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戈尔海外并购六个月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7日 11:32 财时网-财经时报
在完成中国服装制造业最大的一桩并购案后,雅戈尔在整合风险、业务对接方面目前进展状况如何?雅戈尔在房地产和股权投资的成功对其国际化有何帮助?李如成能达成自己的目标吗? 本报记者 陶海青 这是一个炎热的梅雨季节,这样的天气可以用来形容如今的中国服装产业。6月23日,在雷雨交加之际,记者走进了被称为业内翘楚的雅戈尔集团。 “海外并购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业务对接等方面的融合存在明显的困难。但是如果不收购新马,雅戈尔将面临很大的危机。虽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的案例并不多,但我想把这次尝试做成一个成功的案例。”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的冷静沉稳与室外的炎热天气形成鲜明的对比。 2008年1月,雅戈尔集团并购了美国服装巨头KELLWOOD公司(简称KWD)旗下男装企业新马和SMART.这是一笔1.2亿美元的收购交易,是中国服装业最大的一起海外并购案。 “我们可能要组建一个新的企业,把雅戈尔和新马两种体制和体系融合在一起。我们正在雅戈尔集团的宁波总部旁边建造一个6万平方米的新厂房。这同样是一个试点,要彻底改变新马很难,也没有必要。”李如成颇有点神秘地说:“两年后,我们将在这个新企业里融入创新机制,并推出更高端的产品。” 那么,李如成将如何达成自己的使命? 主业不放弃 虽然雅戈尔已经把投资作为一个产业来做,“但这并不表明雅戈尔要放弃服装主业。”李如成说,在2007年,雅戈尔在国内销售1080万件衣服,销售额增长19.56%,利润增长70%,资本回报率达18%。在2008年,李如成有意展示其坚持做服装主业的抉择。 并购SMART和新马,便是李如成在服装行业押下的一个重量级筹码。 对于前面提到的雅戈尔和新马将在宁波建立新厂房的计划,许多人认为不可思议。有人甚至政府领导都多次劝李如成把建厂房改为搞房地产,但李如成认为,服装行业在中国可以继续做几十年,因为人总要穿衣。“关键是雅戈尔能做出什么档次的产品。”李如成说。 雅戈尔海外并购六个月 在李如成看来,制造业是基础,也是根本,服装业应该是一个永恒的产业。英国等许多国家都很重视服装制造业,虽然制造业生产成本提高,迫使许多企业无法在当地生存,但他们往往是把高端产业转移到国外,服装等制造业不会轻易地被淘汰。 “制造业被认为赚不到钱,是行业的低端。但前年我们引进消化了国外第一批衬衫,去年投入市场20万件,当年就回利几千万元,今年仅仅这一个产品就可以盈利上亿元。”李如成强调,中国服装制造业需要不断升级,而不是被淘汰。“雅戈尔服装公司不会被卖掉。” 从雅戈尔转移订单的举动可以看出,其对SMART和新马公司的整合已经开始。 之前新马在香港和深圳具有2000万件的衬衫产能,由于当地成本较高,使得当地产的衬衫成本较雅戈尔高2美元/件。为降低成本,雅戈尔欲将部分产能转移到宁波、吉林和重庆地区。计划2008年转移500万件产能,未来3年将香港和深圳产能基本转移到大陆地区。 而SMART原来在深圳生产基地的订单已经转移到雅戈尔在宁波的生产基地。 曲线入美 雅戈尔过去一直以国内市场为主。在1986年,雅戈尔开始做第一笔海外OEM(贴牌生产)定单。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企业战略的对半原则,即不能依靠一个市场,雅戈尔50%的服装在中国市场销售,另外50%要销售到国外市场。”李如成说。 后来,雅戈尔把50%的服装都销到日本市场。“当时也很被动,因为中国市场饱和了,我们就开拓国际市场。开拓的第一个国际市场是日本,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因为当时民营企业没有欧美配额,所以我们无法进入欧洲和美国市场。”李如成说。据他回忆,1986年雅戈尔的第一笔海外OEM定单也是给日本人做的。 “难度很大。当时的宁波不是改革开放城市,雅戈尔也不是外贸企业,不允许做海外市场。后来,通过一位日本老人做成了第一笔日本订单。至于这笔订单多大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当时加工一件服装可以赚5毛钱。”李如成认为,OEM肯定是要做的,虽然利润低,但风险也低,而且无需太大的投资。 但随着日本经济开始萎缩,日本的服装价格也越来越低,利润空间被逐步压缩。根据李如成的对半原则,雅戈尔开始缩小日本市场,转向欧洲和美国市场。 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实现的目标。 美国是一个垄断市场,且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收缩,“要挤进去难度更大”。雅戈尔曾经派了一个团队到美国,运营3年,花费400多万美元,但是开拓的进程不尽如人意。 于是,雅戈尔开始考虑通过并购美国企业以进入美国市场,并向SMART和新马伸出了“橄榄枝”,希望借此敲开美国市场的大门。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