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太原经济圈揽5市入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8日 19:24  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本报1月7日讯(记者 郭瑞坤 梁建东)昨起公示的由省政府组织编制的《太原经济圈规划纲要草案》,勾画出了太原乃至我省经济未来发展的基本走向,同时请大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沿海的“长三角”“珠三角”已经证明了“协同作战”的城市群经济圈优势,同属中部的湖北、湖南、河南、安徽也都在打造属于自己的重点城市群。对于需要加快发展以跟上全国实现全面小康步伐的山西来说,打造“影响全国、吸引世界”的太原经济圈成为保证我省可持续发展、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战略之一。

  根据规划,太原经济圈的核心圈层由太原市区、晋中市区、清徐县城和阳曲县城组成,最大范围将涵盖太原、晋中、吕梁、阳泉、忻州五市的市域,最终形成联结省内各主要城市的“大”字形的省域发展格局。

  未来的太原经济圈,将是一个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山西省核心经济圈。在成为国家能源服务中心与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内陆与环渤海联动发展的主要增长极的同时,打造山西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组织与辐射中心,转型与跨越发展的创新型示范基地。

  为了达到预定目标,草案指出我省将通过“递进式实施十同”——规划同筹、制度同  构,市场同体、产业同链、科教同兴,交通同网、设施同布、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推进经济圈内的同城化发展,同时将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进行对外协作。

  此外,草案还对经济圈内的太原、晋中、吕梁各市县进行了具体的智能定位,并制定了包括五大领域的二十项重点建设工程在内的近期行动计划。

  草案公示至2009年2月15日,对于规划提出书面意见和建议的,可寄省建设厅规划处(地址:太原市建设北路85号,邮编:030013)。传真:0351-3070482。电邮:tyjq@sxjs.gov.cn。

  看具体规划,提宝贵建议

  规划

  三个圈层,四大区域

  根据规划,太原经济圈的范围将划为三个圈层:核心圈层、基本圈层、拓展圈层。

  其中,核心圈层由太原市区、晋中市区、清徐县城和阳曲县城组成,是整个太原经济圈的核心区以及辐射中心,也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以及旅游集散地和服务基地。基本圈层则是与经济圈核心区联系相对紧密的地域联合体,范围包括3个地级市的16个市县:太原市的市区、古交、清徐、阳曲、娄烦,晋中市的榆次、寿阳、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吕梁市的文水、交城、孝义、汾阳。拓展圈层则涵盖太原、晋中、吕梁、阳泉、忻州五市的市域范围,是经济圈核心区辐射影响下联系相对松散的地域空间,统称“大太原经济圈”。

  经济圈还划分为北部主核发展片区、南部次核发展片区、中部联动发展片区、外围生态保育片区等四大区域。

  北部主核发展片区包括太原市区、晋中市区、清徐、阳曲。太原市区作为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在推动经济圈共同发展基础上,应努力建设成为我国中西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晋中市区、清徐、阳曲紧邻太原,应主动承接太原市区的职能转移和产业转移。

  南部次核发展片区包括介休、孝义和汾阳。三个城市应努力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和城乡统筹发展,建设成为经济圈的次核,推动经济圈的均衡发展。

  中部联动发展片区包括太谷、祁县、平遥、交城、文水。平遥具有突出的旅游品牌优势,具有建设区域旅游中心城市的潜力。其它四县农业基础好、环境条件优良并有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既可以为中心城市的日常生活服务,又可以统筹发展旅游产业,共同打造区域旅游品牌,但须严格限制非环境友好型产业的进入。

  外围生态保育片区包括古交、娄烦、寿阳、灵石。娄烦作为太原市的水源地,城市功能应从工矿开发向注重生态环保转型;寿阳自然条件较好,又是太原市区的东向门户,因此要提高煤炭开采的准入标准,同时加强相应的生态防护与治理。灵石和古交作为传统的工矿业城市,将更加注重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和环境治理问题。

  目标

  按部就班,兼顾各方

  “按部就班,兼顾各方。”省建设厅有关人士介绍说,规划方案从总体和分类两个方面确立了目标。

  从总体目标来看,近期(2010年)将强化太原-晋中的中心地位,加快同城化进程,优化两市资源配置与产业布局;调整各市县主导产业,协调发展轻工旅游与矿产加工,加快技术密集型和特色资源型产业的发展。挖掘与整合旅游特色,创建国家级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基地。在保持经济圈经济较快增长速度的同时,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经济转型,实现跨越发展,将太原经济圈打造为安全、和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经济圈。远期(2020年)则是将太原经济圈建设成为国家承东启西的重要枢纽区。巩固和强化以太原-晋中-清徐-阳曲为主体的都市核心区,重点发展介休-孝义-汾阳以形成富有活力的经济圈次核。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扩张共建领域、提升共享水平,逐步推进并实现整个经济圈尤其是平川地区的“同城化”,并在全省率先实现转型发展的目标,使太原经济圈成为充满活力、适宜人居的环境友好型经济圈。

  所谓“兼顾各方”,其实主要体现在分类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暨在经济、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都要有所进步。在经济目标上,GDP占山西全省的比重要由2005年的33%分别递增至2010年的36%和2020年的40%以上,人均GDP继续保持在中西部城市群的领先地位;社会目标上,总人口占山西省的比重由 2005年 的21.5%要提高至2020年的26%,近1000万人,城镇化水平由60.1% 提 高 至75%;生态目标上,城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到2010年和2020年要分别达到40%和50%以上。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