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书店:外资可能参与总店改制 民资介入地方重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09日 16:03 新华网 | |||||||||
来源:经济观察报 “找上门来的合作方非常多,”刘国辉抑制不住脸上的微笑,“只是目前还不方便透露。” 这位2002年底接管新华书店总店的总经理,使新华书店总店2003年的销售额增长了
他目前只忙一件事,就是新华书店总店的股份制改造。 2004年4月24日,新华书店将迎来自己创立67周年的日子。在众多的周年纪念日中,这个数字显得平淡无奇。按照惯例,新华书店在这一天总要举行一些富于象征性的庆祝活动。尽管这种庆祝对于在实际经营中已没有任何关联的各盛市级新华书店来说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它们甚至不是这一品牌的实际拥有者。不过今年,随着产权变革及股份制改造在整个系统的迅速推行,这个纪念日仍显得有了些别样的意味。 但在更多的人看来,“新华书店”这个传统的象征似乎在变成一个遥远的符号,在竞争激烈的图书发行市场,人们在追逐新的品牌。而新华书店人无奈地看到,原本他们认为最为响亮的“新华书店”正在因为“不够现代化”而被后来的品牌所湮没。 变革的浪潮已经涌起,外资和民资在整个体系内的渗透无疑最为关键,也将浸润着这个庞大的躯体走向新的历程。 外资可能参与总店改制 2月26日,记者在新华书店总店那栋颇显陈旧、灰暗的办公大楼里,采访了新华书店总店总经理刘国辉。在2002年底上任之前,刘一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这家最具官方意义的出版社供职,并担任分管发行的副社长。作为有着多年从业经验的老发行人,刘国辉深知新华书店总店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这些年发行市场改革,总店对各地新华书店不再具有统一管理和调配的职能,发行权不断下放,因此这些年一些省级新华书店日子很好过,效益不断上升,与此相对应的则是总店销售额的不断下滑。从1997年到2002年,总店销售码洋持续下滑,2002年跌至谷底的6.6亿元,虽然2003年增长了1个亿,但相对于黄金时期的17个亿,生存状况仍然严峻。”刘国辉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实行股份制改造,吸收先进的管理经营和有实力的资金,对于总店已刻不容缓。” 一直以来,新华书店总店都是新华书店系统中名义上的“老大”,多年来的经营困境让这一身份已显得有些尴尬。而自上任以来,刘国辉对总店就有一个宏大的构想,那就是将总店打造成中国书业的超级中盘。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让刘国辉必须做出抉择。 从2003年4月就有传言,新华书店总店将实行改制,但此后就再未见任何说法,更不用说实质性动作。此次采访中,刘国辉明确告诉记者,改制方案正在拟定中,最迟今年5月就将上报有关部门审批,目前国内几家证券公司正在为总店制定方案。 尽管不愿透露改制的具体内容和思路,但刘国辉还是向记者透露,基本思路就是在保证总店为第一大股东的基础上,吸收其他资本,组建一个新的股份制企业。所谓其他资本是指外资、民资以及各种国有资本,如国有出版社等。 采访当中,不断有电话打进来,内容多是与合资有关。 “主动上门来谈的合作方很多,只是目前还不方便透露。”说到这,刘国辉抑止不住脸上的微笑。 所谓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作为中国级别最高、官方背景最深的发行企业,一旦合资的大门敞开,无疑将吸引那些长久以来就试图进入中国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图书市尝并拿到发行牌照的各路资本。 “各种资本都有进入的可能,关键看谁能获得第二大股东的地位,这也是目前谈判的焦点。从我们的意愿来看,我们还是希望是一家有实力的外资企业,因为他们可以带来更先进的管理经验。”刘国辉说。 至于哪家外资企业,刘国辉则坚决拒绝透露,但记者通过其他途径获知,目前最有可能的是美国的IDG集团。 作为全球著名的风险投资机构,IDG在中国传媒市场的表现一直颇为活跃,旗下的《计算机世界》报、《IT经理世界》等,是中国盈利最好的媒体之一,据传在内地甚至还拥有间接掌控的出版社,而目前它与中国图书发行业的接触也极为频繁。通过与新华书店总店的合资,IDG在中国的传媒市场上无疑将拥有另一颗有力的棋子。 另外,在采访过程中,刘国辉透露了另一个令记者颇感意外的可能,那就是在新设立的合资公司中,新华书店总店将只保留40%的相对控股比例。 “从公司治理上看,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有其不合理的地方。而中央新的政策也允许,在合资发行企业中,只要保证国资第一大股东的相对控股权就可以了”刘国辉说。 按照政策规定,目前在合资出版企业中,中方国有股权还必须保证在51%以上的绝对控股比例,但发行领域的投资政策相对放宽。如果新华书店总店最终按照这一比例进行股份制改造,那么它将成为国内首家国有持股比例低于50%、同时外资参股的发行企业。 民资纷纷介入地方重组 据刘国辉表示,推动新华书店股份制改造是新闻出版总署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这也是今年国资改革、产权重组的浪潮在出版发行领域的一个延伸。 事实上,早在2002年,新闻出版总署就下发了《关于印发<关于新华书店发行集团股份制改造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新华书店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并在三年内完成这一工作。经过近一年的沉寂,这一进程在2003年下半年突然提速。 先是2003年7月,四川新华书店集团国资授权和改制拉开帷幕。按照四川省委办公厅下发的有关文件,四川省新华书店将按股份制的方式整合四川各地的新华书店,改制后,全省新华书店系统将转换所有企业职工国有身份,转变企业用工机制,并执行企业工资制度。据传闻,四川省新华书店早在此前就与一家港资企业“密谋”合资,成立一家旨在从事图书批发及零售连锁业务的合资公司,后又传闻合资方变为国内一家大型民营集团,但这一猜测始终没有得到四川省新华书店方面的确认。 随后,2003年11月14日,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与杭州宋城集团签署了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资产重组合作意向书。作为国内民营旅游业的翘楚,注册资金在50亿元的宋城集团以5亿元的现金,通过增资扩股方式成为浙江省新华书店的第二大股东,出资额将占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改制后注册资本的40%。新注入的资金主要用于扩大公司出版物发行产业的规模,成立一家跨省经营的连锁品牌——博库书城,实现出版物的跨地域连锁经营。同月,博库书城的第一家门市店在江苏徐州开业;今年1月,博库书城上海分店开始筹建,将今年国庆前后正式开业,据称其规模与上海书城相当,预计投资1亿元人民币,营业面积将达到1万平方米,图书经营品种将不低于20万种。这也是上海出现的第一家由外省国有书业资本和民营资本共同投资的大型书店。 此间,在2003年9月,外电报道称,上海复星集团可能购入上海市新华书店股权,推动上海市新华书店的改制。上海市新华书店并未就这一传闻发表任何评论,只表示,上海市新华书店的确正在寻找合作对象,目前已在清产核资阶段,复星是其中正在接洽的一家。而据业内人士透露,复星集团此前也曾与四川省新华书店接触过。复星集团总裁郭广昌曾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激情地表示要做中国经济的“产业整合者”,在广泛涉足医药、传媒领域后,整合图书发行业显然也成为他的目标之一。 据了解,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造与重组的,还有辽宁、广东、江苏、湖南等大型省级发行集团。除此之外,一些地市级新华书店也卷入了这场变革的浪潮中。 今年1月,武汉市新华书店宣布完成改制。而去年12月28日,青岛新华书店集团宣布整体改制完成,从而成为继云南省新华书店集团整体改制后又一起全区域整体改制。引人注目的是,在青岛新华书店实施的改制方案中,国有资本以51%控股,而另外49%的股份则由管理层和职工持有,实现了公司的MBO。 长期以来,新华书店系统在全国的零售网点保持在1.2万个左右,其占全国图书市场的份额据有关资料则在80%以上。毫无疑问,新华书店此轮改制和重组浪潮,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图书市场的旧有格局,而民资、外资在此轮浪潮中,也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投资机遇。(记者沈山实习记者徐会玲北京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