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缝纫机行业地震:飞跃的出路在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4日 12:17 《浙商》

  ——一个传统制造业的困境及出路

  号称中国最大的缝制设备企业的飞跃集团,目前正面临不少困难。日子不好过的不仅是飞跃,行业内其他知名企业如中捷、杰克等,几乎都碰到了经营上的问题。从缝纫机行业的“地震”中,已经可以看到一个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困境。

  飞跃为何出现如此严重的财务危机?飞跃的出路又在哪里?制造业企业怎么化生存危机为浴火重生的“转机”呢?

  “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这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上的讲话。浙江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大省,在通胀的压力下,很多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出口型企业,可能将面临一个“生死局”。面对危机,是做高飞的“凤凰”还是守旧的“鸵鸟”?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表示,飞跃经历并最终度过的每一次困难,都是企业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过程。飞跃将努力尽快走出财务困境。

  “2008年将是缝纫机行业洗牌之年。两三年后,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拿起螺丝刀做缝纫机。不像前几年,(人人赚钱)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台州缝纫机业“地震”

    本刊记者 俞技峰

  2008年春天,命运把浙江台州两个46岁的缝纫机大佬同时推向了风暴中心。

  4月22日,中捷股份(002021.SZ)

  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中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违规占用资金,导致中捷股份可能被实行退市风险。

  一个星期后,和中捷股份2007年年报同时发布的2008年一季报显示,当期公司的营收同比下降超过30%,利润更是同比下降接近80%。

  这个春季同样让台州缝纫机行业的旗帜——飞跃集团的掌门人邱继宝如履薄冰。来自台州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飞跃集团出口产值为1848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300万美元下跌44%。

  行业中很多企业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不久前,天津飞马公司来到中捷公司交流,谈及业务状况,前者透露自己的情况也和中捷差不多。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不过是随着行业的变化而沉浮,远谈不上成为超越周期成为皇冠上的珍珠的企业。

  兴起

  时间回到1994年,32岁的蔡开坚创办了浙江中捷缝纫机有限公司,在此之前,蔡开坚已经进入缝纫机行业两年了,两年前中捷前身叫玉环中大工业缝纫机厂。当时,蔡开坚花了10万元,从合作了多年的沈阳轻工研究所买来了封包机的专利,很快蔡开坚的“飞风牌”成为当时轻工部的定点推荐产品。

  当中捷诞生之际,在玉环百里之外的椒江,补鞋出身的邱继宝已经建立起了他的飞跃缝纫机集团公司。

  事实上,当地的缝纫机产业在此时已经初具规模。

  早在邱继宝在东北擦鞋的1979年,台州椒江下陈的管康仁等几个年轻人,在上海发现包边机十分紧俏,于是借钱买来包边机,经过拆装研究,以椒江市第一工业缝纫机厂生产出第一台三线包边机并在市场上大获成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随后缝纫机行业便在当地生根发芽。到邱继宝的第二工业缝纫机厂诞生,已经整整经历了7年的时间。

  事实上,在这个阶段由于中国改革初期各类生产成本远远低于国外,缝纫机行业的产业转移已经悄然开始。当邱继宝把目光投到缝纫机的时候,国外缝纫机生产企业开始来华投资,日本飞马缝纫机制造株式会社率先在天津与天工缝纫机公司合资设立了天马缝纫机制造有限公司。

  之后,国际上一些著名的缝纫机制造厂商都纷纷来华投资,包括上海重机、胜家、启翔,重机新兴、福马、九维,河北工缝、百福、积家,等等。低成本优势,使得中国的缝纫机产业拓展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对于缝纫机行业来说,一个更大的利好还在于国家政策的鼓励。

  1994年2月18日,国家颁布了《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建立以新的增值税、消费税制度为基础的出口货物退(免)税制度,确定了出口货物零税率,规定对出口企业从生产到流通、收购的货物都予以退税。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结束了长达14年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阶段,与美元开始非正式地挂钩,汇率也从最初的1:2.80元最终确定为在1美元兑8.27至8.28元范围内浮动。

  这一时期,国家一度鼓励各类对外贸易。1996年中国宣布经济软着陆,宏观调控结束。银根也逐渐放松,贷款利率从1995年的高点下调了20%。

  这些政策的实施,大大改善了中国缝纫机行业的发展环境,缝纫机几乎从占全球产量微不足道的比例开始迅速上升。缝纫机行业从1994年开始经历了“黄金10年”。

  转折

  2004年是台州缝纫机的大热之年。在这一年,蔡开坚旗下的中捷股份成功登陆中小企业板,成为当地第一家上市的缝纫机企业。上市之后,中捷股份一改近70%的负债率的情况,也增加了融资能力。邱继宝也当选为首届浙江商人年度风云人物,又获得了“新世纪中国改革人物”的称号。

  事实上,在“十五”期间,根据缝制机械行业协会的统计,这个产业实现了年均26%的产值增长率和25%的创汇增长率。2004年则刚好处在长长一段繁荣期中间。

  更大的利好在于2005年1月1日,困扰中国多年的(至少当时很多人是这么认为的)纺织品服装配额问题由此走进历史,中国的这两类商品出口将出现大幅增长。与之对应的是,原来的进出口经营资格也由审批制度改为登记和核准制。很多企业都在为此备战,缝纫机行业也是这波潮流的受益者之一。

  蔡开坚、邱继宝两人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然而浮华背后,行业未来的空间显然不如表面那么乐观。

  如果说在此前10年的中国,当时缝纫机行业面临的是无比巨大的市场空间,而到了2004年则早就急转直下了。

  中捷的招股说明书上提供了一段数据,当时世界上缝纫机年总产量约1,700 万台,其中我国占总产量的50%左右。这也意味着从数量的角度看,中国的缝纫机行业并没有多大的提升空间,简单的一个理解是产量最多只能再翻番。而技术升级之路更是步履维艰,2001年中捷的毛利率曾经超过30%,由于竞争的加剧,2004年的毛利率已经降低至24.53%。

  2004年1月1日,缝纫机产品出口退税率再次下降,从17%降为13%。降幅虽然不大,但是意义却和之前的全然不同。

  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其时正在经历着重要的转变。当年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达6099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这也迫使中国被动投放了很多基础货币,其结果是货币成为了极易获取的资源,各类廉价工厂也拔地而起。随之,中国的这些工厂也面临着资源紧缺的状况,国际市场上资源价格也开始大幅上涨。

  退税率的降低拉开了宏观调控的大幕,而利率也开始上调。当年10月,央行宣布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

  两剑并发之外,人民币升值在持续争论了整整近两年后终于启动。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改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变相升值2%,并且不再与美元挂钩。此后,央行又发出通知,两次扩大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

  缝纫机行业的日子骤紧。在再次下调出口退税率后,行业性的周期衰退到来了。2007年10月份,几乎是瞬间,缝纫机行业的形势斗转直下。同一时间,媒体中陆续传出了下游服装行业大批企业停产的新闻。

  洗牌

  长长的繁荣期使得行业里充斥着各类大大小小的缝制企业。

  作为全国最大的缝制设备生产和出口基地的台州市拥有规模庞大的生产企业群体,历来是行业调整的风向标。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一季度,台州缝制设备规模企业总产量为101.56万台,比去年同期下降15.3%,产值和效益也出现明显下滑。在今年5月,台州市经委已经专门发文解决缝制行业的困难,其中就包括飞跃集团的问题。

  在另一份文件中,台州市缝制设备行业协会将缝制设备行业低迷的现状归结为“2007年下半年以来,在原材料和能源价格飞速上涨、国内服装产业调整、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税率下调、劳动力成本提高、美国次贷危机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

  在调查中,行业内不少企业私底下向《浙商》记者承认,其实大家都并没有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国的缝纫机行业目前还只能从规模上称霸,而在产值方面其实并不大,甚至出口总值不如进口总值。

  但是,行业将在整合并购中迎来新生,宏观调控则更像是一个推动器。

  杰克集团副董事长阮福德对未来充满期待,按照缝纫机行业目前的状况,高中低端产品的产值大致呈3:3:4的格局,而即便中捷和杰克的份额相加也只有12%,相对于60%的中高端市场,未来潜力巨大。而一份名为《台州主导行业加快产业升级报告》也指出,目前,台州工业缝纫机正向高档次和多功能特种机型转移。

  “这个行业容纳不了这么多的企业。像日本现在几家企业各自分工明确,‘飞马’主攻包缝机,‘重机’是平缝机,而‘兄弟’则是高档的包缝机和平缝机。” 阮福德说,“2008年将是缝纫机行业洗牌之年。两三年后,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拿起螺丝刀做缝纫机。不像前几年,(人人赚钱)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飞跃多年的低价竞争策略导致增收不增利,令其自身背负了沉重的财务负担,在宏观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暴露无遗。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