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一带一路”彰显中国影响力与发言权

2015年05月18日 01:17  第一财经日报  收藏本文     

  薛皎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世界银行[微博]原副行长林毅夫于日前在“中国自由贸易区与开放新阶段”高峰论坛上表示,“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可谓恰逢其时。

  “一方面中国正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发展为高收入国家,必须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市场以及资源;同时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应在国际上承担相应责任,也该有相应影响力和发言权。”林毅夫表示。

  林毅夫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是符合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不仅能够让中国有一个更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帮助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可以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国家现代化梦想。‘一带一路’之所以能够得到57个国家的响应,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不仅是中国自己的利益,还将创造一个国际和平的发展环境。”

  在他看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在基础设施建设、外汇储备、所处发展阶段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

  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中国不管是从产业还是建设能力方面都有优势。基础设施建设往往成为限制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明显瓶颈,如果中国能帮助这些国家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无疑会受到发展中国家的欢迎。

  在资金方面,中国目前有3.7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展望未来,中国每年的外汇储备还是会增加。“所以中国用这些外汇储备来支持这些基础建设的能力不管从资金来看还是建设能力来讲,都是非常优越的。”

  中国所处的经济转型阶段,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合作共赢的机会,这也成为“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优势之一。

  “前期中国以劳动力密集型加工业的快速发展,让中国变成最大的出口国和世界工厂。而现在随着经济发展的上升,中国在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业上失掉比较优势,开始要把这些劳动力密集型的加工业转移到其他工资水平比较低的国家,而且要转移出去的规模非常巨大。”林毅夫说道。

  “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整个制造业的规模是970万人,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亚洲四条小龙之一的韩国,制造业规模是230万人,新加坡只有50万人。而中国的整个制造业,按照第三次工业普查是1.25亿人。所以我国‘一带一路’提出后,不仅为了中国的利益,让中国能够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资源,同时可以创造一个国际和平的发展环境,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他表示。

  此外,在回顾中国经济走过的历程以及对未来经济预期时,林毅夫依然充满赞叹和信心。

  “中国从1979年开始,由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在过去这36年的过渡转型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每年增长9.7%,对外贸易增长46.4%,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林毅夫指出,“2009年时,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时,中国的出口超过了德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出口国;2013年,中国的贸易总量,也就是进口加出口超过美国,变成全世界最大的贸易国。并且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在2014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变成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林毅夫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各种产业的特性,发挥好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两只手”的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即使在相对不利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经济也能保持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前后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文章关键词: 一带一路影响力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庆安枪案调查结果:民警开枪属正当履职
  • 体育西甲-梅西破门巴萨胜 提前1轮夺第23冠
  • 娱乐冯绍峰倪妮分手三年情断 昔日恩爱(图)
  • 财经上市房企手握2.3万亿存货 哪家风险最高
  • 科技宽带降费提速方案启动 网民吐槽诚意不足
  • 博客爆料人:关于何炅“吃空饷”的回应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播音系女神毕业照惊艳 平均身高170(图)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齐俊杰:互联网金融注定超过美国
  • 朱大鸣:该不该对房地产课以重税
  • 陶冬:美国数据疲弱 全球债市震荡
  • 冉学东:如何看4月资金流入?
  • 水皮:国家牛市头悬两把刀 两手准备
  • 齐俊杰:股市风月场流行包小三
  • 徐斌:黄金是我们财富忠实保护神
  • 冉学东:汇金减持也很难让牛回头
  • 谢百三:A股下跌有限 上涨难测
  • 水皮:股民梦到山腰 孙俪梦醒已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