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记者 杨海霞
“资源型城市如何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是一篇大文章”,2008年12月,包头市白云鄂博区委书记金满仓对《中国投资》说,“白云鄂博的发展思路就是突出1个主题,破解4个难题,打造1个园区”。
金满仓所指的1个主题就是依托包钢,服务包钢。4个难题则包括:解放思想,解决水资源制约,处理好与包钢铁矿和达茂旗的关系,发展空间难题。
2008年12月,《中国投资》记者冒着严寒,赶赴包头市和白云鄂博实地采访。在与当地负责人深入探讨的过程中,《中国投资》发现,即使是一个仅有3万人的矿区,也面临着发展道路的抉择问题,转变生产方式对每个地区都是极为重要的课题。
白云鄂博位于蒙古高原南部、阴山山脉北侧,是世界闻名的稀土之乡,行政上则是隶属于包头市的一个县级区。
眼下,白云鄂博正在探索一条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从单纯的采掘矿区发展成为一个新型的矿产品加工贸易园区。2008年,白云鄂博矿区积极推进“矿产品初加工、开发清洁能源、物流贸易集散”3大基地建设。
转型动力
白云鄂博的转型动力,并不是受到资源濒临枯竭的压力,而是一个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结果。
早在1927年,著名地质学家丁道衡首次发现了白云鄂博主峰铁矿体。1949年建国后,新中国领导人十分重视对白云鄂博矿藏资源的开发利用,决定依托白云鄂博的矿产资源建立中国3大钢铁厂之一的包头钢铁集团。
当年负责白云鄂博矿区、包钢和包头市整体规划的苏联专家,并没有将钢铁厂和城市规划放在白云鄂博,而是放在了149公里以外、阴山山脉以南的黄河冲击平原上,也就是包头市。“当年的规划可谓是大手笔,包头的发展得益于城市规划的成功”,包头市发展改革委地区处王小平对《中国投资》说。
这一规划的最成功之处,在于把采矿区和冶炼城市分开。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国地所副所长肖金城是长期研究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的著名学者,他对《中国投资》说:“当年决策者将城市建造在白云鄂博矿区以外,避免了矿枯城衰的问题。即使将来资源枯竭了,也不会留下大量失业人员安置和城市后续发展的难题”。
目前,白云鄂博区的就业和民生压力并不大。3万人口中1万人是包钢的职工,其余大多为职工家属、包钢辅助部门和企业的从业人员。政府部门的供水、供暖也都是由包钢提供。
实际上,白云鄂博是一个年轻的矿区,资源储量足以开采100年。白云鄂博最大的特点就是资源富集。这座大型的铁、铌、稀土的共生矿,拥有世界上第一储量的稀土和第二储量的铌,同时拥有71种元素。
目前开采的主要是铁矿,主矿、东矿已经开采了50年,14亿吨的储量如今才开采了3亿吨;刚开始开采的西矿有8亿吨储量。
包头市发改委稀土办负责人告诉《中国投资》,过去钻探技术有限,只打了800米深。深度钻探之后,发现800米以下还有矿脉。
由于采取露天开采方式,白云鄂博并没有一般资源型城市的大面积沉陷区。
但白云鄂博拥有资源型城市的明显特征。50多年来,白云鄂博的主要产业就是完成包钢下达的采矿任务。在GDP中占25%的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包钢的商贸、交通运输等。
白云鄂博区委书记金满仓对《中国投资》说,资源型城市出现枯竭,关键因素不是矿藏储量,而是城市发展道路选择上出现了问题。
金曾经在包头市石拐区做过多年区长。石拐区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石拐区出现大面积沉陷区,重要原因就是开采不规范。比如采煤要有规定宽度的支护,而当地一些煤矿回采时把支护采了,导致地面沉陷。而生活区距离矿井仅5-6公里,影响到居民的基本生活,导致居民区整体搬迁。
如何服务包钢
处理好与包钢的关系,是白云鄂博谋求更大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在计划经济时期,白云鄂博作为包钢的生产车间,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包钢而进行的,矿长同时也是当地政府党委书记。
是延续过去“小政府、大企业”局面?还是积极发挥白云鄂博区政府的引导作用,更好地为包钢集团服务?一直是白云鄂博政府思考的问题。
2004年,白云鄂博对包钢的服务定位明确为由生活型服务向生产型服务转型,除了推动包钢集团在这里上项目,还积极吸引实力企业落户。发展清洁能源就是重点之一。2006年,白云鄂博引进了山东鲁能风电项目,项目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分3期建成,总装机容量30万千瓦。一期工程投资4.9亿元,于2006年6月开工,装机容量4.5千瓦。蒙电华能4.9万千瓦国产示范风电场、内蒙古金杰20万千瓦风电示范项目都将于2009年投产。
发改局尹局长告诉《中国投资》,白云鄂博规划近3-5年建设一个包钢原料基地和初加工基地,共投资100亿元。
白云鄂博区政府也开始考虑整个矿区的发展规划,主动与包钢沟通,优化矿山布局。但事实上,白云鄂博所有稀土矿全部由包钢集团规划和开发,北部48公里铁矿区也是归包钢所有。在矿山布局规划中,区政府参与比较浅。
近两年,也有一批民营采矿企业进入矿区,虽然对地方经济有所拉动,但也遗留了棘手难题。对区政府来说,颇有点得不偿失。
在白云鄂博区政府大楼上,能够望见不远处几处尾矿形成的湖面。一度曾有20多家小选矿厂分布在那边,利用城市污水进行选矿。“这些企业上缴的税收不过几十万,但治理这个尾矿坝污染却需要几千万”,金满仓说。
发现问题后,白云鄂博区政府及时引导,通过市场运作,把那些获得探矿权、采矿权的小选矿厂整合给了包钢。
现在,白云鄂博只允许建立50万吨以上的选矿厂。
“引水入白”突破瓶颈
白云鄂博要发展,最大瓶颈是缺水。
副区长侯志学在这里工作了几十年,见证了白云矿区的发展。他告诉《中国投资》,这里年降雨量仅有240毫米,除了浅层地表水,地下水也很缺乏,仅能满足3万人的生活用水。
而引水工程的实施,被视为白云鄂博经济社会发展史上一次历史性的突破,将打破多年来因缺水制约大青山北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对白云鄂博的产业转移、升级以及打造新的产业链,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8年,白云鄂博区政府大力推动引黄河水入白云鄂博项目和管道输送铁精粉项目。
引水入白工程,设计年输水量2000万吨,由包钢投资16亿元兴建。引水工程建设将使白云鄂博建成矿产品初加工基地成为现实。
这项工程利用美国的涡流泵技术,克服600米落差,将黄河水从包头通过管道引入白云鄂博,未来5-10年的工业用水基本可以解决。
《中国投资》获悉,该工程已经挖了94公里管沟,6条穿越阴山的隧道已全部贯通,预计2009年8月全部竣工。
这个项目的价值不仅是为白云鄂博引水,同时还可以化解包头市和包钢集团的一个重大隐患——尾矿坝的地上悬河。
尾矿坝悬河是包钢湿法选矿产生的泥浆,由于残留了大量稀土资源,因此修建了一个大坝储存,日积月累形成了一个40亿立方米的尾矿坝,高出地面14米。悬河一旦溃坝,不仅稀土资源流失,而且对黄河造成严重污染,也对包头市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包头市痛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把包钢选矿厂搬迁至白云鄂博是关键举措。未来将修建两条管道:一条引水入白,另一条则是从白云鄂博把铁精粉运回包头。工程竣工后,既可以解除尾矿悬河的危险,同时大大减轻了选矿粉尘对包头市区的环境污染。
经过测算,管道投资成本5-6年就能回收,经济性强于火车输送。
这并不意味着,把尾矿坝悬河的风险转移到了白云鄂博。金满仓告诉《中国投资》:“可以采取干堆办法解决尾矿,把矿渣封闭起来,既省水又省地,对地下水也无污染。等将来技术条件成熟了,就可以对尾矿物质进行提取。”
打造综合矿业园区
从2000年开始,白云鄂博区政府就把未来发展方向定位为一个“矿产品加工贸易园区”。
这种选择基于当地人口较少、资源丰富的特点。随着包钢选矿项目落户,将带动形成一条从采矿到选矿的产业链。目前已规划了3000吨铁矿、1000万吨精粉的规模。
金满仓这样解释在白云鄂博建设冶炼厂的理由:“因为白云环保容量大。白云周边是达茂旗18000公里草场,风速年平均每秒8米以上,人口也非常稀少。与包头市区相隔阴山,对人口密集区几乎没有影响。而且这里都是浅层地表水,对地下水污染影响很小”。
白云鄂博希望把包钢的稀土选矿项目也吸引过来,在白云鄂博进行初加工,在包头市稀土加工区进行精深加工。
白云鄂博附近还有一石灰矿和磷矿,可以供应附近巴彦淖尔的化肥项目。距离白云鄂博70公里的白彦花煤田储量高达86亿吨,可用作火力发电和煤化工产业。
“这个园区不仅依托包钢,还要依托蒙古国的矿产资源,所以叫做矿产品贸易园区”,金满仓说。
白云鄂博靠近蒙古国,周边有两个开放口岸,其中距离满都拉——杭吉口岸仅70公里,一条通往满都拉的铁路2009年就要开工。这意味着未来蒙古的矿产资源可以更便捷地运到白云鄂博,进行贸易和初加工。
“我们将举全区之力与包钢、达茂共同打造集采选、物流为一体的矿产品加工贸易园区”,白云鄂博发改局说。
行政区划酝酿改革
白云鄂博被称为包头市的一块“飞地”。从地图上看,白云鄂博被达茂旗包围着。
最初,白云鄂博和达茂旗都隶属于乌兰察布盟管辖。1958年5月,白云鄂博镇划归包头市。1995年,达茂旗也被划给包头市。
但白云鄂博仍然被达茂旗包围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一些矛盾愈加突出。白云鄂博与达茂旗在资源、草场、牧民安置等方面都出现过争议。
白云鄂博区域内除了城区和矿区,还有一部分牧民和草场,而且牧民户口属于达茂旗。当白云鄂博需要利用这些草场的时候,就牵涉到如何妥善安置牧民的问题。白云鄂博区政府希望结合包钢集团的产业转移,把牧民吸纳到工厂,交纳养老保险,享受城市职工待遇,这样草场可以退牧。但有的牧民不愿意到白云来。
与此同时,资源之争也开始出现。达茂旗也提出与包钢合作,并要求包钢在达茂旗注册建立项目。现在,西矿就是由达茂旗主抓。
金满仓承认,白云鄂博、达茂旗的发展因为抢资源受到限制,不但没有形成合力,反而形成了内耗。
2008年5月,包头市提出一个新的区划方案:把白云鄂博和达茂旗合并,成立白云鄂博市;原达茂旗政府所在地百灵庙作为白云鄂博市政府所在地。据悉,该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
“合并之后,两家领导班子的思想可以统一。从科学发展、节约行政资源来看,也需要队伍精干,有助于资源统一和规划布局”,金满仓说。
百灵庙是一个3-4万人的城镇,经济和文化较为发达;而白云鄂博则明确定位为一个工业园区。
按照新的区划方案设想,在包头市山北地区将形成3个中心(包括白云鄂博、百灵庙、固阳县),人口向城镇聚集,对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有利。
包钢3大措施促转型
文/本刊记者 杨海霞
对于资源型企业来说,如何解决对单一矿山的依赖,如何综合利用资源是转型的关键。包钢集团虽然是依托白云鄂博成立的企业,但在资源战略上颇有可圈可点之处。
包头市发改委稀土办向《中国投资》介绍,近年来,包钢加强了对资源的控制权,在综合利用资源上、提升产品附加值方面也采取了有力措施。
首先,强力控制资源。目前包钢控制着白云鄂博的主矿、东矿和西矿。同时包钢还进口澳大利亚铁矿。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内的铁矿原则上优先供应给包钢。此外,包钢在巴彦淖尔乌拉特前旗建立了一个深加工基地,生产特殊钢和冷轧板,同时参股了巴彦淖尔前旗和后旗的铁矿。
包钢还购买了蒙古国的特大型铁矿和煤田,并投资临河——策克铁路,2009年这条铁路将开通。
白云鄂博所有稀土资源都由包钢管理和控制,作为国家战略资源。
其次,保护资源。包钢过去在白云鄂博主要开采主矿和东矿,年生产1200万吨的矿石,现在每年将控制在400-500万吨以内,主要开采利用西矿。因为目前技术条件下,稀土只能提取15%,约85%进入了尾矿坝进行储存,留待日后技术条件成熟进行提取。主矿和东矿的稀土含量达到8%,而西矿为1%左右。减少主东矿的开发,加大西矿开发力度,既保护了稀土资源又满足了包钢的需求。
第三,产品升级。国家要求在氧化物之前都不允许出口,包钢不再出售初级产品,发展碳酸稀土,并开始向高端产业发展,新材料、化合物如铝铁硼产业发展势头较好。
包头市发改委稀土办介绍,稀土产业附加值可以非常高,如铝铁硼可以制造核磁共振仪。如果包钢把稀土资源充分利用,产值比钢铁更大。
在钢铁产品方面,包钢发挥优势,发展特殊钢、火车钢轨和结构件,尤其是钢轨和无缝管,非常畅销。其中,含铌的动车组的钢轨,对强度和内膜要求高,包钢生产的铌钢钢轨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这种钢轨可以生产到100米长,过去这种长度的钢轨无法解决两头翘的问题,包钢进口了一套设备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近两年国家发展高速铁路,包钢得到了大量订单。此外,包钢还与二机厂合作,为其轧制兵器工业用的钢板。
包钢投资30亿,与德国西马克、西门子合作建立了一个世界级的冷轧板示范工程,采用最新技术,流水线长达1公里,大大减低了污染。
通过上述措施,包钢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大增强。
不过,未来包钢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还有很大空间。事实上,白云鄂博的矿体是71种元素的共生矿,目前只提取铁和稀土,综合性元素并没有提取,70%多的矿石没有利用。化学选矿之后,形成的矿渣成份复杂,再进行提取将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