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水价改革催生2万亿水生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5日 22:45  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记者李武 缪舢)“未来10年,水价将和油价持平。”最近在美国举行的“世界未来学会”上,来自全世界的专家预测说,由于水资源不足,甚至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爆发水资源争夺战。

  “水是21世纪的石油。”8月21日的英国《经济学人》,也引用陶氏化学公司总裁利伟诚的话作了如是判断。

  事实上,作为人类必需品的水,远比石油重要得多,当然其问题也更为严重。联合国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有14亿人生活在缺乏洁净饮用水的地区,每年有700万人因缺水或饮用不卫生的水而致病死亡。

  今年早些时候在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也把目光投向了水。该论坛警告说,“对水来说,时间无多了。”

  对中国来说,这个命题则更为紧迫。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狂飙突进,中国临近城市的地区约有90%的河流遭到严重污染,其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还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一个最新数据是,在全国 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供水不足,11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

  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

  水价改革的财富空间

  然而,“水资源既然如此宝贵,为何,它又如此的便宜”?8月4日的《巴伦周刊》,以社论的形式发出了上述质疑,并呼吁用市场化手段来拯救水资源:“水资源的交易应该要反映出自由市场的价格。”《巴伦周刊》系美国道琼斯旗下报纸,在美国机构投资者中颇具影响力。

  不仅美国需要市场化,在水资源日益匮乏且其价格明显低廉的中国,更需如此。事实上中国官方也一直在为此努力。

  8月29日,《循环经济促进法》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制定了一系列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激励全社会各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其中,“对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电、气等资源型产品实行累进加价收费制度”,因争议较大,该法对此不再做出规定,而是相应规定,“国家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的价格政策,引导单位和个人节约和合理使用水、电、气等资源型产品”。

  消息甫出,即被当成“将要普遍提高水价”的信号迅速传播。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主任黄建初次日也解释说:“这样规定更有利于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从实际出发探索和实行各种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的具体价格政策。”

  之前的8月13日,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的讲话则更为直接:今年中国将加速资源产品价格调整,其中也包括水价即将提高。胡四一讲话当天及次日,水务板块闻风而动,走势明显强于大盘。

  然而,由于多头管水以及水的地域性、公共性和垄断性,使水的价格被严重低估且被挥霍,并使水价成为当前中国最为复杂的价格。

  在农村,目前仍普遍沿用“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而发达国家已达0.7~0.8。工业用水的效益也非常低下,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浪费现象也很严重。

  如此缺水,却又如此挥霍——这一违背价值规律的现象之所以一直存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水价太低。

  长期以来,黄河下游的引黄水费标准是每立方米3.6厘,可谓“千吨黄河水顶不上一瓶矿泉水”。在城市,由于政府实行补贴,自来水的价格甚至不及成本。

  这种因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造成的低水价,实际上鼓励了水资源的高消费,根本不能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成为制约中国水价改革的主因。而要破解中国水危机,关键一步就是要迈过水价改革这道门槛。

  目前,中国的水价仅仅包含水的工程成本和水的处理成本,没有涵盖水资源的价格、水管理的价格以及污水处理的成本,这与国际流行的全过程成本不符。拿全国水价最高的北京来说,其水价也仅是世界银行给发展中国家定出的一个承受水价的最高限定的1/3。

  显然,水价还有巨大的上涨空间。8月21日,国元证券水行业分析师周海鸥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说,水价肯定要上涨,且“这是一个长期政策取向”。

  水务市场化改革专家、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也持相同的看法。8月26日,曹在其金融街的办公室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说,水价上涨是个趋势,对水来说,价格改革很重要,且其价格结构也应当发生变化,这个变化要在水价里反映治污的成本。

  这也正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所系,根据“十一五”规划,在“十一五”期间,中国要深化水价改革,建立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水价体系,其中就包括合理提高水资源费与水价水平。

  西南证券研究员宋少波发给《投资者报》的一份研究报告据此分析,由于需求旺盛,而供给又不足,水价改革中蕴藏着很多财富机会,水务行业远景非常光明。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