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营销引出消费空间 山寨军团进退维谷

2013年09月23日 13:23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邵丽蓉 报道 制图 任萍

  继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之后,可穿戴设备正在成为智能巨头们的“新宠”。近日,三星[微博]公司将发布其智能手表的试水之作Galaxy Gear,受此消息影响,涉及智能穿戴设备的股票异军突起,表现抢眼。

  不仅在国外,国内的智能手表也开始在今年扎堆出现。自6月底盛大旗下的果壳电子发布Geak Watch之后,又有一家来自深圳的创业型公司映趣科技在8月8日发布了国内第二款智能手表inWatch,同时手游界当红人物蓝港在线CEO王峰投资的土曼科技也称将在年底全面推出研发了一年的新作T-Watch。

  尽管苹果的iWatch还未面世,无论科技巨头,还是新起的创业公司似乎都要赶在苹果之前推出智能手表,几乎成为一种共识。

  限时营销1天疯卖3677万

  近日,一条《10条微信卖出4万,土曼T-Watch创微信朋友圈电商记录》 的消息在业内引发不小的震动。与其说是一场微信营销的奇迹,不如说是国内智能手表营销的一次成功演习。

  该事件发生在9月5日。当天,新兴的硬件极客公司土曼科技的创始人王峰正带着 《王者之剑》研发团队在泰国休假,早晨起来他看到三星发布智能手表Galaxy Gear,忍不住在微信朋友圈吐槽。“对于这个一心想按住苹果的世界大厂的产品设计,我真心小失望。有谁想看看我们土曼的T-watch?我马上晒图,不为别的,为了给我们默默无闻的设计团队一点鼓励。”之后,在朋友的催促下,他晒出了四张设计图,并放言三星智能手表还不够酷,他们设计了全球最薄的智能手表。发图后有众多好友催问何时上市,表示想要。

  看着好友们一个又一个的询问,王峰突然灵光一现,当即决定在微信预售——仅限当日预售,499元。意想不到的是,在没有广告,没有软文,也没有自媒体账号推送,没有功能介绍,没有配置参数,只有3张设计图,10条微信的发布下,该消息经过近100个微信群讨论,2000多人转发,11小时预订售出了18698只土曼T-Watch智能手表,订单金额约933万元。

  追踪销售数据显示,自9月5日王峰首次微信时间9:09吐槽三星开始,到第二天上午10:05追加预售4小时,加上团购订货量的50000只,土曼此次通过微信朋友圈卖出了73698只 T-Watch,预售订单额为3677万元——这一数字,足以让业界人士的眼镜跌碎一地。

  “我当时完全没有任何策划,只是看到三星的产品图后,想要在朋友圈做个调查,看我们近乎成本价的手表有多少人愿意买?没想到出现了如此惊人的结果。”王峰告诉记者,由这件事,他更坚定了智能手表的未来前景。“这个市场或许比我想象得要乐观。如果我今天放开订单,在产品正式问世之前,就可能售出10万份,只是我们目前不想订太多。”

  兴奋之余,回顾事件的始末,众多人不禁疑问:为何在不知道性能用途、参数配置、甚至连什么时候发货拿货的不知道的情况下,仅凭借着几张效果图和499元的价格,就毫不犹豫地买下了?有这么买东西的么?见过不冷静的消费者,没见过这么不冷静的。

  对此,王峰认为引爆这次预购狂潮的原因只有一个:这款手表外形太酷了,它“酷”的表现完全超过了自己的预期!

  奇迹营销“酷”科技时代的消费观

  之后,针对这次成功的预售事件,记者采访了周围众多白领人士,包括科技精英、办公室白领、以及90后潮人。大多人事后从第三方的角度来看,认为这次成功与“智能穿戴”设备产品本身的受欢迎度关系不大,而是源于“智能新概念”的好奇加上炫酷的外形,更关键的是超低的价格,朋友圈熟人的推荐,以及12小时生死时速的压力,这些营销基本要素的“歪打正着”,才成就了这次奇迹般的营销。“中国人爱贪便宜,一听说是成本价销售,馅饼砸头上哪能不接住?又是信得过的朋友圈推荐的,朋友们一起哄,头脑一热,加上东西的确漂亮,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这么多因素综合起来,大多人都很难抵挡住诱惑。”一位随访的软件开发师告诉记者,几百元的东西,买来玩玩即使发现没多大用处,也无所谓。但如果价格要一两千元,又没有“12小时抢购”的限制,那么结果就会完全不同了。很多理性的消费者会发现这个东西其实没需要,等第二天睡了一觉,就把这件事抛到脑后了。

  对此,王峰却不能认同。他感觉这次试验性预售的热卖,应该不是价格的原因,而是因为外表太酷太“好玩”。他甚至建议记者可以研究一下“酷”科技时代的消费观。

  有趣的是,也许因为王峰本人就是一个游戏玩家,采访中他多次用“好玩”两字来形容他和团队正在做的事业——“我们没有做什么智能穿戴的市场调研,甚至没有主动去看过国内厂家发布的一些产品外形,我们只是觉得这样的产品很好玩,会有人喜欢。”

  记者了解到,土曼科技由王峰、汪伟、钱江三位创始人合伙投资创立,是主攻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的研发设计公司。汪伟是资深硬件极客,对各类硬件有着发烧级的痴迷,据称理想是做“新一代的智能发烧硬件”。王峰是手游界当红人物蓝港在线CEO,钱江曾 是GoogleAndroid1.0核心开发者,曾协助AndrewMoore创建 GameGameooglePittsburgh 部 门,Mp3download安卓应用、全球首款支持多声道的音乐类APP“钢琴英雄”iOS版也出自他个人之手,可算得上软件领域的顶级软件极客。

  对于业界热议的智能穿戴前景,王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闭口不谈。他避重就轻地表示“对行业的未来如何发展我不知道,这是分析师研究的事儿,但我是一个乐天派,想到了就去做,对市场上的唱衰唱多没那么在乎。”而对于记者问及这款“好玩”产品对受众的粘性时间有多长时,他虽然口中说自己还没有这方面的考虑,但也同时透露,作为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的探索者,坚信炫酷的智能手表在日渐成熟的移动安卓平台和云计算的支持下,未来在诸如健康、运动、天气、通话等应用方面有太多的想象空间。

  此外,对于土曼T-watch的功能参数,王峰也谨慎地表示目前尚处于保密阶段,只说该产品从技术摸索、人才配备,大概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研发完成,可能会在今年末发布第一代产品。

  故事前奏“中国造”提前布局

  凑巧的是,国内大多智能穿戴设备生产厂家都赶在今年推出自主研发的智能腕表,这不免让人想到了“狼来了”故事的前奏。

  今年以来,市场上一直流传着苹果公司正开发iWatch智能手表的消息,苹果公司最近在土耳其、日本、俄罗斯和墨西哥等多地注册iWatch商标的举动更让人确信,iWatch会是苹果在智能手机市场见顶迹象日趋明显的当下,推出的下一个令人瞩目的产品。

  因此,不少国内自主研发团队将iwatch看作假想敌,赶在iwatch发布前推出自有产品,抢占国内市场,是国内研发厂商、甚至是国外一些电子巨头的共识。因为在全球,你想像不到市场到底有多大,谁先进入寻常百姓家,谁就是胜利者。

  于是,今年国内不少创业团队蠢蠢欲动,围绕着智能腕表发布的话题也层出不穷,甚至有人称2013年是全球智能手表的开创元年。如6月底,盛大旗下的果壳电子发布Geak Watch;8月8日,一家来自深圳的创业型公司映趣科技高调推出了智能手表inWatch,价格为1788元;本月,土曼科技透露可能赶在年底正式发布第一代T watch;索尼的SmartWatch2已经正式在六月末举办的上海亚洲移动通信博览会上亮相; 还有本月即将全球发售的三星的智能手表Galaxy Gear……我们还可以在这串名单上加上富士康、LG、飞利浦等知名厂家,若算上那些山寨厂商推出,少说也有十几款。

  在国内厂商的角逐中,初战告捷的当数映趣科技的智能腕表in watch。联合创始人李昂告诉记者,in watch one从8月8日开始仅通过公司官网预售,发货日就在这两天。该产品配备了1.2GHz双核处理器、分辨率为240x240、8G 内存空间、200万像素的照相机,1.54英寸电容式触控屏幕,500mAh电池,支持充电器USB及无线充电功能。就目前来看,产品一个月卖掉了7000多台,这个销售量与公司的预期相符。而这家公司比较特别的做法是,当卖到了一万台就会结束预售,然后对这一万名用户进行跟踪服务,根据他们使用后的反馈进行技术改进,同时日后第二代产品出来后,会为用户免费更换。此外,公司三个月后还会推出针对运动人群的第二代产品in watch BT,售价仅为688元,届时首发5万台,通过B2C渠道销售,销售预期是一年20万台。

  采访中,90后的李昂语速极快,给人自信爆棚的感觉。他坦言对于一年20万台的销售目标丝毫没有压力。“三星的智能腕表外形暴丑,而我们一些配置是它的两倍,你再看pebble一年卖掉了多少台?我们要做的就是国内的pebble。”他还表示,无论是三星还是将来的苹果,都要和他的手机对接,而更多的人不用苹果三星的手机,这让给了国内厂商巨大的市场空间。

  山寨围猎 超低价虎口夺食

  近年来,国内外品牌智能手表的推出“犹抱琵琶半遮面”,但在“山寨”领域,智能手表早已“千树万树梨花开”。

  记者在淘宝网[微博]上输入智能手表,出来4000多个搜索结果,其中除了索尼、果壳电子、pebble等几款知名产品外,95%以上都是非知名的山寨货。之所以将之称为“山寨”,因为大多有着“仿造外形”、“超低价”和“深圳制造”的山寨基因。

  比如有的店家打着“iwatch”的牌子兜售,尽管苹果iwatch的上市还只是传说; 有的店家自称是正版索尼smart watch,外形如出一辙,但400多元的价格却露了底;还有的店家自称是三星Galaxy Gear预售,稍微懂一点常识的人也知道这是真实的谎言……记者与其中一款“iwatch”手表店主沟通过程中,店主称,这款手表虽然也叫iwatch,但是德国品牌,并非苹果公司的“iwatch”,且该手表不分系统,是功能性的一款智能手表手机。

  而更多的山寨货,则自称是德国、美国、中国大陆生产的杂牌智能腕表,它们的特点是功能强大无所不能——可蓝牙通话、收发短信、拍照录像,可音乐娱乐游戏QQ,也可担当人体健康仪,量血压、计算跑步里程和消耗能量……更重要的是,如此“神器”的价格居然只要几百元。

  记者在网上看到,网上90%以上的智能手表价格区间在200~500元之间,其中最便宜的一款智能手表价格只有195元,支持通话、收发短信彩信、拍照和高清摄像、录音、MP3播放、电子书。令人意外的是,这款手表销量排名很靠前,月销售300多件。而一些价格偏贵的手表却“卖不动”,一些知名厂商,如索尼smart watch 等千元以上的产品月成交量几乎为零,500元以上的产品,卖得好的几款,月成交量也只有个位数。同样,记者搜索了各类智能穿戴产品,如视频眼镜、智能纽扣、运动追踪仪等,凡千元以上的产品几乎没有成交量。

  再细看买家的评论,发现对100多元的产品大多给予了“好评”。有买家说,通话音质很清晰,发短信也很方便,对得起这个价格。只是拍照和摄像功能太烂,基本只能当作“玩具”。有趣的是,记者从店家了解到,很多买家并非时尚潮人,也不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买来主要是给小孩子上学用,既可以用作与家长间的紧急通话收发短信,又可以看时间,戴在手上不怕丢,价格也比手机便宜得多,不少买家还建议,智能手表功能不需要太多,这样相应的价格可以更便宜,个头也更轻巧。

  讽刺的是,这样“简单”的用途和使用群体,似乎是各家追求“高端时尚”的山寨厂商们未曾想到的。

  山寨军团 货卖完调整方向

  尽管智能手表方兴未艾,但这次从智能手机阵地掉头的山寨军团却未能在这一新兴领域占得半分先机。

  李高(化名)就是深圳山寨军团中的一名老将。2010年前后,他和他的同伴们靠着售价699元的山寨手机大赚了一笔。他说当年他的产品还上过电视直销,最好的时候一天就可卖掉2000多部手机。之后,他又做过山寨iphone,不过后来山寨iphone的竞争也激烈,货卖完后就停手了。到了2012年,山寨手机市场日落西山,他和其他同行就开始寻找“新金矿”,最终大部分人把眼光瞄准了穿戴设备,智能手表,智能腕表,运动睡眠跟踪器,这两年来已经“山寨”了五六款,但市场的反应结果都是不温不火,再也找不回山寨手机时的激情了。

  “如今在华强北的电子市场内,随处可见智能穿戴设备,少说也有上百种款式,卖得便宜的几百元,贵的上千元,但来光顾的人很少,行业一年来也没有冒出一个领导性的品牌。”李高说,“过去一年来,智能穿戴这个名词被反复提及,反复讨论,大家都预测有前景,但就是见不到钱。多年做手机的经验让我越来越担心,大伙有可能已经跌进了一个坑,进退两难。”

  据李高的统计,在2010年可穿戴设备刚出现时,进入这一领域的厂商很少,因为那时候手机卖得还不错。然而风云突变,在中外手机降价的巨大冲击下,山寨手机濒临“崩盘”。于是从2012年开始,他身边的同行都转做了智能手表,粗略数来,现在仅深圳华强北的同行少说也有三四十家,陆续出现在华强北电子市场柜台里的智能手表产品,已经达上百款之多。“之所以那么多厂家会涌入这个市场,并不是头脑一热的冲动,而是不断有全球品牌厂商涌入的刺激,以及中外分析机构的正面推广。于是自以为认准趋势的厂商们开始争相模仿,因为经验告诉我们,山寨的成功在于模仿的速度,必须要走在前面占得先机。”

  但是这一次,李高却没看到先发制人的任何优势,相反,他感觉这批最早的入局者很有可能会成为炮灰。“产品出来后,销量却少得可怜。拿淘宝网来说,尽管智能手表品类多达上百种,店铺数超过4000家,但成交量却不高。”如前面所说,只有那些卖两三百元的便宜货才会有人买,买后更不会引领一种时尚消费趋势。“我接触的一些同行,一年的订单总量只有几百台,这跟僵死没什么分别。曾经以为可穿戴设备是救命稻草,如今看来却是一个巨大的圈套。对于这点,你看看周围有多少人佩戴智能手表,智能手腕就知道了。”

  同时,他还隐约感觉到,即使可穿戴设备未来成型,山寨厂商仍难以像“山寨手机”那样涅槃。因为与手机相比,外观的酷炫还在其次,可穿戴设备的成功要靠软件带来的各种丰富应用,而这正是山寨厂商所无法复制的。

  面临挑战 看空者几大理由

  的确,正如李高所说,一直以来,在智能穿戴设备的前景问题上,就充斥着唱多与看衰的两种声音。

  唱多者认为,近两年智能手机的发展从成熟到巅峰,再也不可能推出更颠覆性的产品。此时,移动互联的下一个战场,就应该是智能手表“王者归来”,以颠覆性的功能让人们重拾对手表的依赖。同时,从国内外厂商近几年密集布局智能穿戴设备和重金投入来看,耐得寂寞之后必定坐拥繁华。李昂就乐观地表示,就像智能手机代替功能机一样,未来可穿戴设备也将会代替手机,只是什么时候代替还不清楚。他同时补充说,应该是包括手表、眼镜等多个可穿戴设备一起综合实现的功能来代替手机,这要经过一个很长的时间。

  然而,在整体乐观看多的氛围下,也有不少人坚决唱空。唱吧CEO陈华自称“非常不看好”智能腕表这一移动终端,他曾表示,手表是一个被历史淘汰的东西,现在又被人捡回来没有任何理由。除了看起来炫酷,或者是高端人士为了彰显身份,手表功能没有太大的提升空间,除了记步外没有特别好的应用方式。在手表上看短信、邮件很不方便。

  小米科技[微博]董事长雷军[微博]也曾公开称,不看好谷歌[微博]眼镜等可穿戴设备。他认为可穿戴设备行业的掘金是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需要整条产业链配合操作,但目前产业链还未成熟,大规模商用化仍需时日。而在概念火爆的背后,产业链各环节脱节也成为智能穿戴设备面临的一大挑战。

  采访中,不少人向记者表示,除非手表在功能上有智能手机无法达成的颠覆性的革新,否则这样的玩意儿绝不可能替代智能手机。“如今的各类健康、运动追踪、跑步线路等应用都可以通过下载APP获得,我不会去买一个额外的手表,夏天戴着也难受。”“手表的功能越强大,我们给它们充电的次数就越频繁,电池续航的问题没有解决,谈智能手表的未来毫无意义。现在要给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充电,已经让人够烦的了。”“手表的屏幕决定了它在上网阅览应用方面的限制,现在手机越做越大也就是这个原因,因此手表决不可能替代手机。”“用手表打电话,始终耳朵上挂个蓝牙,是多麻烦的一件事!”……更有业内表示,即使手表的外形设计超炫超酷,但硬件本身只是衔接软件和云的枢纽,只是吸引消费者的基础,云端的大数据价值挖掘才是可穿戴设备的灵魂,但整个产业链的成熟尚无预期。

  前景难料 概念股昙花一现

  尽管市场纷争激烈,但股市中的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概念股已经被轮番爆炒了数回。水晶光电环旭电子歌尔声学等电子控件及wifi模组上市公司数月来股价明显走强。对此,多家上市公司向记者表示,会积极关注智能穿戴领域,但目前未有业绩体现,中期前景难料,炒作可能是昙花一现。

  北京君正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生产学习机、点读机、指纹机、电子书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芯片,目前果壳电子采用了他们研发的智能芯片,但是由于正式上市后的销售量很少,对上半年的业绩不产生影响,下半年也不好说。不过,公司在智能芯片领域具有明显优势,也十分看好智能穿戴市场前景,未来会积极拓展智能手表领域的厂商合作。

  南玻A董秘办告诉记者,他们是in watch 的触屏供应商,但是供货量比较小,未来前景无法预测。

  环旭电子相关人员向记者表示,他们的无线模组目前已经与苹果、联想、摩托罗拉[微博]、英特尔[微博]、IBM[微博]等国际一流的大型电子产品品牌商建立了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关系。然而未来是否能拿到苹果、谷歌的订单并不确定,提示股价炒作风险。

  水晶光电董秘告诉记者,公司从事微投微显示领域的元器件开发,近年来布局智能穿戴领域。2009年公司就通过合资设立子公司晶景光电布局微投产业链,与以色列的一家厂商合作,研发视频眼镜。不过虽然每年投入两三百万研发费用,但对方迟迟未发布产品,未来市场反映也尚不可预料。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薄熙来一审被判处无期徒刑(图)
  • 体育英超-曼城4-1曼联 丁俊晖10-6肖国栋夺冠
  • 娱乐34岁吴佩慈未婚先孕4个月:生女儿后再嫁
  • 财经汇源安德利等用腐烂瞎果榨果汁
  • 科技新iPhone中国销售调查:还没到糟糕地步
  • 博客石述思:中国人为什么抗日?
  • 读书林彪坠机克格勃两度掘墓分尸研究
  • 教育一年级男生入学半月获同桌示爱 家长惊呆
  • 苏鑫:地王疯狂是否预示楼市危机
  • 江濡山:高层如何破解13个执政难题
  • 朱大鸣:国人为何砸钱80亿买全球房产
  • 叶檀:宗庆后女儿的本土化
  • 陈虎:中国首富被砍后的安全辨识
  • 孙立坚:上海自贸区投资价值在哪里
  • 雷思海:美国QE退出可能需要20年
  • 黄祖斌:民资银行只是个炒作的概念
  • 张明:本币贬值是天使还是魔鬼
  • 赖伟民:未来十年世界经济将怎样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