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思豫啤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9日 01:51 经济视点报
三巨头把脉豫啤未来命运 希望与省内其他品牌双赢整合 ——访中国金星啤酒集团董事长张铁山 □经济视点报记者 李登攀 见习记者 张前进 经济视点报:23年的啤酒从业生涯,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张铁山:我见证了金星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走到今天,金星成为中国啤酒业四强,从一个区域性品牌发展到今天的全国性品牌,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扩张发展之路。而这条路在至今的啤酒界,只有金星自己。但金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很多方面还有欠缺。所以,我感觉到了发展的动力与压力。 改制还在进行中 经济视点报:你曾说过要把金星造成一条大船,靠什么手段? 张铁山:在这个行业,只有大船才能具备抗风险的能力,才有与巨头足够的竞争话语权,这是一个基础。金星从1993年就成为河南啤酒行业龙头企业,1998年进入中国啤酒业十强,同年贵州分公司建成投产。到2005年为止,除郑州公司以外,河南已建成6个分公司。而在全国其他省份,金星已建了16家分公司,年销规模已达200万吨。 经济视点报:目前公司改制的情况怎么样了? 张铁山:还在进行过程中,市、区政府也都比较重视,区政府也派了专门的改制领导小组。 经济视点报:河南啤酒业目前的格局是什么样的?金星在河南的市场份额大概占多少? 张铁山:河南啤酒发展了50年,走到今天,还有很多品牌,并且规模都不大,水平都不高,大多还都处于低档次的竞争格局状态,能形成自己强势品牌的企业还很少。 目前金星啤酒在郑州的市场份额大概有70%,而整个河南大概占了40%,产品覆盖了中高低档系列。 做中国最好的啤酒 经济视点报:在河南的啤酒企业里,你最尊重的企业是哪家?在全国呢? 张铁山:奥克。可以说正因为奥克的存在才激励着金星的小步快跑。在全国华润雪花啤酒是我们的榜样,无论是资本运作,还是管理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经济视点报:目前给金星的定位是什么? 张铁山:要做中国最好的啤酒,要做让中国老百姓都喝得起啤酒。目前金星已是西北市场的领导者,是中国大众市场的主导者。 经济视点报:从目前的竞争格局来看,为什么国内啤酒前三甲都不敢轻易进入河南市场? 张铁山:价格低导致他们一进来就亏损,所以这就为他们进入河南市场无形中设置了一个“门槛”。 经济视点报:有人说国内甚至国际啤酒巨头进入河南是迟早的事,它们最多再给河南2~3年的时间。对此,你怎么看? 张铁山:应该是这个趋势。所以我们目前也有紧迫感,当然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做一些事情,来与之抗争。目前河南的啤酒企业只有先苦练内功,做大做强,有利润保证,才能不被兼并吃掉。 主动谋求合作 经济视点报:目前的“纯生”能救河南啤酒于“水深火热”之中吗? 张铁山:首先要明白一点,在啤酒业,“纯生”只是一个单品,是一种“概念”,投一条生产线五六千万就可以生产“纯生”了。所以说,河南啤酒或者某一个企业如果想利用“纯生”来打垮对手,很不容易。“纯生”不是河南啤酒的救世主。 经济视点报:未来豫啤的出路在何方? 张铁山:豫啤的力量目前相对比较落后,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还都有上升的空间。但是面对强势企业的压力,豫啤该怎么走就必须选择一条路,那就是抱团求发展,任何一个企业目前“出拳”与他们竞争都会败下阵来。我们目前也改变了原有思路,就是要主动出牌,我们希望与省内其他品牌的企业坐下来好好谈一谈,进行有效的双赢整合。也只有通过整合,才能提高河南啤酒业的集中度。而作为金星来讲,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品牌、质量、效益和管理。只有完善这四个方面,河南啤酒才能走的更远。 经济视点报:金星已成为中国啤酒业四强,你怎么看待这个地位?离三强还有多远? 张铁山:虽然我们现在是中国啤酒业四强,但是进三甲这个目标,金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不认为金星现在已经成功了,我还不满意目前金星的成绩,我们要永远走在前进的路上。 一半以上的豫啤企业将消失 ——访河南奥克集团总经理孙治广 □经济视点报记者 殷 泽 经济视点报:你是从哪一年从事啤酒业的? 孙治广:1989年,河南省商业研究所以技术为依托,与徐砦村合作建设郑州奥克啤酒厂。当时我作为科研所的一名科研人员,怀着把科研成果转换为生产力的美好愿望,与其他几位同事一同加入了奥克啤酒的创业征途。 差异化战略 经济视点报:奥克的理念是什么? 孙治广:一个是差异化战略,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比如说我们的黑啤,别的豫啤厂家就没有。同时,我们还是第一家做菠萝啤的企业,一直以来,市场份额都在60%~70%。 第二个就是发展中一直坚持科技工艺。从“绿色食品”、“非甲醛生产工艺”到今天的纯生啤酒,奥克一直处在河南啤酒行业技术革新的前沿。 经济视点报:你怎么看待目前河南三大啤酒巨头争相上马纯生的现象? 孙治广:我们觉得纯生不是救世主,但它包含了很多的科技工艺在里面,是产业升级的一个方向。纯生在中国发展10年,包括青岛、雪花都在力推纯生。如果豫啤不推纯生,没有高端产品,就不能迎接外来挑战。不想走打价格战的老路,就得推出新产品。 做大区域品牌 经济视点报:奥克采取的是什么样的发展战略? 孙治广:深耕河南,坚持做一个区域性品牌。国内有很多采取类似发展战略或定位的企业,发展得都不错,如南昌的南昌啤酒,武汉的金龙泉啤酒。 把区域性品牌做大做强,将来上市、融资也容易。 就目前而言,我们还要强化自身优势,加大高端品牌的开发力度。 经济视点报:奥克有什么不足? 孙治广:我们个头虽小,但抱负不小,在郑州乃至河南有着很多第一,主要还是得益于公司对技术和工艺的追求。 但是,我们也有很多不足。前两年,企业发展的步子迈得不大,当时特别想做强,而对市场拓展的勇气还不够。 不过,目前我们已经走出郑州。先后在漯河、安阳建厂,初步形成了“一心两翼”的发展思路。不久,我们还会在省内建设两个生产基地,全面覆盖河南市场。 经济视点报:你怎么看待河南啤酒行业的竞争? 孙治广:外地品牌“虎视眈眈”、围而不攻,省内“诸侯混战”、低价竞争。 目前,青岛、燕京、华润雪花还没有大规模进入河南,它们都觉得河南市场太乱了。但是,相对白酒,啤酒是资本相对集中的行业,而且地域性特别不明显,外来巨头没有进入只是暂时性的。 当前,基本还是本土品牌的较量,区域化现象非常严重,均长期处于价格和成本的双重压力,豫啤正面临着行业大洗牌。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