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而亮:五一节的狂欢让我们“忘本”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5日 21:00  中国产经新闻

  文/本报特约评论员 李而亮

  自从国家将五一定为长假,人们就将国际劳动节与旅游度假休闲牢牢拴在了一起。尽管前年起调整假期,五一不再列入“黄金周”,可大家依然保持了“大休”的惯性。单位里不少人早早安排出行,悠然度假去了。今年五一恰逢上海世博会开幕,美轮美奂、流光溢彩的开幕式,激起了全国人民无限的向往。前三天日均20万以上游客的“观博”,让上海成了人海;与此同时,北京车展一日间挤进15万人,只敢售半天的门票就急忙打住;由于春天的迟到,大家蜂拥郊外踏青,京城高速全面爆堵,举步维艰。五一过后的这两天,有关部门又该高奏凯歌,刷新各项数字记录了。

  五一是国际性节日,要不是偶翻报纸,我们一定认为环球如此同乐。但5月2日的《新京报》却以“多国工人走上街头怒过五一”为题,报道了不少国家的劳工在当天走上街头举行游行抗议的消息,反差十分强烈。远有欧洲、美国的全国性示威,近有日本、韩国、印尼的亚洲国家万人大游行。我国的台湾、香港、澳门,也都发生了工人上街的情况。两相对照,真应了大家对《新闻联播》所概括的“领导很忙,国内很好,国外很乱”的深刻印象。

  世界诸多国家劳动者在五一这一天集中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创造更多工作岗位,提高最低工资,维护工人权益的诉求,倒让笔者认真回想“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来历和它的本意。从中学课堂我们就知道,该节日起源于美国芝加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20多万名工人为了争取8小时工作制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赢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一定为劳动节。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举行集会、游行,以示庆祝,表达诉求,因而劳动节又称“国际示威游行日”。

  由此可见,国际劳动节的意义在于劳动者通过斗争,用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这才是五一劳动节的精髓所在。劳动节与其他节日相比,有着丰富的政治含义。与我国春节、中秋节等民俗节日不同,和国庆节、“七一”、“八一”等纪念性节日又有区别,它既有纪念性意义,更是全世界劳工维护权益、争取权利一个集中的日子。这一节日,将永远伴随着全世界劳动者,成为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象征。中国政体与工人阶级紧密相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第一条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以中国人民的利益为政党利益。因此,五一国际劳动节对中国所有劳动者来讲,更应该具有表达主张、维护利益、呼唤公平、体现尊严的特殊权利。这,才是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本意。

  可如今的五一节,大家似乎忘了本。如果说,我们将劳动节让位于旅游度假、休闲放松、歌舞狂欢,是因为所有劳动者已经衣食无忧、权利保障、幸福美满,那肯定是胡说八道。当前,体现在普通劳动者身上的各种权益和诉求,不仅是不如意,有很多方面缺乏最起码的保障,甚至没有人的基本尊严。劳动者缺失的不是对生存权利的主张、诉求、呼吁、呐喊,而是得不到应有的表达渠道,看不到公正公平的解決途径,即使是五一国际劳动节这样全球性劳工维权日子,也被多方面堵塞了。旅游休闲,恐怕是他们在劳动节里能享受到的不多的权利。除此之外,劳动者们又能干什么呢?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劳动节前夕的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发表讲话,强调“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这与温总理强调让人民获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是同样的概念。尊严也好,体面劳动也好,是劳动者最根本的权利。争取这样的权利,理应从每一个五一劳动节开始。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