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玲 北京报道
2月24日在微信朋友圈流传的一张图表,揭示了北京现代2014年的战略规划——第三工厂(二期)今年竣工,第四工厂年内启动建设。这是北京现代首次在战略规划中明确表示将建第四工厂,也符合现代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产能扩张计划。
此前,现代汽车高层曾表示,中国西部城市是其第四家工厂的兴建地址。重庆则一度被曝是现代汽车第四工厂最有可能落户的城市。重庆市长黄奇帆在2013年6月举行的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高峰论坛上也曾明确表示,北京现代已经确定落户重庆,工厂将在2013年年内动工。
但是至今,现代汽车在华第四工厂的选址仍是未知之数。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知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现代汽车第四工厂落户重庆的项目仍在做工作中,包括成都市在内至少约3-4个地方政府在争夺这一项目,“竞争激烈!”
显然,北京现代第四工厂项目已经吊足了地方政府的“胃口”,成为争抢的香饽饽。
建厂难题
在过去的近两年里,现代汽车高层曾多次公开表示在华扩张产能诉求,但至今仍无实质性进展。面对记者对第四工厂进展停滞不前原因的询问,北京现代新闻发言人刘进没有给出解释,“没有定”;至于有哪些候选城市、第四工厂的产能规划,刘进表示“暂不便透露”。
“现代汽车在重庆建厂还有很大不确定性。”上述重庆经信委知情人士透露,至少有3家以上地方政府在竞争这一项目。
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争抢企业投资项目的情况在中国并不鲜见。企业抓住地方政府这一点,在其相互竞争中获得更多投资优惠的情况更不在少数。“重庆的任何项目,成都都有兴趣。”上述重庆经信委人士戏言道。
重庆将汽车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除了本地长安汽车、力帆汽车,重庆还吸引了包括上汽、东风、北汽等8家大规模汽车集团。而且早在2010年,北汽就与重庆本地企业合资组建了北汽银翔,在当地生产微型车。对现代汽车而言,重庆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重庆并不是现代汽车的唯一选择。与重庆比邻的成都市,也将汽车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近年来集聚了沃尔沃、一汽-大众等车企,并已经形成一定产业集群效益。
“国家政策也是障碍之一。”上述经信委人士透露,自2009年政府出台《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细则》鼓励车企兼并重组以来,国家发改委内部搞的“土政策”——车企新建厂必须有兼并重组即车企原则上不能再新建工厂,只能通过兼并重组已有的相对落后产能来扩张新产能。
产能告急
然而,不论第四工厂最终落户哪里,现代,特别是北京现代在华的产能已呈捉襟见肘之势。
根据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公布的数据,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计划今年全球分别销售490万辆、296万辆,累计售出786万辆车,高于2013年的756万辆,同比增长约4%。尽管这一增幅已经是自2003年增长2.3%以来现代集团销量增长的最小幅度,但是要完成786万辆的销量目标,需要逾800万辆的年产能。这让现代集团现有的产能面临挑战,扩产的需求也愈加强烈。
目前,现代汽车韩国本土拥有产能186万辆、美国30万辆、印度60万辆、巴西15万辆,欧洲70万辆,中国产能在其第三工厂投产后达到100万辆,累计产能461万辆,这与现代汽车490万的年销量目标仍相差约30万辆。
产能不足在中国市场尤为明显。2013年,北京现代全年销量达到103万辆,同比增长19.76%,已经超出中国工厂的设计产能。虽然2014年北京现代全年销售目标为108万辆,同比增长仅4.8%,但中国市场却显示出更为强劲的需求。
据现代汽车发布的数据,今年1月份其全球销量41.2万辆,略低于去年同期;但在最大市场中国销量同比增长7%,创11.5万辆新高。
中国市场的增长超出了现代汽车的预期。2013年初,现代汽车负责中国业务的副董事长薛荣兴曾表示:“我们预计公司产能在2015年及2016年将捉襟见肘,正考虑修建一处新的工厂,其产能将达30万辆。”
薛荣兴的依据是,到2015至2016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年销量将达到2000万辆,为使现代-起亚将在华市场份额保持在10%左右,现代汽车需要增设一座新工厂。
现实的情况是,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已经在2013年突破了2000万辆。现代汽车集团要在华保持10%的市场份额,产能扩张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