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承飞并不清楚“首善之区”到底是什么东西,他只知道,像他这样的外地人在广州似乎越来越“居大不易”了。
统计显示,广州中心城区流动人口正逐年减少,向郊区转移。“广州流动人口数量已经处于顶峰,现在要让高素质人员进来,普通劳动力随产业转移出去。”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赵南先说。
官方统计数字显示,截至去年底,广州现有常住人口1005万人,其中登记流动人口466万人。2006年,广州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超过10000美元,这已经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按常住人口计算则降为7800美元。
在李小菊看来,贫富差距是实实在在的。在离她的出租屋不远的珠江新城或二沙岛,数百平方米大小的豪宅比比皆是,价值动辄数百上千万元。即使在杨箕村,富有与贫穷也在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埋下深深的鸿沟。按照杨箕村村委会网站资料,杨箕村去年全村拥有固定资产9亿多元,总收入5.7亿元,纯收入1.3亿元,据称当地村民每人每年分红即有数万元。
这是一个李小菊无法跨越的鸿沟。尽管在广州打工10多年,尽管说一口流利的粤语,但李小菊从来都识趣地将自己与本地人区别开来。在她看来,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分别很明显,“一看就看出来了”。
同广州一样,杨箕村可谓是一个包容的地方。在杨箕村,哪怕是向一位老奶奶问路,她也会吃力地吐出含混不清的普通话。
但也是在杨箕村,隔阂似乎无法消弭。在村里的多间祠堂兼村民活动中心门口,常会见到这样的告示:非本村人员未经同意不得入内。
入住杨箕村多年,李小菊对杨箕村即将面临的改造命运似乎并不关心。“搬家咯,又不是第一次了,或者干脆回家种地。”她说。
在湖南衡阳农村,她的两个孩子跟着奶奶过,大的今年中考,小的才上小学四年级。“男孩子调皮,大人不在身边,他奶奶管不住。”她说,“要不是为了孩子谁愿意出来啊!”
闲暇时候,孙承飞一边照看店面,一边逗2岁多的女儿玩。孩子一天天长大,却不可能在当地上户口,也就不能正常地读书,所以他也早就想好了,不管杨箕村拆不拆,他迟早还是要带着老婆孩子回家乡去。
晚饭后,小马也会陪着妻子到处走走。杨箕村并不大,沿着一条巷子弯弯绕绕地走上10来分钟,总能走出去。而走出杨箕村的那一刻,好像进入了另一番天地:珠江新城已是遍地霓虹,五羊新村车来车往,地铁在地底下呼啸奔驰。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来源:经济观察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