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考察中国造里约地铁 国产装备出口迎四大转变

2015年05月22日 01:59  每日经济新闻  收藏本文     
资料图 资料图

  总理考察“中国造”里约地铁 国产装备出口迎四大转变

  ◎每经记者 李卓 发自北京

  当地时间5月20日上午,正在巴西访问的李克强总理在外交部长王毅等的陪同下抵达巴西里约地铁公司车辆段,登上了刚上线运行了一个月的巴西里约4号线地铁列车(中国北车制造),在异国的土地上试乘了“中国制造”高端轨道交通装备。

  这一幕对于国务院5月19日刚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要求大力推动包括“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在内的十大领域突破发展来说,无疑十分应景。

  与此同时,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随同李克强此次出访巴西的中国国企里,包括了中国南车、中国北车相关高层。而南北车此时已全面进入最后停牌重组时间,重组愿景之一就是着眼全球高端装备市场、优化业务组合,加快推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显然,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业正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变革,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标杆。

  “两洋铁路”再受瞩目  

  《中国制造2025》在谈及发展形势和环境时表示,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其中,竞争层面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必须放眼全球,加紧战略部署,着眼建设制造强国,固本培元,化挑战为机遇,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2013下半年,李克强总理频频扮演中国高铁的超级推销员,李克强这次里约考察,身处里约地铁车间的中国北车员工再次高高举起“感谢超级推销员”的字板。

  记者梳理发现,在国家战略层面助推下,中国北车2014年海外业务全年出口签约额达29.94亿美元,同比增长73%,尤其成功登陆美国市场,实现高端铁路装备产品对全球六大洲的全覆盖;中国南车2014年也实现出口新签订单总额37.6亿美元,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李克强总理出访巴西,在双方签署的30项商业协议中,最受瞩目的,是联结巴西大西洋岸城市圣多斯与秘鲁太平洋岸城市伊洛的“两洋铁路”兴建计划,该计划需要新建铁路约3500公里,初步估算项目预算可能高达600亿美元。

  中国北车相关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转述,负责北车海外出口业务的副总裁余卫平在此次李克强总理里约考察致辞中就总结,目前出口格局上实现了四大转变:一是出口产品呈现出从中低端到高端的升级;二是出口市场从亚非拉市场到欧美市场的飞跃;三是出口形式从产品出口到产品、资本和技术的组合出口;四是出口理念上大力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留下来”的转变。这些都是中国制造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

  合并发挥协同效应

  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之所以成为中国制造2025主要标杆,不仅表现在“走出去”的重大突破和出口格局的重大升级,随着南北车重组整合的倒计时,全产业升级也将会有实质性突破。《中国制造2025》要求大力推动十大重点领域。其中,“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要求加快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重点突破体系化安全保障、节能环保、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研制先进可靠适用的产品和轻量化、模块化、谱系化产品。研发新一代绿色智能、高速重载轨道交通装备系统,围绕系统全寿命周期,向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建立世界领先的现代轨道交通产业体系。

  而南北车合并就旨在发挥协同效应,根据2014年报告,中国南、北车全年营收双双突破千亿大关(分别达1197.24亿元和1042.9亿元),合并后,新公司收入将超过庞巴迪、阿尔斯通和西门子等世界巨头,成为全球最大的铁路设备公司。

  合并后的南北车实体还将在整个轨道车辆体系拥有完善的产品组合,包括机车、客运和货运铁路、动车组、城铁、城际动车组。通过整合既有的研发制造能力,打造一家全球领先、跨国经营的轨道交通装备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有力推动中国高端装备业的产业升级,推进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

文章关键词: 中国制造里约地铁国产装备出口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河北肃宁公安局牺牲政委妻子跳楼身亡
  • 体育詹皇40分骑士2-1勇士 科比做客评球
  • 娱乐好声音告金池私接商演 回应公道在人心
  • 财经CPI跌出宽松空间 6月降准预期升温
  • 科技格力手机虚实:董明珠说与做相差甚远
  • 博客许晴《花少2》明嘲暗讽谁不正常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高考状元调查报告 高考真题 往年分数线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宏皓:许小年错在跟不上时代发展
  • 叶檀:智造时代消灭产能过剩
  • 金岩石:股市泡沫的生成与破灭
  • 朱宁:股市泡沫何时破灭
  • 姚树洁:股民灾难从神车复牌开始
  • 董少鹏:改革牛到底是什么?
  • 齐俊杰:MSCI为何对A股十动然拒
  • 凯恩斯:股市投资与爱国接盘是两码事
  • 易宪容:A股将有条件地纳入MSCI指数
  • 官建益:6月股市风险在向我们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