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长稳心颗粒首个通过中美实验室论证中成药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6日 03:45 中国经济周刊
近200年来,抗心律失常领域一直是西药垄断的市场,从来没有一个对症的中成药被接受;现在,国内销售过亿的“稳心颗粒”已经通过了中、美两国实验室论证。 步长稳心颗粒:首个通过中美两国实验室论证的中成药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雪莲/西安报道 这是中国中成药在世界医学上的历史性突破。 近日,世界著名心电生理学家,美国杰弗逊大学医学院心脏中心实验室主任、心脏电生理和临床心脏病学家严干新教授为中国医学界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历经一年时间,步长稳心颗粒终于通过了由他主持的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官方实验室论证(注:药品只有通过这种验证才能准许在美国上市),该结果于今年5月发表在美国《药理学和治疗学》杂志上,并与国内实验室论证形成互证:步长稳心颗粒因其多种离子通道的调节作用,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疗效显著,而且更加安全。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批准的准字号抗心律失常专利中成药,步长稳心颗粒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心律失常治疗领域西药垄断的局面,现在,它又成了中国第一个通过美国实验室论证的具有离子通道证据的中成药。 “中成药的有效成分以及治疗效果长期以来无法清楚地被西方医学方法验证出来,这一直是国际上诟病中医药的主要原因,因此相关论文在国际医学杂志上发表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步长集团董事长赵步长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 2008年5月31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抗心律失常药物离子流机制与临床应用国际视频学术会》上,中美医学科学家联合讲解了中成药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理论依据。 中成药进军世界难题 心律失常是心脏病中最棘手的医学难题,发病率相当高。心律失常可以造成心慌、心悸、胸闷胸痛、失眠、气短、乏力等症状,甚至造成猝死。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心律不齐患者约占总人口的0.9%,测算在1200万例左右。 在这种病的治疗领域,一直是化学药品占垄断地位,还从来没有一个中成药作为专门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被接受过,步长集团市场和品牌总监、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副院长杨晓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即便是稳心颗粒上市,也有非常大的阻力。” “抗心律失常化学药物的治疗剂量往往也是中毒剂量。多年以来,传统治疗心律失常的西药如洋地黄、胺碘酮等虽然具有显著疗效,但毒副作用又带来了很大困扰。著名的卡斯特实验甚至证明了治疗心律失常的化学药反而增加了患者死亡率。这让医生不得不非常谨慎地用药。” 赵步长介绍说,“而几十年来,也没有新的安全而又有效的治疗心律失常的西药面世。” 而在中药领域,史料记载,20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了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如灸甘草汤、天王补心丸等。“新中国成立后,有关中药治疗心律不齐的研究更加深入,并被列入国家‘八五’攻关项目。” 赵步长教授说。 中国中医研究院的专家们从上世纪80代初开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研制出了抗心律失常的中药新药——稳心颗粒,1995年,稳心颗粒获国家卫生部批准,由山东菏泽第一制药厂生产并投放市场,这家制药厂几经易主在2001年被步长集团收购,后更名为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 推广艰难缘于药理论证难 应用中医中药理论,以中西医结合为指导,重点利用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让十多年的努力结出果实——稳心颗粒研制成功。这一中药新药的二期临床试验是在北京友谊医院等十多家大型三甲医院联合做的。 “因为当时只有友谊医院有心脏24小时监护仪,而国内心血管顶级专家顾复生教授恰恰是稳心颗粒课题组的成员之一。1993年-1995年,友谊医院的临床验证了稳心颗粒的疗效。” 稳心颗粒的疗效得到了认可,通过了国家“八五”攻关项目的验收与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然而推广却一直遭遇难题。“长期接受现代医学教育的西医不能理解应用中医理论研究的药物的抗心律失常机理。”杨晓宇说,“你说稳心颗粒好,好在哪里?抗心律失常的西药分为四类,每一类都有清楚的分子结构和治疗机理,稳心颗粒有吗?” 赵步长在讲解心律失常时,给记者上了一课。他说,心律失常发生的病理机制已经证实是心肌细胞内钾、钠、钙等离子活动的异常,而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在心脏电生理活动中具有调节作用。 传统抗心律失常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明显,不仅有可能诱发新的心律失常,甚至还有严重的心脏外毒性。 “一方面是心律失常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另一方面是巨大的用药风险。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出路在哪里?”西医出身的赵步长深有体会,“没有经过分子生物学的验证,受过西医教育的医生是不敢轻易用这个药的。但也有一些医生别无他法,抱着中药不会比西药毒副作用大的态度,尝试着给病人用药,没想到效果相当不错。”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