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牛被指含精神药物 专家:日常不该过量饮用功能饮料

2014年05月14日 08:18  中国广播网  收藏本文     

  红牛被指含精神药物 专家:没那么容易生成毒品

  央广网北京5月14日消息(记者沈静文)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很多人的脑海里红牛俨然已经成为提神醒脑、补充体力的代名词。其实,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类似的功能饮料,在清醒我们头脑的同时也让人很糊涂:这些饮料靠什么提神?会不会有副作用呢?近日,网上一条“红牛饮料里的两种成分混在一起,会生成国家管制药物”的消息再次引发恐慌:我们是不是不知不觉就用上禁药了?

  对此,中国之声求证发现,要生成“管制药物”,并不是简单的混合才能实现,但对于大多数人,过量饮用包括红牛在内的功能饮料不应该成为日常的选择。

  你喝过红牛吗?很多人的答案,也许是这样——

  路人:喝过。

  记者:你知道什么是功能性饮料吗?

  路人:就是运动完以后,让大家喝了以后迅速恢复体力的饮料吧。

  记者:你知道这个东西不适合在不运动的情况下喝吗?

  路人:会吗?我不知道。他卖的饮料和可乐有区别吗?

  红牛和普通饮料一样吗?当然不一样。日前,有媒体送检红牛、东鹏特饮等7个品牌的9款功能饮料,检测包括咖啡因、牛磺酸、维生素B12等功效指标,结果显示,大部分产品的维生素B12都超过了适宜摄入量,可能对人体代谢器官造成负担,而在对具有刺激神经系统功能的成分咖啡因的检测中,东鹏特饮的咖啡因成分已经超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安全建议量。但相比这些,下面这句话的效果更耸动:“红牛和东鹏特饮中的咖啡因和防腐剂苯甲酸钠的分子摩尔比例接近于1:1,有可能生成国家二类精神管制药物安钠咖。”

  不得了,本来只想清醒清醒,难道一不小心就吸上毒了吗?功能性食品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微博]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景浩澄清,要生成管制药物,没那么简单。

  景浩:安钠咖是咖啡因和苯甲酸钠的结合物,要形成这个结合物,现有一般的化学条件很难发生这种反应。按照文献所说,想把它合成到一起,常规的方法是不可能的。这个混合物不是单纯的混合,后结晶,有一个弱键的共价键结合的东西,非常、非常难以形成。

  事实上,送检的事是新闻,红牛里同时添加咖啡因和苯甲酸钠的事却是旧闻。早在2012年,当时的国家食药监管局曾针对社会质疑,组织检验机构对红牛饮料11个批次的产品进行了抽检,没有发现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关于红牛饮料中所含的苯甲酸钠和咖啡因两种原料同时使用是否会危害健康,专家组研究论证认为,这两种原料按照批准的使用量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1份咖啡因加1份苯甲酸钠并不就是安钠咖,只有当这两种物质按照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配方和相关要求制成时才能称为安钠咖。对此,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没有做出新的表态,而是表示,以2012年国家食药监局对红牛饮料的检验结果通报为准。而在当时,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睿强调,红牛依法依规生产,不存在安全隐患。

  王睿:有量的要求,我们是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添加的。1比1的咖啡因和苯甲酸钠不是在任何环境下就能形成安钠咖,在我们的产品检测报告中,没有发现安钠咖这个物质。

  不过,“安全”和“必需”不能划等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主任高键表示,功能饮料适合体力损耗特别大的特殊人群。对于一般人群、尤其是15岁以下儿童,功能饮料不应成为日常选择。

  高键:日常三餐里,这些营养素都是很容易获得的,在三餐之外过多地去增加能量、营养素,有的时候不一定好。对儿童,我不建议15岁以下儿童喝功能性饮料,它对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还是有一定限制的。很多广告宣传“困了累了喝某某饮料”,其实感到困了累了是我们的身体发出信号,我们需要休息、放松了,这个时候靠功能饮料提神的话是对健康的透支。

  此前,一名14岁的美国女孩因为饮用两罐名为“怪兽”的功能饮料导致心脏骤停、不治身亡。医院出具的诊断报告显示,死因是咖啡因中毒导致心律不齐。这类事件也使得安全性质疑成为功能饮料生产厂商的家常便饭。功能饮料是不是喝不得?中国农大食品与营养学院教授景浩表示,关键问题在于剂量。

  景浩:任何功能成分都有个量的概念,在一定剂量下吃一定的时间才能发生作用。你光喝一瓶功能饮料,这个功能饮料含有功能因子的量是多少?含有功能因子不等于具有功能因子的效果,它要达到量,才具有那个功能作用。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山东兖州网友骂“交警孬种”被拘留
  • 体育恒大负总分5-2进亚冠8强 止主场逢日全胜
  • 娱乐周迅男友前任疑曝光 叫板:爱她干嘛招我
  • 财经传天津松绑限购救市:或将放开第三套住房
  • 科技尴尬P2P:八成用户对高收益说“不”
  • 博客深圳大暴雨学生们满街抓鱼(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工科男迷中医为女生解痛经 被称妇科圣手
  • 林采宜:中国开放资本项目正当其时
  • 郎咸平:“新政”能否改变中国
  • 易宪容:央行的“出口术”能有作用吗
  • 叶檀:高度重视经济“新常态”提法
  • 童大焕:楼市远未到拐点时刻
  • 说钱:习近平提“新常态”的6个猜想
  • 许一力:为何菲律宾爱挑衅中国
  • 水皮:“新国九条”是块试金石
  • 叶荣添:必须买进 这次反弹最少500点
  • 陶冬:反贪腐对经济的冲击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