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 新浪首页 
爱问(iAsk.com)
【一周回顾】(7月24日-29日)
  本周,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进一步规范外资进入国内房地产的市场行为,中国楼市步入外资本地化调控时代。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国美收购永乐一事本周尘埃落定,7月25日晚,黄光裕宣布以超过50亿元的代价将国内第三大家电连锁永乐电器一口吞下,勾画出一个年销售额近千亿元、总门店超过800家的零售巨无霸。本周,国家税务总局发文规定,二手房交易8月1日起将强制征收个税,业界普遍认为这一规定将有效的打击炒房行为。地产大佬任志强的号召力依旧不减,业内研讨会上的一句话在网上引发板砖无数……[评论]

【一周数字新闻】

  
统计局: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6000元

  我国上半年财政收入超过2万亿 同比增收3600多亿

  国美52.68亿港元吞并永乐 如购90%股份永乐退市

  
住房制度再改革 国土部官员称70%的人群应当租房

  航空公司上半年亏损25.7亿 呼吁再提燃油附加费

  [编者按] 6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上涨5.8%,“国六条”和九部委十五条细则,未能阻挡住一些地方房价快速上涨的步伐,最近出炉的国务院研究中心报告指出,2000年到2004年间土地成本上涨50%才是房价上涨的主要动因,这一结论显然不会被相关部门认可。房价上涨是事实,而上涨原因却莫衷一是,谁是房价上涨的背后推手[评论]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报告:土地成本激增是房价上涨主因
    国研中心宏观部的一份报告指出2000年到2004年间土地成本上涨50%才是房价上涨的主要动因。在我国商品房销售价格中,土地成本所占比重为8%到13%之间,工程造价为62%到68%之间,土地、销售费用及利税等其他因素为32%到38%之间,2001年到2005年间……[全文][评论]

 ■ 任志强:土地若不按招拍挂出让 房价将下降20%

    2002年7月1日开始实行土地招拍挂的供给制度之后,经营性用地的价格开始上升,并在2003年的后期开始推动房价的上升。尽管国土资源部并不承担这种事实。但国有土地防止资产流失、国有土地要增值和土地价格市场性回归的名词都是发源于国土资源部。那么在这种利益驱动之下,难道国土资源部门会大量的供应土地……[全文] [评论]

 ■ 国土部澄清:地价不是房价上涨元凶 招拍挂不会抬高房价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贠小苏昨天在“2006中国地交会”上再次驳斥了土地招拍挂间接导致了高房价的说法,他表示,国土资源部组织有关单位对40个楼盘作了典型分析,结果显示,不论是协议供地方式还是“招拍挂”,地价占房价的比例平均在25%至30%左右。从今年4月开始,北京土地交易市场再次升温,天价地相继拍出……[全文] [评论]

 ■ 珑铭:房价上涨因素成了谜

    调控房价的政策和细则都已经出台了,为什么关于导致房价上涨的确切因素还是“无头案”?这实际上是各个利益集团为了自身利益激烈博弈的结果———都在尽可能地把房价上涨的因素推到与本部门无关的地方去,这导致相关调控政策难以找到问题的真正症结,自然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全文] [评论]

房价是怎样被定出来的?

    一般老百姓在买房的时候,并不是很清楚一个楼盘的价格是怎么出来的,但这对行业内的人来说是一门必修课,让老百姓知道些这方面的知识也有必要……【详细

九大督察局紧盯全国土地审批

    长期以来,地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深受地方政府“插足”。2004年,各地陆续进行了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垂直管理的制度调整,上收市、县、乡的土地审批权力,但收效并不明显。 [详细]

    土地出让金全额纳入地方预算

  业内专家指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总价款全额纳入地方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标志着这部分资金将受到中央财政的监管,同时不是当地或某个部门的独立体系,意在防止地方政府随意……[全文]

    网友发言

  新浪网友 IP:204.149.80.* 
  房价暴涨根源:1、住房公积金政策;2、存贷款负利率政策。只要取消这两样劫贫济富的掠夺性政策,房 价肯定下来[评论]
 

顾云昌:增加供给不现实 控制需求有利于稳定房价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日前在2006中国房地产(青岛)高端论坛上指出,当前我国应积极实施以控制需求过旺为主要手段的“双向调控”,以稳定房价。顾云昌分析,在2004年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中,房地产市场也在调控之列,主要表现在单项调控,就是对投资、供应规模进行调控。[全文][评论]

需求并非房价大涨的决定性因素

  1996年以来,我国住宅与非住宅商品房当年实际销售面积均低于当年竣工面积,每年都有大量竣工商品房因缺乏相应的需求而处于空置状态。因此,从全国范围看,商品房的需求并非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的决定性因素。商品房销售价格的上涨主要是由需求和工程造价之外的其他因素拉动的……[全文][评论]

欧阳觅剑:抑制需求不是平抑房价的良方

  不能以抑制需求的方法平抑房价,那只会适得其反。平抑房价的有效措施在于扩大供给,包括增加供给主体和产品形式,鼓励更多资本进入房地产市场,使新房、廉租房、二手房等产品形式相互补充,形成广泛竞争的局面。政府也需要参与其中,成为廉租房或公屋的供给者……[全文][评论]

第一财经日报:需求下降缘何房价反涨

  人们发现在不同时期和国家的灾荒中都发生过这种低档生活必需品与价格同方向变动不一致的现象,因此,把具有这种现象的低档物品都称为“吉芬商品”。与“吉芬之谜”类似的与需求定理相反的现象还发生在高档产品身上。[全文][评论]

 新浪网友 IP:221.236.88.*
 
现在很多人买房是盲目跟风,看见别人买自己也得买,要不然怎么能有面子呢?这样真是作茧自缚,没有金钢钻就 别揽瓷器活,为求表面光鲜,实则生活质量极低,完全没有享受到生活的乐趣,太没意思了。[评论]

数百名北京市民两日一夜排号

 

    19日上午,在开发商未取得销售许可证的情况下,数十名北京市民接到东亚·奥北中心售楼处业务员有关楼盘即将开盘的通知后,前往该售楼处排队领号,随即大批购房者蜂拥而至。[详细]

我们对于房产的需求是否过于贪婪

  宽敞、舒适的大房子固然是我们的梦想,但比梦想更高贵的,是拒绝幻想,勇于面对现实,做出更符合现实的选择。居者有其屋不等于居者买其屋,更不等于居者买新屋、买大屋……[全文]

国土部官员称70%人群应当租房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副司长束克欣也对现有住房政策进行了批评。他表示,现在的住房政策导向一直是要求大家都去买房居住,“这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实现的。”“作为发展中国家,正常情况下大概有30%的人群可以买房,70%都应该是租房群体。”[全文]

魏雅华:买房越买越富 租房越租越穷

  穷人租房,租了二十年房,你花了比买房还多的钱,到头来,你还是一无所有。他还是房东,你还是房客。你依旧是头无片瓦,不知家在何处。只知沦落天涯身为客。[全文]

 
 

六部委联手打击外资炒房  

  经国务院同意,建设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工商总局、外汇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在坚持对外开放方针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新情况,借鉴国际上多数国家的惯例,按照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原则 ……[全文][评论]

国家税务总局108号文对炒房痛下杀手

  尽管此前这一税种早已存在,但一直以来有关部门担心开征房产转让个人所得税会影响二手房市场的交易流通,进而不利于整个市场体系的完善和健康发展,因而迟迟未下决断。但近年来,炒房之风甚炽且炒房者获利颇丰。这不仅使房价狂涨不已,而且也扭曲了市场供求关系。开征个人所得税正是针对炒房顽症开出“猛药”[全文] [评论]

叶檀:不仅要限制外资炒房 还应打破盲目崇拜

  不用过于担心对于中国开放形象的指责,中国开放之路“开弓没有回头箭”。在目前,我们应该回到开放的本义———借助外力建立统一的市场与公平的竞争环境。为开放而开放,为讨好外资而讨好外资,是买椟还珠式的蠢行……[全文]

水皮:谁是炒房最大势力 严控内资炒房方为首务

  限制外资炒房的171号文在水皮看来只是一个象征,操作意义未必有多大,因为缺少了一个大的立法前提,那就是禁止炒房。什么时候,人大立法禁止炒房,什么时候打击外资炒房才于法有据,什么时候房地产市场才会回归正途。毕竟,最大的炒房势力还在中国民间……[全文] [评论]

炒房功罪辨

 

各国抑制恶性外资炒房有高招

  目前,世界上有130多个国家对外国资本投资本国房地产有各种各样的限制或监控措施,让我们看看其作法[详细]

外资炒房手段

 是直接设立外资房地产投资公司或参股境内房地产开发企业
    是间接投资,购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债券或外资房地产中介公司以包销的方式批量买入楼盘,再进行商业性销售。
    是外资银行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
    是非居民外汇流入,结汇购买房产

网友留言

  新浪网友 IP:59.57.157.*
  地球是上帝造的,作为中国人,在中国的土地上天经地义拥有一块立锥之地,这就是公民的居住权,是谁把这神圣 的‘公民居住权’剥夺了?
 [精彩留言]

 
 

中华工商时报:银行是房价调控的绊脚石

  “政策底”的存在虽然维护了银行利益,保持了市场稳定,但其也具有一定危害性。这种人为的政策维持,使得市场积累的泡沫风险越来越大。当房价泡沫膨胀到一定程度后,一旦发生外资突然撤离的情况,房地产市场必然发生崩盘,其不仅给银行体系造成损失,还会波及中国经济[全文][评论]

钟伟:房价若一年内跌30% 银行不良资产率将上升3.2个百分点

  如果房价12个月内下跌30%,房地产行业的不良贷款可能激升到1.02万亿,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将上升3.2个百分点;对政府而言,由此增加的负担相当于建行、中行改制上市的全部花费;对居民而言,大致相当于14%的家庭财产被蒸发……[全文] [评论]

商业银行逐利是房价上涨的重要诱因

  数据显示,1997年,中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金额不到200亿元,而到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已经接近2万亿元,8年的时间,增加了近100倍。而且个人房贷收益稳定,质量很高,风险是各项贷款中最小的,这在各商业银行大力提高效益、严格控制贷款风险的形势下,更是得到商业银行的宠爱……[全文]

吴晓灵:房地产所有风险都压在银行上 对国民经济非常不利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曾指出,从开发商的角度看,从买地开发到建房销售都是依靠贷款,对银行信贷依赖程度非常高。她强调,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风险,所有风险都压在银行身上,对国民经济非常不利……[全文] [评论]

银行 房地产业的重要一环!

 姚康达事件 2004年6月23日,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提交让人触目惊心的审计“清单”让姚康达一夜之间成名。

   上海传出一人买110套房事件 有媒体爆出上海“一人贷款6.5亿元买了110套房”,将上海楼市拉入焦点[详细]

银行跌入房地产陷阱的七点警示

    中国的商业银行与房地产有关特殊的关系,它集中表现在,房地产开发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而购房者的购房款也同样由银行按揭提供[详细]

房地产与银行将告别蜜月

  虽然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准备金率的频繁上调并非针对房地产业,但是他们也都普遍认同,房地产业在国家紧缩银根的严厉态度下将受到不少的影响。 [全文]

网友留言

  手机用户 1343910XXXX
  如果再这样下去,中国也会象日本的房地场泡沫破灭一样,经济停滞十年

  新浪网友 IP:210.22.146.*
  银行,地方政府,开发商都是一家子,
他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子啊![精彩留言]

 
 

CCTV记者调查:房地产商囤积房源抬高房价

  房价上涨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可能大家难以想到,那就是开发商面对大量的有购房需求的消费者,通过囤积房源不断抬高房价。请看记者近日在北京的调查。观看央视经济频道经济信息联播节目:记者调查:房地产商囤积房源抬高房价……[全文]

新华视点:囤积土地是制造楼市迷局的又一推手

  长期以来,房地产开发商拥有土地的数量以及获取土地的价格,在业界一直被视为“绝密”,购房者对此更是一头雾水。虽然建设部对“地荒论”作出过驳斥,但记者发现,在不少地区,土地价格、待开发土地面积等信息之不透明、不对称,已成为推动住房价格飙升的重要因素……[全文] [评论]

仅仅处罚囤积居奇的开发商无济于事

  消除囤房行为很简单,只要政府平常严加监管,构筑一个透明、公平、公开的交易平台,并严格执行中央的调控政策,遏制房价的非理性上涨,房价必然回归理性。到那个时候,即使有关部门不处罚开发商,开发商也不会再去囤房。……[全文] [评论]

聚焦开发商何以能囤积居奇

 一位房地产研究者指出,一个信息不充分的市场必然是发育不健全的市场,只有当向社会提供普遍认可的公共信息成为判定房地产主管部门尽职与否的重要标准时,开发商的囤积居奇才会寿终正寝。【全文

开发商为什么能够轻易获取暴利?

  因为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们把本来属于全体人民的土地,高价卖给了全体人民。这部分土地本来是不应当市场化的,却被有关部门以“改革”、“市场化”为名,成了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宝藏……[详细] [评论]

网友留言

  新浪网友 IP:218.109.126.*
   中国的房地产是什么性质?很简单,官商勾结,空手套白狼。人为制造资源恐慌论,超前消费论,用各种卑劣的手 段,胁迫,欺骗公民买高价房,还不给你永久产权。

  新浪网友 IP:211.97.242.*
  中国的房地产是最混乱的,包括经营的各个环节。公司成立阶段:房地产商虚构注册资本获得虚假注册;开发资质 审批阶段:伪造指标……[精彩留言]

 
【编后 政府调控房价的决心不可谓不大,国家出台的各项调控措施不可谓不多,应该说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效果,但距离规范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打蛇要打七寸,面对当前房地产业的混乱复杂局面,只有真正找到“七寸”所在,才能够对症下药,?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猛药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
调查:您认为高房价的元凶是谁

特别策划:房地产调控路线图
 
黄光裕  国美集团董事长

上榜理由迎娶永乐尘埃落定

   7月25日晚,媒体期待已久的国美电器新闻发布会于19:30在国美总部鹏润大厦召开。黄光裕当场宣布,国美电器收购中国永乐后,黄光裕将出任合并公司董事长,永乐董事长陈晓将出任公司首席执行官。[详细]

 ■ 并购步伐快过发达国家 家电连锁双寡头能走多远

    家电连锁在完成了“大鱼吃小鱼”的整合过程后,随着竞争更加激烈和集中,大鱼之间也出现了分化,“大鱼吃大鱼”的现象随即出现。百思买收购五星,永乐电器也在并购大中无果的情况下反而成为国美电器的并购目标。[全文]

任志强   华远集团总裁

上榜理由叫板政策 一语惊天下

 在新浪房产举行的业内研讨上,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似乎有些冲动,扬言对于开发商来说,如果今后市场内的小户型因为供应加大而跌价的话,开发商完全可以不去盖“卖不出去的房子”。任志强认为,开发商是相信市场的[全文]

 任志强摸准地方政府的软肋 再次向宏观调控叫板

    任志强又一次向政府叫板了!显然这一次建设部165号文件真的刺痛了他们的神经,为控制房价的增长速度,国家要求开发商多建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但享受惯了暴利的任志强们如何忍受得了,他们口口声声说盖房要以市场决定……[全文]

常振明  原建设银行行长

上榜理由辞别建行 赴任中信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4日发布消息,公司董事会于23日下午召开临时会议,审议并接受了常振明行长的辞职申请,并将于近期公布继任人选。建行是率先实现上市的国有银行。董事会对常振明两年来为建行的改革……[详细]

 ■ 常振明:复盘中信佳局

    常振明是在中信唯一敢和董事长王军“对骂”的高管,而就在王军多次请求退休终获接受而考虑人事安排之际,他想到了已任建行行长的老部下,于是中信提出“要人”。尽管同样强势的建行董事长郭树清“很是不舍”[全文]

张建国   原交通银行行长

上榜理由辞别交行 赴任建行

 中国建设银行董事会于七月二十七日下午召开临时会议,宣布委任张建国担任建设银行行行长,该委任需待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 建行董事会进一步宣布拟委任张先生担任建行的副董事长和执行董事。该项委任需待建行股东大会批准其执行董事的委任……[全文]

 交行证实张建国提出辞呈 对其请辞深表不舍

      交通银行25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刊载消息称,交通银行副董事长、执行董事、行长张建国先生已经向董事会提出辞呈,本行董事会正式发布了公告。消息称,董事会就张建国先生在任职期间为交行改革发展所作出卓越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全文]

 

 

六部委出台限制外资购房办法

   针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新情况,借鉴国际上多数国家的惯例,按照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原则……[详细]

国美收购永乐尘埃落定

  7月25日晚,黄光裕宣布以超过50亿元的代价将国内第三大家电连锁永乐电器一口吞下,勾画出一个年销售额近千亿元、总门店超过800家的零售巨无霸[策划]

二手房转让8月1日起强征个税

  《通知》中对以往规定的说法做了重申,包括:二手房交易征收个税“以实际成交价格为转让收入(征税额)”,房屋原值的确定方式…… [详细]

厉以宁:没有房地产业的发展就不会有其他的发展
    没有房地产业就不会有其他的发展,有了房地产业就会有其他。这些都反映了房地产业的作用不可忽视。所以,我认为房地产业宏观调控,主要在调整结构而不是打压房地产……[全文][讨论]
邓聿文:收入提高不快 中国人勒紧裤带创造GDP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增长速度低了不好,太高了也不行。但目前主要是防止过高的增速,尤其是警惕各个地方来一个GDP大竞赛。而要消除各地普遍的“经济增长狂热症”……[全文][讨论]
周玉清:职工工资过低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职工整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年平均工资从1978年的615元上升到2005年的18405元,增长近30倍。但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缓慢……[全文][讨论]
全世界都分享中国红利 国内普通劳动者无法分享
    政府是收入不公的关键。相对于政府保障收入公平的一再表态,民众更希望看到的是执政细节上对于民众财富的尊重,对民众合理利益诉求的保护,以及拆除劳动力流动樊篱的切实举措,当经济繁荣民众不富成为常态,使普通劳动者很少……[全文][讨论]
  欢迎各媒体合作 来电:010-82628888转5592          来信至:chenjian@staff.com.cn
  欢迎投稿 信箱:
finance2@staff.sina.com.cn         策划、制作: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