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内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3月22日 14:44 经济参考报
新加坡全国医疗保健支出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1%,政府医疗补贴占GDP的0.7%。按照199 8年新加坡GDP总额1412.16亿新元(1新元约合5.2元人民币)计算,平均每个新加坡人(包括公民和永久居民 )每年的医疗费大约为1400新元。对于一个鼓励人人勤勉谋生、不以福利养民的城市小国来说,这笔钱从哪儿来呢? 新加坡医疗保障制度的原则是“共同负担”,即每个新加坡人都要自己负担医疗费用,而政府的角色是提供适当的补 贴,保证每个人都能负担得起基本医疗费。 一般来说,新加坡人看病都享受一定的补贴,因此只需要负担部分医疗费,但是要享受更好的医疗护理服务,花费也 就更多。这个“共同负担”的原则适用于各个医疗项目,就连政府给予补贴最多的病房护理等也包括在内。 为了帮助每个公民“共同负担”医疗费用,除了医疗补贴以外,新加坡政府还推出了三个医疗保障计划,即保健储蓄 、健保双全和医疗基金,从不同的层次规划和分担每个新加坡人的医疗开支。 首先,保健储蓄是一项强制性的储蓄计划,目的是让每个人都在平时储存一笔专门的医疗费,以备将来的不虞之需, 尤其是要为退休后看病作准备。新加坡法律规定,每个新加坡人,只要是参加工作,有一定的收入,就必须向自己的保健储蓄 户头内存钱,户头内的钱可以用来支付本人或直系亲属的医疗费。 保健储蓄由雇主和雇员平均分担,这笔钱免于征税,而且有利息收入。根据雇员的年龄,上缴医疗储蓄的钱数略有差 异。例如,35岁以下的雇员缴付保健储蓄的比例是月工资的6%,每月最多缴付金额为360新元; 35岁到44岁的缴付7%,每月最多420新元;45岁以上的缴付8%,每月最多480新元。 保健储蓄户头内的钱可以用来支付医院、康复中心和收容所内的医疗费,也可以用来支付手术、放疗和化疗、去除肾 结石、注射B型肝炎疫苗等一些昂贵医疗项目的费用。 其次,健保双全实际上是一种收费低廉的“大病医疗保险”,目的是帮助参加保健储蓄的新加坡人应付大病和久治不 愈的病症。保健储蓄是强制性的,但健保双全却是自愿参加的。 参加健保双全的病人,如果医疗费超过一定的“基础数额”,超过部分的80%由保险公司负担,另外20%与“基 础数额”需要由病人支付。但是,对于肾结石、放疗和化疗患者来说,就没有所谓的“基础数额”。此外,医疗保险金也有一 定的限度,如每天的保险赔偿金不得超过120新元等。 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健保双全的保费数额也有所不同。例如,30岁以下的人每年支付的保费为12新元,31岁到 40岁为18新元、41岁到50岁为36新元,51岁到60岁为60新元,61到65岁为96新元,66岁到70岁为 132新元。 第三,医疗基金专门为负担不起医疗费的新加坡人而设,始于1993年4月,政府首批提供了2亿新元,此后两年 政府又每年注入1亿新元,使基金总额达到4亿新元。只有基金的利息收入才能用来支付医疗费。并分配给各家公立医院,政 府在每家公立医院都设立一个“医药基金委员会”,由该委员会负责审查基金的申请和发放。负担不起医疗费的病人可以向所 在医院的委员会申请基金援助。 新加坡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在个人负责的基础之上,如果个人负担不起,社区和政府就会伸出援手。新加坡政府给予医 疗津贴,再加上保健储蓄、健保双全和医疗基金的三重保障,是为了确保每个新加坡人都不会因为没有钱而无法获得基本的医 疗护理。与此同时,“共同负担”原则也提醒新加坡人:医疗服务不是免费的,不可滥用。记者王湘江 | |||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内容 |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