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篇:国企救灾人物图谱(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6日 20:52 《国企》杂志

  未来虹升,灾难中降生的欢喜

  李美川,25岁。她和丈夫都是长虹集团的员工,请假在家待产。5月12日下午的一瞬间,他们所在的北川县漩坪镇已经成了一片汪洋。她惊恐地和丈夫与几个同乡一起跑到附近的水厂山头,躲过了这场灾难。即使是在逃命的路上,她也小心翼翼,因为肚子里有个孩子。16号中午,她和丈夫商量后决定下山,“预产期是17日,我得在这天之前走出去,找个适合生产的地方。”

  漩坪和北川县城之间距离70公里,到处是巨大的石头、废墟,以及各种不确定的艰险。李美川和丈夫要步行到北川县城然后到绵阳生产。丈夫牵着她的手一步一步地走,很慢。

  求助是一直在进行的事。由于灾害,漩坪镇几乎与外界失去了任何联系,通讯信号时好时坏,“也不知道打了多少次电话,问了多少人,终于,5月16日晚23:30左右,一个求救信号通过同为长虹员工的李美川的小叔子李应强,辗转传到了长虹集团抗震救灾指挥部。”

  长虹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刻下达了营救李美川的命令。16日夜里24时,由段罡、杨海涛、夏廷锡和三名医护人员组成的长虹营救小组从绵阳出发,连夜抵达北川县城,开始寻找李美川。

  长虹营救小组多方打听消息无果。17日凌晨4点,营救小组遇到进山救人的李应刚的同学,在他的引导下,长虹营救小组继续快速前往漩坪的方向努力寻找。

  一路上充斥着一块块上百吨重的巨石,路边横着被压扁的汽车。站在在随时都有可能滑坡的山头,走在刚刚开出的一条土路上,营救小组,向山里陆续走出来的每一个人询问,有没有人知道李美川。

  17日早上八点,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搜救小组还没有问到李美川的消息。他们没有泄气。

  终于,一个认识李美川,并知道其目前大至方位的村民出现了。经过长虹营救小组的一番说明,这位村民决定返回帮助寻找李美川。找到李美川的希望越来越大。

  山路越来越险,行走的人也越来越少,时间越来越紧迫。小家伙能在妈妈的肚子里乖乖地坚持么?正当长虹营救小组快要绝望时,希望被再次传递,他们遇到了一支专业的救灾搜救队伍,这支由泸州市江阳区武装部副部长彭作良率领的救援医疗队,闻讯也主动地加入到了前往北川山中救援的队伍。

  17日12:12分,手扶着后腰的李美川一脸疲惫,在山坡山,她和丈夫被前来营救她的救援小组找到。五天来,她始终坚信她和肚子里的孩子有未来。

  5月17日,预产期,被困四天后,李美川被成功营救,母子平安。

  17日下午4:13分,从绵阳第三医院传来消息,李美川顺利产下一男婴,母子平安。

  当时,李美川的丈夫兴奋得像个小孩,他紧紧地握住前去探望的长虹公司领导的手,告诉他孩子的名字叫李虹升。这欢喜几乎让这个新爸爸暂时忘记了地震的灾难,他甚至开始勾勒孩子的未来。

  日记一个国企医生的映秀三日

  第一天 5月19日 漩口 晴

  虽然此前已经从外界媒体了解到通往映秀大致的路况,但是沿途所见汶川遭遇的破坏不能不用震惊两字来形容。沿途碎石不时跌落,泥石流不时出现,涵洞坍塌,桥梁断裂……大地已经面目全非。正在疏通道路的武警告诉我,就在刚才一名抢修道路的武警被落下的山石砸成重伤。

  下午2点28分漩口镇前方道路再次因山体垮塌受阻,恰好让我目睹了感人的一幕:所有通过这里的医疗救援队、志愿者、从汶川逃离的灾民、正在施工的武警官兵,在汽车喇叭、警笛的哀鸣声中,都不约而同的脱帽行礼默哀三分钟。这一刻我被深深感动了。地震无情,摧残万物;人间有爱,拯救生命。这一刻我看到了希望和温暖的光芒,同时也感觉到了肩上沉重的担子。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要尽力保证每一个在灾区恢复电力供应的电力职工的安全,保证每一个震后余生的灾民不能笼罩在灾后疫病的阴霾下。

  从漩口到映秀这三公里也是最艰难的三公里,整整三个小时后,终于看到了“映秀镇”这三个鲜红的字,这刻在一块已经残缺不全的大石上,让每个中国人都深深铭记2008年5月12日的三个字。迎面而来的腐臭味再次提醒我,映秀镇到了,也提醒我不能忘记领导的嘱托、同志们的期望。一定要把卫生防疫工作做到每一个细节、每个电力职工、每个容易被遗忘的死角。

  第二天 5月20日 映秀 大雨

  震前的映秀,地如其名,山清水秀,斜靠在岷江边上的状如弯月般的人杰地灵的小镇。震后的映秀,残垣断壁,没有一栋完好的房屋,在一片惨不忍睹的废墟下,掩埋着无数在毁灭性地震灾害中未能逃出的村民。

  时间在这一刻显得格外宝贵,因为今天是震后第八天。而在完全无水无粮的绝境中,三天已经是一个正常人的生理极限。我清楚地意识到大多数村民遇难了,但是映秀湾电厂职工马元江就是一个奇迹。凭借强烈的求生欲望已经坚持了179个小时的他,在被救出的时候还能和我们这些救援人员对话。各地的消防救援队、志愿者、医疗队都来到这里,一堆三米高的废墟面前。这里曾经是映秀湾发电总厂的八层办公楼。在各种重型机械的帮助下,我们冒着大雨终于打通了通向马元江的通道,就是这个只有2米多长的拯救生命的通道,用了救援队员们整整5天时间!

  在施救过程中,恶劣的环境、浓重的尸臭、到处可见的蚊蝇,对于我来说并不算什麽,真正的威胁是不断发生的余震和废墟上震落下来的水泥碎片,还有随时可能再次垮塌的废墟。但是没有一个人想到过放弃。不抛弃、不放弃!

  “英雄”这两个字的含义这一刻我才深深体会到。谁是这个时代的英雄?是那些在灾难面前挺直了脊梁的人,是那些没有他图的慈善者,是那些不求回报、只有付出的志愿者,是那些不顾自己生命安全、一心拯救别人的救援者,是那些把别人健康放在自己健康前面的医务者。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面孔,无论生者与死者;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数字,无论逝去与援助;英雄,我们永远需要。

  第三天 5月21日 映秀 小雨

  灾后,四川省电力公司迅速组织电力职工进驻映秀,除了展开自救外,还保障了当地军队、武警、村民、志愿者的基本电力供应。在此时保证电力职工的工作安全,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卫生防疫工作,已经成为我们这个只有两名医师的医疗小组的首要任务。我们的营地是一辆停在映秀镇河滩上的客车。每一瓶消毒液、每一桶水,我们只能用背包扛过来,通往映秀镇外的唯一一座桥梁因地震桥体严重断裂,车辆已经无法通行。这里没有干净的水源,没有电力供应,没有通讯,一杯热水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奢望。

  穿戴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背负几十斤重装满含氯消毒液的喷雾器,在崎岖的废墟上艰难的行走,每次做完卫生防疫工作后,全身的衣服仿佛洗澡了一样。

  当最后一丝阳光从山脊上消失的时候,在这个只有4个人的临时营地上,我感觉到了深深的孤独,仿佛这里是一个被外面世界遗弃的角落。但是当我看到远处黑暗中闪动的点点手电筒的光芒,我意识到不能放弃,必须坚持,因为那就是需要援助的一个个生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