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37家出租公司联合要求的哥卸载打车软件

2015年06月03日 23:07  华夏时报 微博 收藏本文     

  37家出租公司联合要求的哥卸载打车软件

  济南风波:一“卸”解千愁?

  本报记者 郑重 济南报道

  刚刚在山东省济南市开审的“全国专车第一案”尚未作出最终裁定,济南市的传统出租车行业已经坐不住了。

  5月30日上午10时许,一条通过控制中心发出的短信发到济南市区全部8543辆出租车的GPS上,这条由济南市区37家出租公司联合发出的短信,号召“自5月30日起,全市出租车驾驶员共同卸载各打车软件”。

  不过《华夏时报》记者采访获悉,济南市出租车公司抵制专车“侵入”并没有让打车软件就此“失灵”,面对公司的要求,部分的哥选择了卸载,但更多的则选择了观望。

  如今出租车行业已经到了必须要变革的时候。在山东省委常委、山东建筑大学教授邓相超看来,“互联网+”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出租车行业必须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

  卸载风波

  要求出租车司机卸载各种打车软件,济南市37家出租汽车公司给出的理由是:“目前各种打车软件以创新名义从事非法营运,已严重影响到驾驶员的收入,也严重影响到行车安全。”这条通知同时称,自6月1日起,各公司将会联合上路对打车软件卸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6月1日-3日,本报记者采访多家出租车公司,大都被婉拒。不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出租车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此次要求出租车司机卸载打车软件,“目的就是为了打掉已建的软件平台,引导扬手招车式打车,保证行业稳定。”

  “目前专车市场已经严重冲击了正常出租车营运环境,给市场造成了混乱。为了规范目前的出租车市场,我们不能坐视不管。”上述负责人称,“禁用打车软件也是无奈之举。”

  而另一位出租车公司负责人则认为,目前济南市的专车基本上都没有正常合法的营运手续,更谈不上交通主管部门的审批资质和道路经营许可证,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出租车公司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借此给专车市场施压,重新抢回属于自己的‘生意’。”锐财经行业分析师刘江远告诉本报记者,但这对于出租车司机来说,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抵制软件根本没什么用。”6月1日,本报记者在济南火车站随机采访了多位的哥,大部分人都认为,出租车行业的根本症结仍是份子钱,而且打车软件也帮他们解决了很多不便。

  值得一提的是,强制要求卸载打车软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不公平竞争,但已经习惯了手机“接单”的出租车司机们,不得不回到以往街上巡游找客的模式,尤其是在夜间,空载率比以前高了不少。

  专车依旧火爆

  就在济南“的哥”被要求卸载打车软件后的第二天,滴滴官方高调宣布,从6月1日0点开始至24点,包括新增济南和青岛两座城市在内的全国14个城市的乘客,均可免费乘坐两次滴滴快车,每次免单额度为15元。

  专车司机王先生告诉本报记者,6月1日这天他拉了将近600元,而往常也就拉200多元,这让他的邻居“的哥”王师傅羡慕不已。

  根据滴滴官方随后披露的数据,截至6月1日24点,滴滴快车在全国的总订单创纪录地达到了385万单,较上周同期的215万单增长80%。

  6月1日,滴滴快的在北京正式推出了定位于“共享出行”的“滴滴顺风车”。滴滴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透露,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顺风车已经在全国招募到了超过100万愿意“共享出行”的爱心车主。据了解,本月内滴滴顺风车将在济南、青岛等国内26个城市上线。

  滴滴快的CEO程维此前公开表示,滴滴快的的目标是要做全球最大一站式出行平台,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以及城市公交等多种出行工具。

  “三年内,每天将有超过3000万用户但凡出门就会用到我们;所有市民出行,车子3分钟内都能出现在你面前。”程维表示。

  “在济南开始打击非法营运到现在的三个多月时间里,国内专车、拼车市场依旧火爆,滴滴快的旗下的一号快车、滴滴快车高调上线。”刘江远对本报记者表示,这显然是让交通主管部门和出租车驾驶员始料不及的。

  根在打破垄断

  “出租车公司简单粗暴的抵制行为,苦了的却是消费者。”刘江远称,明明存在足够发达的科技手段用来缓解打车难的麻烦,却因为传统出租车和专车的市场之争而无法享受便利的服务。

  “卸载打车软件可能影响到市民的出行,而且不利于信息化的发展,毕竟互联网在推动着出租车行业进步,甚至是行业的变革。”在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汝华看来,“这里面涉及到各种利益交织,而现有的专车也需要在规范下良性运行。”

  “专车模式的出现潜在地让每一个私家车主都有了开出租赚外快的机会。在出租车行业特许经营体制的背景下,这无疑触动了既有的垄断秩序。”在刘江远看来,传统出租车与专车的“战争”其实是利益在作祟。

  目前中国出租车行业管理体制基本实行“三级”模式,即“政府-出租车公司-出租车司机”。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垄断”着出租车“运营权”,出租车公司“垄断”着司机。

  “出租车公司能够存在的理由,一是政府能够出从租车公司那里得到一笔不菲的拍卖经营权所得;二是通过出租车公司来管理众多出租车。”刘江远说。

  “打车软件确实方便了市民出行。”邓相超提醒道,出租车行业通过市场化改革,不但能使得市民受益,公司提早转型才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文章关键词: 出租车专车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载458人客船在长江翻沉 权威解读5大疑问
  • 体育皇马宣布贝尼特斯上任 中超上港2-2
  • 娱乐梳理赵薇的人情流水与账面流水:友钱通吃
  • 财经中韩九成商品将零关税 不含化妆品
  • 科技北京交通委约谈滴滴:专车快车违法
  • 博客东方之星船长该不该弃船逃生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浙大学生实习路上离奇失踪九年生死未卜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叶檀:利率下行 股市慢牛是战略大局
  • 冉学东:PSL是输血地方政府另类管道
  • 说钱:汇金第二次警告 你听懂了吗
  • 刘光宇:地产开发商涨价无异于找死
  • 易宪容:A股投资为何成为无风险利率
  • 永新人:高房价是一种新型的剪刀差
  • 徐斌:央行有意抑制疯牛让空头窃喜
  • 马跃成:深圳房价何以再次起跳?
  • 吴国平:神创板有望超越沪指的逻辑
  • 易宪容:A股持续上行趋势短期内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