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殡葬行业混乱 冒充工作人员抢生意牟暴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2日 16:28  深圳晚报

  本报记者 高申现/文

  目前殡葬形式多种多样,市民可理性选择理性消费。图为昨天下午,来自佛山的何先生将自己爱妻的骨灰埋葬在沙湾公墓里的光明树下。本报记者 陈远忠 摄

  清明节即将来临,近段时间来,记者接到一些市民的反映,称在殡葬市场上还存在着一些混乱的情况,主要表现在某些殡葬用品店开展殡葬“一条龙”服务,从中牟取暴利。甚至还有一些公司和个人公然到殡仪馆争抢生意而大打出手。相关人士对此表示,目前在殡葬管理上还存在“盲区”,期待国家正在研究修订《殡葬管理条例》能对规范行业起到应有作用。

  记者调查

  “一条龙服务”牟取暴利

  姜先生告诉记者说,他的父亲在深圳某家医院去世后,还不到10分钟,就接到了一个陌生男士的电话:“他自称可以为我提供丧葬礼仪‘一条龙’服务并称如何方便省心。”姜先生说,当时一家人正处于极度悲伤中,对办理丧事也确实是六神无主,虽然心里很烦,但在万般无奈下,就答应了让他来协助操办父亲的丧事。

  随后,这家丧葬礼仪服务公司列给他的“一条龙”套餐分6000元、8000和10000元等几个价位。“他们说是全包,我就选择了8000元的套餐,本以为就能省心了。但后来姜先生才发现,所谓“一条龙”,只是由丧葬礼仪公司的人,陪同她和亲属到殡仪馆,指导他们办理各种手续、预订告别厅,此外就是提供简单的寿衣、纸棺,“香烛、鲜花、车辆这些都是另外算钱的,而且包的棺是最低档次的600多元的纸棺,我当时看了觉得实在不像样,要求换贵一些的,就要自己补钱,结算的时候居然要1.4万元。”朋友后来告诉他,这样的“服务”其实水分不少,殡仪馆的价格并不高,而且提供的服务会更好。

  针对目前殡葬市场上的情况,记者近期在调查后发现,一些殡葬用品店,不少都可以提供“一条龙服务”业务。一位店老板说,除了殡仪馆要搞的运尸、告别仪式、火化等服务,其他全套服务他们都可以上门搞,死者家属什么都不用操心,包括“辛苦费”在内“一口价”都在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

  一位某公司的黄先生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他们根据消费者自己的选择提供全套服务,但必须要所有的殡葬用品都由他们来提供,这样就可以免除服务的费用。记者随后问及是否有最低的“消费额度”,黄先生则明确说,“最低要买5000元以上的用品。”他告诉记者,这样的用品,实际上仅仅包括中档的寿衣、骨灰盒以及供品和花圈等物品。记者随后就其价格,向行业人士求证时,则被告之,“这样的用品,怎么算也不可能有5000元。”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因为游离于监管之外,缺少相应的服务定价标准,导致一些所谓的公司私下漫天要价,损害了丧主利益。但现实情况下,市民的确需要有人上门搞这种“一条龙服务”,这正是其屡打不绝的原因。

  到殡仪馆争抢“业务”

  据业内人士介绍,殡葬服务公司发展势头很猛,业务员甚至到医院“埋伏”,等有病人去世就与家人接触,比殡仪馆更早得到信息。

  他们除了四处捕捉“灵敏的信息”之外,甚至到市殡仪馆争抢“业务”。他们声称一切“繁琐”的事情都可以全包,并且保证可以做到让丧属感到“物有所值”。对于这种情况,深圳市殡葬管理所办公室郭主任告诉记者,几乎每天都有外面的“人”到殡仪馆拉业务,他们明目张胆,不少时候这些人甚至穿着和我们相同的衣服,戴着我们的工牌,冒充是我们殡仪馆的工作人员。“这种情况有时候多点,有时候少点。”

  郭主任所说的“外面的人”,是指那些殡葬服务公司之类的机构。这种公司在殡葬市场被放开后,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巨大的市场利益空间,使他们纷纷加入到这个行业当中。

  “但接下来的事情,并不见得如其所说的那样轻松。当有些丧属被他们忽悠过去后,本来2000元就能办下来的程序,到了他们那里,就增加了很多服务的项目,少说也有5000多元。”

  这其中不但有非法的机构,也有不少是正规的公司,他们只要能赚钱什么都敢做,为了拉到业务,甚至还对我们的工作人员大打出手,这种情况也发生过多次,“他们总是吵吵闹闹,我们去阻止他们,这些人反而会攻击我们,我们跟他们吵也不是,打也不是,最后没有办法了,只好找到相关部门来处理,但最后也没有什么结果。这些人都是像打游击战一样,拉到业务就做,拉不到就走人。面对这种情况,郭主任坦言他们深受其扰,但却没有丝毫办法。

  有些地方还存在“盲区”

  深圳市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对于个人和公司只需要到工商部门注册就可以进行殡葬用品的销售,但对于这个行业的服务要求,因有其自身的技术等方面的特殊性,就不能随意开展这方面的业务。但民政部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接到殡葬服务方面申请。她告诉记者,殡仪服务是一种特殊服务,首先要扭转服务意识不强,态度不热情,语言生硬,环境脏乱差,缺乏对丧户权益的充分尊重等问题。

  她说,在目前的殡葬市场上,有些销售殡葬用品的公司却“超范围”向当事人提供包含各类项目的“一条龙”服务。而其中不少项目名目繁多,大大增加了消费水准,其不乏存在欺骗行为。

  这位人士同时也坦言,尽管如此,但目前在管理上还存在着“盲区”,对这种现象的规范也显得颇为为难。她表示,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已经取消了民政部门对殡葬用品和礼仪服务的前置审批,这就意味着民政部门已经无权对这两项已市场化的经营项目进行管理。“只要有人、有场地、有注册资金,就可以向工商部门注册成立丧葬礼仪服务公司。特别是丧葬礼仪,又是比较特殊的服务行业,怎么规范他的收费、怎么规范他的管理,都是比较困难的。”

  这种无设置审批权的现状,导致了民政部门对殡葬网点的总体状况无从知晓,不能及时、全面掌握殡葬网点的基本情况,同时在执法过程中遭遇“谁审批,谁管理”的矛盾,给殡葬管理工作和执法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导致殡葬管理发展无序,布局不合理。

  由于殡葬管理法律制度欠缺,新修订后的《殡葬管理条例》,将对深化殡葬改革、制定殡葬规划、实行行政许可、规范殡葬服务、加强执法监督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专家提醒

  市民殡葬消费

  要理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当事人会选择、信任丧葬礼仪服务公司协助办丧,多数人是觉得方便,不需要自己去走程序。但是到底方便了多少呢?

  记者从殡仪馆了解到,这些丧葬礼仪服务公司能完全替事主代办的几乎就是预定告别厅一项。剩下所有的手续都必须家属带着相关证件完成,服务公司只是起了陪同作用。实际上,殡仪馆对于办丧当事人该准备什么、该做什么、每一道程序都有明确的指引,“就算第一次办丧,也不会搞不清楚。”殡仪馆还为办丧事主提供有24小时开通的咨询电话。

  有消费专家就特别提醒市民,对于丧葬消费一是要理性,以节俭办丧为原则,不要攀比、好面子,这样可以避免很多无谓支出,也不会被不良公司钻空子;二是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委托殡葬礼仪服务公司时,要先请对方出示相关的资质证明,要逐项了解清楚每项消费的内容,对于购买的丧葬用品,可以以民政部门开办的殡仪公司的货品价格作为参考,最好与殡葬礼仪服务公司签订书面合同。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