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薄膜太阳能项目、新津和乐山两个3000吨多晶硅项目工程。
国内唯一一家具备从硅料、铸锭、切片、组件到集成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的光伏企业,优势明显。
其参股公司天威英利属于全球主流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国内只有无锡尚德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新津年产3000吨多晶硅项目设备调试顺利,于今年9月23日试生产出第一炉多晶硅,明年全面投产。天威薄膜第一条46.5MW非晶硅薄膜生产线设备目前生产线调试顺利。
原本持有天威英利51%股权的天威保变现持股仅为49%,丧失控制权。自此,天威英利被排除在天威保变的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之外。
参股四川硅业持股14%。
股权参与四川硅业,不具技术能力。
四川硅业第一炉合格完整的多晶硅已出炉。
借助另一参股方天威保变拥有完整的太阳能产业链,吸收部分产能,解决需求问题;电价低成本优势。
与德国博世公司合作布局太阳能电池,经营CIGSSe电池组件生产业务和电池组件封装业务。
技术提供方Johanna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90%按照协议由德国公司包销,无需求忧患。
目前大部分太阳能光伏企业都技术都处于传统晶体硅时代,但孚日股份已经进入薄膜太阳能电池时代。
目前正接收第一条30MW薄膜太阳电池组件生产线相关设备,预计四季度开始安装调试,年底试产。
缺乏技术自主权。
乐山天威3000吨/年多晶硅项目。
形成多晶硅、单晶硅原料生产,硅切片、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和系统的系统产业链。
得到新光硅业的技术支持,工艺技术领先业内。
3000吨/年多晶硅项目设备调试顺利,于2009年9月23日投料试生产出第一炉多晶硅产品。
短期内该公司估值已偏高。
年产1500吨多晶硅项目。
专注上游多晶硅原料生产。
江苏阳光从年初到现在一直处于调试小批量生产阶段,迟迟不进入商业化运作阶段,极有可能是由成本过高或者某些技术问题造成。
江苏阳光多晶硅项目进展缓慢,预计明年进行投产。
项目进展缓慢,与海润科技签订的2009年供应多晶硅1000-1200吨的合同无法实现。
日熔量250吨的太阳能超白压延玻璃生产线;总投资60亿元的高纯硅材料项目计划,分二期建成。
形成以多晶硅材料项目为龙头的“高纯多晶硅材料→硅片→太阳能超白玻璃→太阳电池→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产业链。
国内最大的超白太阳能玻璃供应商,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全球市场占有率的25%以上。多晶硅纯度:电子级别11个N(99.999999999%)。
压延玻璃生产线2008年年底投产,产能达日熔量500吨。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到,南玻一期1500吨高纯硅材料项目10月初已经进入商业化运作,已经开始进行销售。
重油和纯碱等成本上涨超出预期,太阳能业绩兑现迟缓。
子公司永祥公司一期1000吨/年、二期3000吨/年的多晶硅项目。
专注上游多晶硅生产环节。
采用物理法多晶硅纯度难突破6个N(99.9999%)。
目前正进行多晶硅项目二期工程,目前一期产能利用率为80%,据理财周报了解,二期投建时机等待一期产量、品质稳定再说。
其所在主业饲料业务和食品加工盈利欠佳,业务扩张速度过快,高增长低收益,影响整体成长性。
主要涉及包括多晶硅生产、组件生产、系统集成以及国内外光伏销售网络为一体的产业链环节。
拥有的核心自主技术优势,打通“硅业”制造的瓶颈,掌握了盈利能力最强的多晶硅制造高地。
一期1500吨/年多晶硅项目已完成设备联机调试,进入试生产阶段。二期项目正推进,预计年底完成土建及部分工艺设备安装。
研发实力强,得到上海、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强力支持,技术、资金、硅资源充足。
1000吨/年多晶硅生产线。
专注上游多晶硅原料生产技术。
电子级11个9。
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到川投能源今年并没有减产、限产,预期全年多晶硅产量达1000多吨。
多晶硅生产成本国内最低。
年产1500吨的多晶硅项目、1.2万吨多晶硅新能源生产基地。
完整的多晶硅原料-硅棒-硅片-太阳能系统集成产业链。
与全球第四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商BP公司合作,技术优势明显。
目前已经进入试生产阶段,预计明年初可正式投产。
筹建中国第一个上万吨的多晶硅的生产项目,胃口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