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云是如何成就阿里巴巴伟业的(4)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3日 17:06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我们在决定一个业务是不是要做的时候,不是问‘这个业务可以赚多少钱,这个业务竞争对手怎样?’而是问,‘这个业务是给谁做的?客户到底需要不需要这个业务?’”支付宝副总裁邱昌恒告诉我们,他们近期在梳理支付宝未来5到10年业务的时候,在中间画了一个圈代表消费者,在旁边画一个圈代表商家。“我们要讨论,‘你到底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我们是怎样设计我们的服务的?’‘我们到底提供什么样的价值?’”他说,这是关键。“不是说这个带来多少利润,那只是结果,而不是出发点。我们是从客户利益出发。”

  在阿里巴巴B2B公司上市后3个月,股价一度出现波动,从最高41.80港元一度跌到3.46港元,很多人都在期待马云做出回应,其中既有投资者,也不乏幸灾乐祸的竞争对手。有小股东在网上写信,要求他回购股票以提振股价。马云不为所动。有段时间,卫哲忍不住说,“是不是采取点什么措施?”。马云说“你再仔细考虑一下,你是做一年还是要做几十年这家公司?”

  “所以我跟所有员工和股东讲忘掉股价,”马云说,“我们坚守对客户的承诺、对员工的承诺,我们承诺的不是股价,我们承诺的是业绩,我们承诺是帮助了多少客户。”

  因此,马云取消了阿里巴巴各个子公司总裁的绩效考核和盈利限制,甚至对卫哲和淘宝网总裁陆兆喜提出今年每季度不能超过盈利的上限,而是以“‘满意’还是‘不满意’”来看待自己工作的效果。

  在某种意义上,“满意”还是“不满意”,是马云把“风清扬”的剑道和“六脉神剑”的精髓合二为一把握到的使阿里巴巴超越自身、走向伟大的秘密。

  如曾鸣说的那样,阿里巴巴的创新是以客户为导向的。事实上也是,当你真的倾听顾客心声的时候,他们永远不会满意,他们会让你知道:你什么做得好、什么还做得不够好,这样就会强迫你做得更好。

  “须要从人,不要由己。从人则活,由己则滞”,这是太极推手的原则和智慧。

  阿里新境界:“内外兼修 ,共赢天下”

  正在移形换步中的阿里巴巴,发现自己面临着一次百年难遇的大好机会。“我们无比兴奋地看到,一个新商业文明正在快速的形成。我们正处在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折的关键点上。这个转折点可能在3、5年之后,但我们已经看到它的力量。”曾鸣说。

  曾鸣认为,现在的工业化生产标准和现代商业文明,都是三次工业化革命的产物,尤其是以公共电网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命的产物。但是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世界经济正在转向后工业化时代,互联网平台化,特别是“云计算”的出现,使得我们正在经历一次根本性的技术革命,这为我们走向后工业化时代奠定了基础。

  工业化生产的三个核心特征是“标准化”、“流水线”、“大规模”,以及由此带来的低成本,中国制造把大规模生产推向了新的高潮。后工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的生产关系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传统的规模经济之外,有了范围经济的概念。“社会化物流”,“个性化营销”,“柔性化制造”是后工业化时代的根本支柱,它的核心是大规模定制,按需生产。

  福特汽车、通用电气就是在100年前抓住第二次工业化革命的机会,成就了一番伟业,领先世界。而现在,在大规模按需定制方面,与世界各国相比,中国走得更快。曾鸣说,这可能是“中国经济超越的机会,工业时代200年来中国落后于西方,如果这次能够走在世界前列,是真正的领先。”

  这对于阿里巴巴来说,也是一次四两拨千斤,超越自我、创造历史的颠覆性的机会。阿里能否成就伟业,就看关键时刻能否“懂劲”。曾鸣说,“电子商务会带来大规模定制产生的新产业革命,大家要看到的是这种根本性的力量,只有跟上这种力量你才能有成就。”

  曾鸣认为,阿里巴巴现在要做的就是建设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从底层推动这次革命。通过SaaS(软件即服务)、电子支付、在线销售、物流配送、诚信体系等各个方面打造一个公共电子商务技术和服务平台,使得中小企业从生产、销售到配送等各个环节,都能使用到成本更低廉、更有效、更值得信赖的服务。他说,“当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外部合作都能够通过互联网比以前更加有效地实现时,整个社会的经济模式就发生了改变。新商业文明是建立在真正的信息化基础上的一种全新生产方式。”

  “现在都是从下面搞上来的,是C搞定B,不是B搞定C。”马云认为,“20世纪要抓住B,21世纪要抓住C,形势已经变了。”

  所以,在5月17日广州“首届网商交易会”上,马云宣布将整合阿里巴巴和淘宝的力量,打通电子商务平台,实现C2B2B,并推出一个新的概念:“网货”——离开了传统渠道的商品。他表示,如果说电子商务发展的前十年崛起了网商群体,进入了“网商时代”,那么接下来的十年将是“网货时代”,利用互联网渠道的优越性,将渠道暴利返还给消费者和制造商,核心就是反对暴利,是消费生产模式的革命。届时,阿里巴巴B2B是最大的网货制造平台,淘宝是最大的网货消费平台。“网货将和中国制造一样,未来10年都将是世界的主流,”马云说。

  对此,卫哲的解释是,“网货”就是消费者按需定制、厂商柔性生产。C2B2B是一次电子商务革命,“小批量定制、柔性化生产、点对点物流”,不仅从备货上降低库存,而且从物流角度降低空车率,产品从厂家直接送到消费者手里,没有任何浪费,而且真正变成以客户为中心。在这个意义上,阿里巴巴可以颠覆沃尔玛。阿里巴巴是在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绿模式”——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价值,实现了后工业时代的本质飞跃。

  在卫哲看来,这个新商业文明不仅是对于生产关系的再造,也是对社会关系的重塑。因为工业文明时代,由于资源和资本的垄断,各种社会关系都是对抗的,不和谐的,是一组又一组的冲突和对抗。而阿里巴巴正在打造的“绿模式”的本质含义乃是“和谐”,提倡公司之间的和谐、雇主和员工的和谐、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和谐。

  新商业文明,不只是商业,更重要的是文明。文明是对经济现象背后的影响。”彭蕾发现,阿里巴巴实实在在影响了一大批客户做事情的方式和价值观。令她感慨的是,以前去广东大区开会,见到一些老板聚在一起的时候,不是聊怎么样赚钱,就是聊去哪里洗桑拿。现在她去的时候,发现一些人在阿里巴巴上做了一段时间的生意后,都是照着阿里巴巴的价值观和文化在做事情,也在讨论怎么管理企业,怎么去孤儿院资助儿童等等。她说,“我们带给客户的不仅仅是生意,而是如何做企业的方式。”

  犹如太极拳境界的提升,“一层深一层,层层意不同”。马云的太极功夫已经将阿里巴巴推到了一个企业高度,阿里巴巴已经不是一个仅仅以物质前提形式存在的“企业组织”,而是发展到了一个以文明和价值前提形式存在的“企业机构”。在将“六脉神剑”练习到一个境界之后,马云正推动着阿里巴巴走向他们坚信的新商业文明:它的基础是开放、分享、全球化和社会责任;商业原则是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他们坚信消费者导向的商业体系将成为未来,他们坚信中小企业将成为商业社会的主体;他们坚信“网商、网货和网规”将成为商业生态系统的三大支柱。

  马云用他的商业实践告诉人们,未来企业要想成功,也必须拥有这些特征,那是未来商业的基本规则。

  今年9月10号我们会向全世界宣布,我们希望未来十年利用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创造整个世界的商业文明,我们不愿再看到欺诈、不诚信,我们更不愿意看到不透明的公司、那些以赚钱为主的公司。希望通过互联网影响这个世界,完善商业世界,这是我们未来的使命。”在今年5月份的股东大会上马云这样说。

  在他看来,“杨露禅偷拳”故事中那个依靠耍阴招取胜的“杨露禅”,必须归入正道,才可能脱胎换骨,成为一代“太极宗师”。这是未来中小企业的唯一出路。

  对此,金建杭解释道:“这套商业规则并不是由阿里巴巴定出来的,而是我们总结出来,分享给大家的,希望未来的中小企业,都可以遵循这些规则。只有这样去思考,才会真正以全球化的眼光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著名互联网分析师吕伯望对此感慨颇深,他回忆起多年前与马云的一次私下谈话,谈到为什么要办淘宝。马云发现自己儿子老想玩网游,他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个能够把孩子的心栓住的东西,要能跟网游来争夺下一代,让孩子从小就学会进入社会、学做生意养活自己,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品格。而现在,吕伯望欣慰地看到一批80后、90后的青少年在淘宝开店创业,成为卖家,以马云为人生的榜样。吕伯望觉得,马云胜了,并不是在生意上,而是他为社会创造了价值。

  1984年出生的朱一冲,毕业于一所普通大专,在学校的时候也是上网打游戏。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于是从2006年开始在淘宝上开网店。3年之后,他和女友经营的网店“心蓝t透”已经做到了双金冠,每周营业额达到了80万,在上海租赁2000平米的仓库,有50个员工。他说是马云使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是淘宝使他找到了做生意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他学会做生意的基本原则:诚信。目前,淘宝已经有70多名“金冠”级别的卖家。

  在义乌工商管理学院,一群刚入学的大学生在副院长贾少华的鼓励下,正一批批在淘宝上开起了网店。在创业学院里,我们看到,一群学生没有午休,而是匆忙地进货、发货,在他们背后的墙上是马云的一副画像。

  事实上,无数这样的卖家、供应商、消费者、物流公司正汇聚而来,围绕着淘宝、阿里巴巴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电子商务生态群。尤其是2007年阿里巴巴提出构建“生态型企业”战略之后,这个趋势更为明显,它们彼此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电子商务利益相关者”集群,不断改变着阿里巴巴的商业形态。

  然而,共同的一点是,无论阿里巴巴如何变化,他们都能从阿里巴巴的服务上感受到阿里人身上特有的简单、真诚、热情,和一种奋斗不息的精神。

  因为1万4千名阿里巴巴员工前面有一个伟大的目标和使命,而在他们背后,有一个正在打太极拳的马云。

  金庸曾经说过:“练太极拳,练的主要不是拳脚功夫,而是头脑中、心灵中的功夫。”今天,崇拜金庸的马云,分享给我们的已不仅仅是钱包,而是心灵。《绿公司》杂志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