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 新浪首页
民企掘金石油业前途难料

首家民营石油联合企业——长联石油控股有限公司不久前在北京成立。长联对外宣称,其经营范围几乎覆盖整个石油产业链,是继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集团等石油业巨头之后的“第五力量”。一时间以长联为代表的民营石油企业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的专家学者与企业家们认为,从国家角度看,应该鼓励民企进入石油领域,同时也应该给它们创造一个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对于民企自身来讲,一定要注意这个领域特有的风险,并且多从增强自身实力上下功夫。[全文][发表评论]

 
一、急欲进军石油领域的民营企业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从事石油零售行业的民营企业得到发展。随着2006年的12月份外资的引入,所以在对外资开放的同时,也会对国内民营企业开放。

今年2月,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为“非公有制经济36条”指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其中的自然垄断业务,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非公有资本可以参股等方式进入;对其他业务,非公有资本可以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进入。在国家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除国家法律法规等另有规定的外,允许具备资质的非公有制企业依法平等取得矿产资源的探矿权、采矿权,鼓励非公有资本进行商业性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

对于急欲进军石油领域的民营企业来说,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是一剂强心针。长联石油也正是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成立了。更多的民营企业也希望踏上一条掘金石油之路。[发表评论]

· 还原石油民企生态 民企石油联盟浮出水面 · 石油体制改革方案会商 民营油企在发改委抒言
· 石油业市场化改革箭在弦上 上游开放没有时间表 · 民营油企期待市场“话语权” 总理批示直指垄断
· 正面临难得机遇 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思考
 
二、民营企业进入石油领域隐含风险 

众所周知,石油是一个高利润、高风险的行业。很多民营油企为了避免和国企的正面作战,纷纷到海外去找油。但是,民企到海外找油会有政治风险;如果打的油井不出油,还要承担经济上的风险。国外针对此类问题成立了风险基金,而我国在这方面还不健全。

专家解释,石油是一个战略行业,不应用更多的所有制形式。重要的是通过安全、技术、节能、社会等一系列技术标准确立市场准入技术标准。如果市场环境是政府创造的,企业的进入肯定有风险。

专家透露,目前,民营油企合法的业务主要是在流通领域,而有些民营企业非法进入了石油天然气开采领域。[发表评论]

1、民企VS国企:

国有油企与民营油企在国家石油战略中的地位不同,决定了它们在实际上扮演的角色不同。

在"走出去"石油战略的背景下,国有石油公司和民营石油公司可以相互配合。民营石油企业具有机制灵活、市场化的特点,且受政治因素影响比较小,可以大大打消资源所在国的担忧,加之民营油企在国内基本没有资源,它们“走出去”是生存发展的需要,所以其态度比国有石油公司坚决得多。据悉,到目前为止,我国民营石油企业已经取得了20多个海外石油项目。

但是,根据目前的政策,海外份额油需要通过两大集团公司排产才能进入到国内市场,这成为民营石油企业在海外找到油以后往国内市场输送的一个障碍。

几大石油公司对国企民企合作也并不热忠。当问及有无与民营企业在勘探开采上进行合作的可能时,中石油的一位人士表示:“动力不是很大,因为许多民营资本所追逐的目标与我们的目标有很大差别,我们需要考虑到国家的石油战略,而民营企业更多的是对利润的追求,目标的不统一导致合作有很多不便。”

而中石化一位负责人的反应是:“与民营企业在上游合作?总得给个理由吧,民营企业是有技术上的优势,还是资金上的优势?”[发表评论]

· 民企推动石油上游改革 国企民企合作有难度 · 中国石油流通体改在即 民企吁国有巨头“放权”
· 资本市场:民间石油崛起 国有石化集团沉默以对

2、首家民营石油联合企业:是扬帆远航行还是昙花一现?

中国首家民营石油联合企业——长联石油控股有限公司6月29日在北京宣布成立,标志着民营资本已全面进入此前由国企一统天下的中国石油垄断行业。

“长联石油”由多家民营石油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目前有近五十家民营企业入股,涉及资本约50亿,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石油业民营实体。

长联石油董事会主席龚家龙多次表示,未来将以长联石油为母公司,打造覆盖整个石油产业链,集勘探开采、炼油化工、仓储物流、销售批零、进出口为一体的大型跨国石油集团公司。按计划,集团将在三至五年内实现总资产5000亿元,入股企业1000家,并择机上市。

龚家龙还表示,成立后的“长联石油”将侧重于海外找油,希望通过与大型国有企业以及跨国石油集团合作,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然而,专家指出,它赢得国有企业的肯定并不那么容易。

实际上,长联石油的成立过程命运多舛。自今年1月成立筹备组以来,集团的成立一拖再拖,其间更传出民营石油行业协会——全国工商联石油商会因组建石油集团内讧的消息。

曾经两度延期的长联石油依然没有拿到石油企业几个必要的经营资质,包括国内成品油批发许可证、成品油零售许可证以及成品油/燃料油进口许可证等。[发表评论]

· 石油垄断面临变局 首家民营石油集团终诞生 · 民营油企长联顺产 相关实权部门缺席成立仪式
· 石油商会裂痕加深 百亿石油基金搁置 长城石油崛起

3 、海外找油:民企能分谁的羹

如今,除了在参与国内外油品贸易合作中积极争取话语权,直接到国外最便宜的市场找油,已成为民营油商降低成本扩大利润的必行之举。

在目前国内的航运市场上,国有企业占据了大半江山。另外,随着中国加入WTO和航运产业的日益放开,外国航运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这些企业实力强大,有着丰富的运作经验,在客户中也早已树立了品牌形象,民营航运企业跟他们的竞争将会很艰难,但这并不是说民营航运企业没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近三年以来,中国民营企业通过铁路、海运等多种方式分别进口原油828万吨、952万吨和1095万吨。

按照国家原油进口准入量每年15%的比例递增,到2010年,民营石油企业可以进口原油2533万吨。届时,民营企业在油品贸易上的活跃度将有很大增强。[发表评论]

· 龙都石油的俄罗斯梦想 黑龙江民企瞄准试点先机 · 国家鼓励民企海外油源开采 资金和政策成障碍
· 民企策划海外油田收购 百亿石油投资基金萌动 · 哈尔滨龙都石油赴俄建厂 民营油企加快海外步伐
· 东北民企石油生意从幕后到前台 与巨头艰难博奕
 
三:民企进入石油领域: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民营石油行业的员工已经达到了100万人,公司8万多家,手里掌握着超过1万亿元的资产。民营企业在整个石油产业中已经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其中民营加油站更是占到了52%。中国去年消费了3.14亿吨的石油,民营企业提供了1亿吨。

正当众多民营油企和民营资本跃跃欲试之时,不少专家却对此并不乐观,称其“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由于三大石油公司的垄断经营和非市场化运作,使得国内石油产业仅仅在中下游的原油加工(少量)、精细化工和销售的环节向民营资本开放,这就给民营资本的全面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经营风险:原油进出口贸易受到相对严格的限制;原油及成品油或精细化工原材料的供给时时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的牵制,或是油源供给发生问题;产业规模仅限于某一个环节中的一个小小的部分,无法保证丰厚而又持久和稳定的投资回报。[发表评论]

· 首家民营石油集团诞生 石油垄断面临变局 · 民营油企在缝隙中生存 欲撬动石油市场的格局
 
四、民营油企对我国石油战略格局影响还未显现

在政策性很强和以国有石油企业为绝对主导的中国石油市场,民营资本的参与已经开始悄然改变中国石油的供应格局,但是否能推动政府对石油市场的进一步改革值得观察。

现有的民营石油资本大部分集中在石油产业链的下游。在近几年国家优先对大型石油企业布局的背景下,民营资本没有多大的生存空间。

正是因为民营企业进入石油领域存在着隐患,大肆鼓吹民营企业进入石油领域的作法并不理智。在民企进入石油领域问题上,应该显出更多的理性,更多的关注于制度的建设。政策的壁垒可以提高,但必须还原一个更加健康的市场,而市场的磁石将会吸引更大的资本加入,原有的资本可以集中、联合,在新一轮洗牌中调整自身的发展。所以,站在整个产业角度看,来自市场的民营资本将从市场中得到更大的力量,有更广阔的前景。[发表评论]

· 成品油市场政策改变 2000家民营企业将所剩无几 · 油企仍临2座大山 过高门槛拦住上海民企
 
  欢迎各媒体合作 来电:010-82628888转5174          来信至:finance2@staff.sina.com.cn
  欢迎投稿 信箱:finance2@staff.sina.com.cn 策划、制作: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