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译|刘春辉
在席卷全球的美国金融风暴中,许多全球500强公司都纷纷缩减开支,谨慎投资,甚至通用汽车都开始变卖自己的部分资产以求度过难关。而有一家公司的CEO却逆市而动。10月10日,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公开表示,由于目前经济市场状况不佳,公司将适时的启动收购其他软件公司的计划。
这就是刚刚以250亿美元的净资产成为《福布斯》2008年度美国富豪排行榜中第三名的埃里森的与众不同之处,他永远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和微软的比尔·盖茨相比,拉里·埃里森简直是个坏孩子,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狂人。出生贫苦的他,对于自己能拼到世界富豪的地位相当自豪,因此格外狂傲,他从不避讳公开炮轰微软、IBM这些巨头,甚至强调自己才是世界首富,趾高气扬的气势让许多人都受不了。
在私生活方面,埃里森更是让人瞠目结舌。有过三次婚姻的他,绯闻不断,好莱坞女星、名模、甲骨文员工都是他的猎艳对象。他有一架自己的私人飞机,不顾晚上11点不准降落飞机的规定,经常扰得四邻不得安宁,政府甚至为此与埃里森对簿公堂。他曾经想花2000万美元购买一架俄罗斯米格战斗机,令美国海关手足无措。
当别人问他,为什么这么成功,还要继续和微软争斗,他说:“因为正在参加的这场比赛更加刺激、规模更大,它比悉尼—霍巴特帆船赛更让人兴奋。”
他就像是软件界的成吉思汗一样,一寸寸打下甲骨文的辉煌帝国,而且还要做到最好。他带给人们的永远是不可思议的争议和奇迹!
既是破坏者也是改良者
埃里森是从俄罗斯移民的美国犹太人后裔,1944年出生于曼哈顿。学生时代的埃里森并没有什么优秀的素质和成绩让人骄傲。在学校里,他经常显得有些孤僻,喜欢独来独往。1962年,埃里森高中毕业,进入Illinois大学就读,二年级时离开学校,据说是因为平均成绩不及格。过了一个夏天,他又进入芝加哥大学,同时还在西北大学学习。尽管历经三个大学的学习,埃里森最终却没得到任何一张大学文凭。
1966年,埃里森来到加州的伯克莱,准备读研究生,同时开始工作。为了给IBM开发大型电脑,他自学了电脑编程,他说当时并非想投身高科技,只不过是为了赚一些生活费。从那时起,他开始给一些大公司开发应用程序,那时的软件仅仅是挂上磁带,然后备份数据。工作单调而平乏,也没什么挑战性。
在平淡的几年程序员时间里,埃里森也陆陆续续换了许多家公司。1973年,他进入了Amdahl,这是一家能和IBM竞争的生产大型电脑的公司。离开Amdahl公司后,埃里森加入Ampex,这是硅谷一家生产影像设备的公司,在那里他认识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人:Bob Miner和Edward Oates,他们俩人研究如何有效存储读取海量的数字信息,埃里森则转向了市场销售工作。
1977年6月,三人合伙出资2000美元成立了软件开发研究公司,埃里森拥有60%的股份。与此同时,另外两个传奇式的公司也诞生了,一个是苹果,一个是微软。三个公司的产品、理念、文化完全不同,但却有着同样的模式:创立者的构成都是一个有梦想精神的技术企业家加一个技术天才。
在埃里森的领导下,从1977年创立到1990年,甲骨文的销售额保持了每年高于100%的增长,1986年,甲骨文上市,埃里森财富急升,2000年一度超越比尔.盖茨成为全球首富。
埃里森一直给外界放荡形骸、玩世不恭的坏孩子形象,他的传记作者也不得不承认,埃里森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喜欢从反面来看待种种问题,因为这样往往能使一个人的思维开阔,捕捉商机。埃里森把生命比作一条鲨鱼,“你必须继续向前,一天比一天做得更好,否则你就会死亡。”而他的拍档则这样形容,“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武士。既是一个破坏者,同时又是一个改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