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拥有我国目前保税物流体系中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区位优势最明显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广州南沙保税港区将于今年3月底申请国家封关验收。记者昨日从广州保税物流体系建设会获悉,南沙保税港区的启动运营,将填补广州“保税港区”的空白。
持续关注广州南沙保税港区的广州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专家杨再高认为,随着珠三角中西部地区企业物流成本的降低,珠三角外向型经济东强西弱的局面将逐步改变。同时,在南沙保税港区政策优势带动下,企业可以向物流、销售、售后维修、检测等价值链延伸。广州加工贸易以单纯加工制造为主的局面将改变,企业有望借助系列政策升级转型,进而推动广州甚至珠三角西岸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从而进一步增强广州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广州市外经贸局局长肖振宇在广州保税物流体系建设会上介绍,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广州外经贸形势严峻,企业面临着外部需求不足、订单减少、出口价格下降、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困扰。
“广州南沙保税港区等物流体系带来的入区(仓)退税等政策,可以使企业入区(仓)就能获得退税款,缩短企业出口退税的周期。”肖振宇认为,保税物流模式既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应对经济危机提供支持,也将促进完善陆路交通和江海、空海联运,将使珠三角尤其是珠江西岸企业的物流成本大大降低。
世界十大班轮企业已有9家签订入驻
尽管金融海啸给广州外经贸形势带来的影响严峻,但企业对南沙保税港区的热情却大不一样。记者获悉,目前,全球最大的聚丙烯和聚乙烯供应商之一阿联酋博禄公司已进驻南沙国际物流园区。
而世界排名前十的国际班轮公司中,已有9家签订入驻南沙港区,马士基、地中海航运、达飞等世界著名航空公司均在此开辟了20多条外贸航线。
据介绍,南沙保税港区位于珠江出海口西岸,设有码头作业区、物流仓储加工区、港口配套服务区等功能区,规划面积7.06平方公里,包括三个地块:地块一包含广州港南沙港区一期、南沙港区二期和公共查验区,面积4.26平方公里;地块二包含物流园区一期、江海联运码头一期,面积1.44平方公里;地块三是广东南沙出口加工区,包含两个区块,面积1.36平方公里。
政策方面,南沙保税港区可以享受的主要税收政策包括国外货物入港保税,国内货物入港区视同出口享受退税,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等。
珠三角“东强西弱”格局有望改变
据了解,由于珠三角西部地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以及保税物流政策缺失,不少进出口货物主要通过东部地区的口岸出境,造成西部地区物流成本远高于东部地区,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处于劣势,也导致了珠三角外向型经济形成了东强西弱的局面。
南沙保税港区的建成运营,将有效缓解上述问题。杨再高认为,南沙保税港区在政策、地理位置等优势作用,给珠江西岸的企业尤其物流企业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在当前企业普遍面临订单减少、出口价格下降、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的情况下,南沙保税港区将大幅降低广州及珠三角西岸企业的物流成本,为企业带来新的机遇。
-新闻纵深
入仓退税能否拯救外贸物流?
随着广州南沙保税港区的建成运营,以南沙开发区保税港区、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广州工发区保税物流园区为基础的广州保税物流体系的三大枢纽布局基本成型。
作为一个新兴概念,保税物流能够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外向型制造业成本,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促使企业向服务贸易领域要利润,在加工贸易、物流企业正遭多股寒潮袭击的珠三角,“保税物流”必然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
按照广州市官方的说法,以前企业要在货物实际离境后才能获得退税,保税物流的入区(仓)退税政策,可以使企业入区(仓)就能获得退税款,缩短企业出口退税的周期。既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又加快了资金周转速度,是帮助企业应对目前金融海啸的“一剂良药”。
然而,根据记者从广州市物流行业协会方面获得的信息,与全国物流业面临的形势一样,广州物流业也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其中,外贸物流企业受影响更严重,其业务量下滑比相关外贸生产型企业更为严重。
保税物流带来的“入仓退税”等政策,究竟能为企业带来多少现实的好处?是否能够拯救困境重重下的物流外贸企业?
物流业普遍遭遇寒冬
在一些以外贸为主的地区,其出口贸易及关联产业会直接感受到欧美市场需求放缓带来的影响。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随着金融海啸传导至制造业的影响,直接给物流服务业带来了市场“冰变”。广州市物流行业协会秘书长张强介绍,从去年11月开始,该协会下属的300多家物流企业都开始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最直接的影响是,随着港口码头运输量的减少,下游的物流业受到冲击。”张强介绍,当生产性行业接单量萎缩,其相关的服务行业必定受到很大影响。其中,外贸型物流行业的业务量下滑最为严重。
据了解,不少物流业企业不堪市场寒流或倒闭歇业,或谋求买家。一组统计数据可以直接观察到,在往年的三、四季度,运力平均价格往往上涨20%—30%。但去年的运价并没有出现这种变化,公路运价甚至同比下降了20%—30%。专家介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市场需求下降,运力相对过剩。
货量减少的同时,运营成本却居高不下。据悉,受劳动力成本、能源成本及仓租成本等影响,在业务量普遍萎缩的情况下,去年底开始,广州物流企业经营成本平均同比增长约20%。
张强说,目前,物流企业都在想尽心思通过提高运速等控制成本,又通过降低运价等获得生存空间,用“寒冬”来形容目前的生存现状不为过。
“零库存”为企业省钱
根据市外经贸局的统计,包括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出口加工区等在内的特殊监管区,迄今广州市共有6个,即广州享有“入仓退税”型的各类出口监管仓的有6个,其数量占广东省特殊监管区总数(18个)的1/3。广州保税物流体系的三大枢纽布局由此基本成型。
保税物流,等于将过去集中在关口解决的手续移到保税仓环节,这为加工贸易营造了更快捷进出的平台,既降低了物流和仓储成本,也方便了企业退税。
广州南沙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方面负责人介绍,就南沙保税港区的建成运营而言,将有利于完善广州港口的服务功能,更重要的是,会大大降低珠三角中西部地区企业的物流成本,提升全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由于保税港区的特殊政策,今年生产大量货物暂时遭遇出口难题的企业,可以先进入保税港区获得十几个点的退税,这样就可以为企业提供难得的周转资金。
南沙出口监管仓的负责人表示,获得“入仓退税”政策后,他们将加大宣传力度,吸引一些大的目标客户利用其仓库,有信心在2009年出口监管仓业务量比2008年翻一番。
另外,以广州保税区内建成的大型综合保税物流园区为例,由于“区港联动”政策,入港区企业从此告别“香港一日游”。据悉,该关的“区港联动”是将开发区新港与保税区整合联动,在保税区内划出一块0.5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保税物流园区,可以从事保税仓储、流通性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进出口贸易、全球采购和国际分销、配送、国际中转、商品展示和检测维修等业务,并且可以入仓即退税。这就犹如将一个“小香港”搬到了广州开发区,货物进了保税物流园区,视同“出口”,可立即获得退税,并转而“进口”回国内,为企业大大优化了管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