够潮潮澎湃。”谈到海宁未来的发展,林毅表示这么讲有点虚。他列举了两个海宁正着手准备的项目。

  “一个项目是从杭州接一条城际轨道交通到海宁。这个城际轨道将对整个海宁全市及沿线的乡镇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对城镇化的发展、产业的发展,对整个海宁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意义重大。”林毅对此也充满了期待,“就像一百年前海宁有一条铁路,从上海到杭州的铁路穿过海宁改变海宁的历史一样,相信这条城际轨道对海宁经济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一个大学会改变一座城市发展的方式,第二个项目是经教育部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同意在海宁建设浙江大学国际校区,这也是浙江大学的一个创新项目,兼具教育培训、科学研究、技术转化三大功能,这个国际校区将提升海宁城市发展的人文品味、规划格局和整体底蕴,也将积极促进海宁经济转型和民生改善。”

  说到底,还是在挖掘文化,贯通城市之间的文化。除此之外,为了推动旅游休闲文化产业的发展,海宁在钱塘江畔规划了106平方公里的长廊,“百里长廊,这一百里沿江像珍珠一样用项目串起来,这个百里长廊,通过保护生态,保护原生态的文化,对房屋进行有效的整理,让老百姓居住在里面,人文自然和谐相处。同时我们对海宁整个区域的水环境进行整治,提出来自己不要污染自己,把水治理好。”这条钱塘百里长廊也将成为文化长廊、生态长廊、美丽新农村长廊、旅游长廊,形成区域旅游的创新平台。

  林毅说,我们做的所有的工作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群众想什么,政府就干什么。”从2010年起,海宁把百姓的幸福指数量化为具体的指标,量化到教育、卫生、养老、公共的服务、水环境、空气质量,各个领导分管工作的条线上。“我们这两年集中努力,积极创新,去年海宁市公安局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局殊荣,这个牌子我们很珍惜,我们是浙江省3个名额中唯一的沿海经济发达县市,充分体现了在海宁这个城市创业创新生活的安全感。”林毅说,海宁是让每个在海宁工作的人都有家的感觉,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家人更加幸福。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北京摔死女童嫌犯翻供:不知摔的是婴儿车
  • 体育皇马宣布续约C罗5年 年薪超梅西世界第1
  • 娱乐李亚鹏回京与王菲回同一个家 不提离婚
  • 财经人民日报刊文:保险公司养老不靠谱
  • 科技芬兰人的诺基亚:总部以PPT著称
  • 博客韩国强制扣留的豪华中国邮轮啥样
  • 读书外戚正史:历史上真实的年妃与年羹尧
  • 教育高中规定同性学生交往过密停课罚钱
  • 江濡山:央企海外投资败笔的四大原因
  • 水皮:IPO越简单越好
  • 洪平凡:全球金融危机五周年随笔
  • 西向东:为什么以房养老在美国也遇冷
  • 叶檀:以房养老不如以房租养老
  • 黄祖斌:中国以房养老的五大障碍
  • 刘石:中移动副总的垄断说颠倒黑白
  • 陶冬:联储出招 欧股聚财
  • 小小鸟:戈尔巴乔夫重出江湖
  • 曹凤岐:中国新股发行审核制度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