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绕不过的理论铺垫 管理学理论奠基人亚当斯密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6日 06:47 中国质量新闻网
亚当·斯密(1723—1790)是公认的经济学祖师,但他在管理学中的地位却十分微妙。作为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创立者,亚当·斯密在经济学界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他的《国富论》在经济学领域的影响极为深远。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斯密对管理学的贡献。在管理学领域,人们总是把斯密看作经济学家,在推崇他的经济学理论的同时又把他置于管理学之外。厄威克的名著《管理备要——70位先驱者生活和工作的历史记载》,收录了从工业革命到古典管理学时期的众多人物,应有尽有,连制造蒸汽机的小瓦特和博尔顿也有一席之地,惟独没有亚当·斯密。因而,如何认识斯密与管理学的关系,至今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编 者 《国富论》铺垫管理学前提 亚当·斯密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一个只有1500人左右的小镇柯卡尔迪。幼年的斯密聪明好学,14岁就进入格拉斯哥大学。17岁,斯密获得了奖学金,进入牛津大学学习。1751年,斯密回到母校格拉斯哥任教授,主讲逻辑学和道德哲学。在格拉斯哥大学任职期间,斯密公开发表经济自由主义的主张,形成了自己的经济学观点。1759年,斯密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出版,这部著作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也使他跻身于英国一流学者之列。1764年,斯密受布克莱公爵之邀,离开格拉斯哥大学,到欧洲大陆旅行。3年后,斯密回到伦敦,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为了完成自己的研究工作,斯密回到故乡柯卡尔迪,开始潜心撰写经济学著作。1776年,这部写作历时6年,修改3年的经济学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终于完成。它的发表,标志着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正式诞生。 在写作《国富论》的过程中,斯密积劳成疾。1790年7月,这位终身未娶的伟大学者与世长辞。 “经济人”确立学科原点式地位 亚当·斯密的著作对后世有着重大影响。时至今日,经济学界依然不断有“回到斯密”的呼声。经济学界看重斯密无可厚非,问题是,斯密对管理学的贡献是什么?有关专家认为,正是斯密的经济学理论,为管理学的诞生铺垫出理论前提。《国富论》同管理学紧密相关的,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经济人假设的提出,二是劳动分工理论。 任何一门学科,如果要进行相应的科学研究,都离不开必要的假设。这种假设,在自然科学中称之为公理。社会科学中,这种得到学界公认的假设寥寥可数,经济人假设就是其中之一。 斯密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经济人”概念,但学界公认经济人假设的始祖是他。他在《国富论》中有这样一段被广为征引的名言:“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斯密在论述市场秩序形成的原理时,特别强调追求私利的意义。这种自利动机和行为,被后人概括为“经济人”。西尼尔沿着斯密的思路,确立了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公理,并由此推论出边际效益递减学说。到了1836年,约翰·穆勒在《政治经济学定义及研究这门学问的哲学方法》中,给出了经济人假设的标准定义,即“把人看作必然是在现有知识水平上以最少劳动和最小生理节制获取最多必需品、享受和奢侈品”。至此,经济人假设基本定型。 当代的管理学家沙因把“经济人”假设具体归纳为4点:第一,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第二,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下,因此,人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之下从事工作;第三,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第四,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个人的感情。 对于管理学来说,必须从人的本性和动机出发来构建相应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早期的管理学家,无论是泰罗还是法约尔,他们的理论都以经济人假设为逻辑前提。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管理学常常被人们看作是经济学的分支领域。即使管理学获得了学术上的独立地位后,也与经济学不分轩轾,互相呼应。198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布坎南,正是以经济人假设来研究政治决策,提出了公共选择理论。在管理学领域,经济人假设远远没有过时。在管理学的不同学派中,不管是赞成经济人假设还是反对经济人假设,都绕不过斯密的理论铺垫。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