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 因语出惊人,经常有雷人言论,任志强被人称为“任大炮”。近日,任志强在某房地产新品发布会上表示,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地方债窟窿,新一届政府可能更希望房价上涨,否则地方债会面临还不上局面。
目前,审计署正在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此前,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在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通报,目前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为15万亿元至18万亿元。
任志强称新届政府更希望房价上涨
据21世纪经济报道,8月8日,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对著名主持人王刚说,新一届政府可能更希望房价上涨,否则如此大规模的地方债窟窿可能抹不平。任志强说完又强调了一句称,“你可以不信,但别后悔。”
从不敢预测房价到笃定房价上涨,任志强在2个月之间的态度转变,是因为地方债危机。据审计署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示,约有53%的地方政府债务将于2013年底前到期。还债压力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
种种迹象显示,由于各种风险累积,中国楼市再次处于黏着的十字路口。
任志强发表上述言论的场合是在泰禾北京院子的新品发布会上。这曾经也是一个典型的地王地块,但很快,地王的纪录就被刷新了。
1月24日,泰禾集团(11.54, -0.06, -0.52%)以28559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拿下孙河地块,而4个月前,其附近地块楼面地价只有20158元/平方米,但6个月之后,中粮地产以5.2万元/平方米拿下同区域地块。地价涨幅之迅猛,让许多业内人士感慨不已。
地价绑架房价,显然是任志强判断趋势最重要的逻辑。任志强在华彬庄园举办的“2013中国经济高峰论坛”上称,“现在土地政策有问题,大家都认识到了,但新一届政府怎么解决仍然没有看到方案。如果用现在的办法,这一届政府肯定是放开了让土地猛涨,不涨地方债还不上。而最终还地方债仍然得靠土地。”
任志强甚至以嘲笑般的口气称,“为什么最近接连出了天价地?这次怎么这么多天价地也没人吵吵?白岩松也傻眼了吧。这是因为,地方政府需要这个钱,不让出让怎么办?”
目前,地方政府借着楼市火爆而加紧卖地。2013年上半年地方政府所收取的土地出让收入达16722亿元,同比增长46.3%,相当于同期全国地方财政收入总额的46.1%。
8月13日,财政部公布的7月份财政收支情况显示,7月份,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1849亿元,增长11%。其中,中央财政收入低于地方收入增幅。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主要是前几个月房地产市场成交额大幅增加,带动相关地方税收增加。
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分析认为,这表明,在经济涨幅放缓时期,各地对房地产的依赖明显加强。
地价上涨,不断对房价形成推涨的预期。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种种信息看,新一届政府调控房地产主要的方式将从短期的行政干预转为长效机制调控。任志强称,“新一届政府已经明确表示,要砍断政府那只闲不住的手,要更加市场化,这个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市场化的思路,被寄予厚望的是房地产长效机制。但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朱中一8月13日在海南某论坛称,“长效机制没有5年时间难以出台。”21世纪不动产分析师张磊据此表示,如果朱中一所言属实,那未来至少前4年房价都会是持续上涨,因为目前所有的手段都用到了,仍无法遏制房价上涨,“如果有资格买房,或者有办法能买到房,就赶紧买房,而且尽可能选择在市区买房。”
任志强的判断是,未来10年仍然是房地产持续上涨的高峰期。“如果新一届政府长效机制能够放开土地供应量,预计到2020年应该达到年均17亿(平方米)竣工量,超过全世界的50%,但很可能做不到,很可能要到2025年2030年才能达到最高峰期。这是一个基本判断。”他认为,即使持续增长10年之后,房地产仍然是中国最大的消费品,房价也会保持上涨,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长期也不会改变。
据京华时报[微博]报道,昨天(8月14日),在海南举办的2013博鳌房地产论坛上,房价依然是业内关注和讨论的热点,其中,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志强在演讲时表示,今年的房价将稳中有升。
任志强在论坛上指出,价格是市场信号,是解决供求关系的一个调整因素,但如果把价格人为地控制起来,就一定会在供求关系上出问题。对于解决之道,他认为,如果土地市场更加开放、自由,也许对房地产市场会有影响,房产税和保障房制度也会起一定作用。任志强最后表示,今年房价肯定是稳中有升的。从100个城市或者说50个重点城市的房价已经得出来的结论看,增长幅度是暴涨,但全年可能是平稳的,“这是我们在不完全能弄清楚政府的房地产政策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
据财经网报道,任志强在演讲时表示,最近又看到国务院有4万亿的投资问题,基础设施只有2100亿,但是关于生态建设有1.7万亿,这两个加起来就将近2万亿,如果再加上其它的,新的4万亿又出来了,所以大家有一些争论,就是有没有4万亿?
任志强指出,更多的看到的是地方政府缺钱,也看到了中央政府开始给地方钱。
例如,中央政府最近提出来,2013年到2017年有1000万套的棚户改造,要提供2400亿,另外开发行要提供约8000亿,解决一半的投入资金。国开行正式发布的信息是,每年在棚改上投入不少于1000亿,5年加起来要超过8000亿,另外加上已知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环保、棚改等,地方政府需要投资有12000亿了。
任志强称:“地方政府这12000亿拿什么还?还的办法就只有卖新增土地,所以我们没有看到这一届土地价格拼命上涨的过程中,政府提出要限制土地的价。”
中国地方债存在危机
据中新网报道,中国审计署7月28日发布消息称,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全国性审计工作将于8月1日起全面展开,这也是审计署对地方债务的第二次全面摸底。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一直是国内外高度关注的焦点。据媒体报道,今年“两会”期间,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表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中央债务规模在7.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左右,地方债10.71万亿,考虑到部分地方债存在一定浮动性,估计目前各级政府总债务规模在15万亿至18万亿之间。
中国财政部原部长项怀诚今年早些时候曾估计,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可能超过20万亿元。据其掌握资料,2011年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30余万亿,大体上债务率为37.8%。2012年政府债务总规模较2011年有所增加,债务占GDP比重仍维持在40%左右。项怀诚同时指出,由于地方政府债务透明度不高,准确统计数据可能并不容易。
据新京报报道,36个地区的地方债审计结果已于6月公布。在该份审计结果公告和上月27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报告中,审计署两次对地方债敲响警钟,强调目前,地方债存在个别地方政府债台高筑、资不抵债、违规融资变相集资等问题。
上月,审计署发布的《审计公告》,也未通报目前的地方债务总额,但提出,至去年底,被审计的省市区地方债务总额共计38475.81亿元,比2010年增长12.94%。其中,9个省会城市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最高的达188.95%,如加上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债务率最高的达219.57%。
报告指出,一些地区债务偿还过度依赖土地收入、高速公路、政府还贷二级公路,甚至陷入借新债还旧债“循环”。例如被审计的36个地区中,4个省、17个省会城市以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偿债来源。但这些地方去年的土地收入都明显减少,其去年以土地出让收入为偿债来源的债务,需偿还本息2315.73亿元,系当年土地出让收入的1.25倍。
上月,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披露,一些地方通过信托、BT(建设-移交)和违规集资等方式变相融资现象突出。例如被审计的36个地区中,采用上述方式融资2180.87亿元。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近期以来,江苏省的政府性债务情况备受关注。作为全国GDP 第二大省和典型的政府强势型地区,江苏省的政府性债务不管是体量还是产生机制,都意义重大。
今年1~6月,江苏省共发行各类企业债券1569.6亿元,同比增加662.7亿元。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债、公司债、中小企业私募债分别发行1044.2亿元、371亿元、112亿元和42.4亿元。
“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大量涉及政府平台融资。例如浦发银行为泰州交通产业集团发行中期票据融资案。
企业债也大量涉及地方政府平台,资料显示,仅南京今年以债券方式为保障房融资就超过了100亿元。其中,以南京市国资集团为主体获批发行的65亿元企业债今年3月已到位,另外获得165亿元定向债发行额度,成为继北京之后第二个发行此类定向债的城市,首期发行65亿元,已经于2013年2月到位。
苏南地区经济发达,政府财力雄厚。但有些城市近年来扩张过猛,举债额度巨大,仅每年孳生的利息就是一笔巨款。同时,在经济放缓的背景下,政府收入增幅大幅放缓,财政状况遂告吃紧。
据财经网报道,路透社最新一篇题为“中国江苏将陷入债务噩梦?”的文章,为我们展示了债务大省江苏正经历的艰难时刻:
据渣打银行[微博]、惠誉和瑞信的估计,中国地方债规模在GDP的15%至36%之间,如果基于世界银行[微博]给出的中国2012年GDP数据,地方债规模将高达3万亿美元。
如果我们综观各机构和人士的分析,会发现江苏债务危机可能最为突出。
放之全球列国之间,江苏GDP规模也可跻身前20,超过G20成员国土耳其。江苏人口数量也超过了大多数欧洲国家。那么,如果江苏危机无法收拾,其将整个中国带入危机的风险就显而易见了。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云南香格里拉县,被世人誉为人间天堂。然而,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张的背景下,这个西南地区的偏远县城也走上了快速投资之路,随之而来的,则是高负债风险。公开资料显示,去年香格里拉全县财政总收入为64327万元。但相较收入增幅,投资规模却是成倍增长,仅今年就计划投资98亿元。
据报道,始于2008年的大同“造城运动”如今已陷入债务泥潭,许多城建工程出现了停工潮。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获悉,目前大同地方债务已超过百亿元之多。
工程大规模停工的原因是因大同市政府拖欠工程款,仅大同魏都新城一个小区,政府欠工程款就达3亿元之多。在此影响下,参与大同城建的建筑商纷纷“败走麦城”。在大量工程欠款背后,凸显出大同政府负债过重和建设过程中混乱的管理方式等问题。(编辑:禾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