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在终端碰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26日 15:40 《新经济》 | |||||||||
本刊记者 陈妍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表示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教材。
2002年秋起,广州市将在东山区首先推广使用新教材。东山区属中小学针对不同学科特点,将选用上海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多个出版社的教材。 2003年秋季开始,广州市各区(市)在小学和初中起点年级、起始学科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并使用全新的教材。 有报道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将采用新的课程标准取代原有的教学大纲,中小学教材也将正式告别长期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独家出版发行的历史,初步形成多家出版社共同竞争的格局。 然而,从2001年国家颁布《纲要》至今,人教社在全国中小学课本上的编写出版上占据绝对优势。垄断仍未打破。 尴尬的北师大出版社 2002年9月1日,新学期的第一天。 在东山区五羊新城的一所小学里,一年级(1)班的30多位新生都在欢天喜地地翻阅老师刚刚发下来的新书本。小学生董锡亨一边翻看数学书,一边情不自禁地说:“我们的书好漂亮啊!”此时,董锡亨小朋友手中的数学书已经不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而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写的新世纪国家教材改革实验教材。 在那一年,东山区所有的小学使用的数学课本全部是北师大版。 在同年夏天,北师大出版社还召开了几场专门针对各区教研室的教材产品推介会,但事实并没有像他们所期望的那么好。2003年,广州市所有中小学全部使用新教材。这似乎更为北师大出版社的进一步攻城略地扩大了突破口。记者在越秀区教研室里看到了一份2003年越秀区课程教材用书安排目录。根据该目录显示,越秀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历史和生物这几门与高考、中考课程有关的中小学教材全部为人教版,其中唯一的例外——中学数学使用的不是人教版而是华东师大出版社的版本,则是因为进入2003年国家实验教材目录的中学数学教材编写单位只有华东师大出版社和北京师大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并不在其中。剩下的品德与生活、信息技术、科学、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这些非核心课程才使用了北师大、广东教育、人民音乐、广东岭南美术等出版社的教材,(英语作为地方课程一律采用广州市教研室编写的教材,称“广州版”)。而且不仅仅针对其他区的教材推广上没有结果,连原来使用过北师大出版社的数学教材的东山区也在2003年里更换成了新版的人教版。刚刚为撬松了人教社的领地而欢欣鼓舞的北师大出版社突然之间又遭遇被抛弃的命运,这其中的境遇不可不谓之尴尬。 根据2002年秋季国家教育部教育司的通知,各省应为各套教材的实验提供一定的使用范围。每一种实验教材都应有不少于10%的选用比例。同一学科如有两种教材,任何一种教材的选用比例均不得超过70%。同一学科如有三种或三种以上教材,任何一种教材的选用比例均不得超过60%。但广东省教材教学研究室一位教研员告诉记者,“广东省中小学中使用的教材中约八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书多渐欲迷人眼,究竟谁人定乾坤? 其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出台的确给了各家出版社以很大的鼓舞,许多出版社为此全力组织特级教师进行学科研究组织教材编写,到2002年9月时,全国已经教育部批准出版新教材的出版社已有18家,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已核准编写教材118套,其中小学55套,初中63套。到2003提通过批准的出版社更有30几家之多。每个学科可以使用的版本一般都有3-5个不等。面对如此众多的教材版本,学生、家长、学校以及教育部门究竟是如何选择课本的呢? 在2002年秋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通知中明确规定,教材选用以县级实验区为单位组织,成立教材选用委员会,由专家、优秀教师、校长和占一定比例的学生家长代表组成,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的代表人数不超过1/4,经集体审议后,投票决定各学科选用的教材。但据了解,广州市许多实验的教材选用并非按照这样的程序来实施的。最终选择教材的权力并没有下放到校长手上。 “一般而言,教材调整是省教研室、计教处等各科室一起讨论制订方案,并由省教育厅的教材研究小组在通过国家教育部审查的试验用书名单中根据本地情况做选择。”以小学语文课本为例。2003年通过国家审查的出版社共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和河北教育出版社5家。“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则在国家通过的这几套通过审查的教材中选出了4种,再供市县一级的教学教研部门从这4种中做选择。”省教研室的老师说。 当由省教研室挑选出的4套教材名单送往各地市后,如何从其中确定最后使用的教材则以区为单位由各教研室组织讨论决定。 “真正与教材的选用有直接关系的在于每个区选出的教材领导小组,他们讨论出来的结果一般就是最后的定论。”赵秀区教研室周宇轩老师说。 据了解,就教材选用进行研究讨论的教材领导小组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教研人员和部分校长、老师组成。家长和学生一般是不在其中的。 在教育部教育司对教材选用办法的规定中写道“有条件的学校可自主选用实验教材。 但广州市大新路小学校长邝家明说,“不仅大新路小学,基本上广州市小学的教材使用情况一直都是由上级部门来决定,没有一间小学能有教材的自主权。”他告诉记者,校长的选择权基本上局限在校本课程上。在国家和地方课程之外,校长可以根据本校情况开展一些新课程,自己可以选择一些教材”。据了解大新路小学自己选定的课本是只有两本,《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和一本航空航模学习用书,这作为校本课程来选用的。 越秀区旧步前小学的情况和大新路小学一样,该校校长危淑玲说,旧步前小学自己挑选的课本只有《课外兴趣阅读》一门。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凿破坚冰深入中小学教材市场并没有给予强大的推进力,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至多只算是在冰山的表面上凿出一些冰冷的粉末。 人教社,还是难以拿下 在采访中记者出乎意料地发现,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校长再到老师,使用人教版教材竟然是大多数人的意愿。 东山区语文教研员刘老师说,“就语文教材来说,广州市每一个区的语文教研员,都认为北师大版的教材是最好的。” 据了解,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为16开本,比一般的教材都要大一些,而与其他版本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在编排体系上不是先教授拼音,而是先识字,等到学生对汉字具备简单的识知能力时再开始学习拼音。“拼音的学习比较枯燥,对刚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难以接受,而且它只是帮助扫除识字障碍的工具”,所以北师大版教材的这一改革被认为体现出课程改革精神的最典范之处。而在课文内容以及课后问题的安排设计上,刘老师也认为“接近学生生活,思路开放,易于引导学生。” 大新路小学的一年级语文教师梁老师会在课余时翻阅北师大的教材以作教案补充。“新课标要求小学生识字要多认少写,要求一学期认400个生字,写只要求写100个,较之以前写的要求降低了。但如何真正让学生记住并学会使用这400多个字是需要很大精力去教的。北师大的教材儿歌很多,适合于小学生学习对文字、语言的最初学习,便于学生的启蒙,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当中会引用其中趣味性强内容生动的材料作为补充。 新出版的数学课本中,大新路校长邝家明则认为北师大出版社的小学数学与生活贴近,灵活实用,立足于教会学生解决生活中会产生的疑问。他说,“给老师的感觉就是用来作奥数班的教材”。 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数学教材被认为出题灵活,需要学生活学活用,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要求都比较高。 相比之下,人教版的教材则相对保守许多,改动并不大。 但是,问题关键就在这里。 正有因为其他版本的开放性和人教版的相对保守,导致了许多教育部门更愿意更多地保留原有的人教版教材。 “因为其他版本的改革力度大,思维活跃,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很高要求、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所以许多部门领导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害怕教师无法适应新的教材,影响到本区的教学效果,宁愿采取保守的态度,继续使用原来的人教版。”刘老师说。 广州市东山区作为广州市第一个教材改革实验区,之所以会在使用了一年北师大出版社的小学教材后又重新用回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原因就在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材的使用效果不太好,无论是学习效果还是课堂教授效果都不如人意。 大新路语文老师梁老师说,“北师大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自己观察、动手的兴趣,难度比较大,对老师的教学要求就增加了很多。”她表示由自己选择的话,她更愿意使用人教版。“当初听说要换教材,老师们都比较担心会打乱自己的教学习惯,更要花很多精力去适应,而在适应过程中教学效果肯定会受到影响。既然新版人教版和以前的风格接近,自然更愿意用人教版。” 而与此相呼应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为自己的教材做推广时,也特别强调了这一点,认为自己的教材一个特别的优势就在于有利于老师在教材使用和教学方法上的过渡和适应。 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陈茂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新课程的推出必然伴生师资培训的工作,新课程师资培训是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应该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学分。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途径、多维度的培训。”但越秀区教研室周宇轩老师认为,现有的教学及教师状况对其他出版社的新教材使用是一个很大的桎梏。即便会对教师进行教学培训,那也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物力,尤其是在当前新课程标准本身也是实验阶段,究竟如何培训尚没有一个成熟的法则。 考试是教材选用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问题。据了解,2002年东山区在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上出现从北师大到人教版的反复,除去老师普遍感到教学吃力、课堂效果不好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在于考试中,东山区的测试结果普遍低于其他区。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曾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并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 广东省教材教学研究室杨建国老师说,“按照国家规定小学是不准考试的,但实际的操作中还是会有一些小测验,尤其是中考这样的考试对学生意义更重大。现在中考的出题权虽然放到了市一级,并且也强调命题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而不是某一套教材为依据,但是如果教材不一样的话,实验区的考试结果还是要受影响。”而且由于区、市一级的教研室在教材选用上倾向于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那么在考试例题上自然也会向人教版教材倾斜。 广州市大新路小学、旧步前小学的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认为,考试是教材选用时最需要考虑的问题。“考试题是区里面出的,如果区里面规定了统一使用人教版而你不使用,那最后学生就没法考试了。”由于当前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教师教学效果的手段仍然是以考试为主,因此如果教材的不统一对考试命题以及考试结果分析都会带会很大的困难,而学校与区市教研室的教材选用不一致,那么在考试的问题上吃亏的还是自己。 显然,应试教育不打破,希望在教材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无异于缘木求鱼。 虽然没有厮杀,市场已经有了松动 2001年国家正式开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步步将课程改革推向全国大多数中小学。而在这场课程改革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就是打破以往人民教育出版对中小学生教材用书编写出版的垄断,凡是批准立项并所编写的教材得以通过国家审查的出版社都可以进军这个领域。教育学者认为这对树立不同的教学特色,在教学风格上因地制宜、百花齐放局面的形成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应该看到的是,虽然目前教材改革刚刚起步,只有少部分出版社真正进入了实验区使用,竞争之势尚未形成,书价也没有因此而有所下降,但当前出现的情形无疑已经让人教社产生了危机感。 据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员杨建国介绍,在所有的出版社中,“江苏教育出版社是很舍得花钱的,开展了很多场培训,并且来回的路费和其他产生的费用都是报销的,被邀请的人员也不仅仅是使用了江苏教育出版社教材的学校教师,也有一些还未使用过他们的教材的人。”“他们做这些活动的目的不光是培训而已,也是想借此来推销自己的教材编写理念,扩大自己的知名度,为以后市场的开拓做准备。据了解,因为有了部分竞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配套服务已经提升了很多。”以前搞教师培训需要提前和他们约好还不定能约成,约成了还要包管他们的费用,现在他们已经邀请教师参加培训,而这些变化都是从新课标实施后开始的。 在2003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用书目录(7-9年级)中,通过的数学教材出版单位中并没有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就是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数学没通过国家审查,这对资深历老的人教社来说,无疑是个重大打击,这不仅意味着那段时间里人教社失去了进入全国初中数学教材市场的资格,而且对其让人坚信不疑的权威性也有了一个客观评价。因此,无论课程改革带来的教材选用上的改革究竟进展到哪一步,原本僵固不化的教材出版市场已经因为竞争的引入而出现了一些松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