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吴敬琏 改革应重新明确目标

欧债危机,全球经济陷入二次探底恐慌;中国宏观经济将何去何从?三十年改革遭遇转型瓶颈,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出路何在?他是市场经济的维护者,更是经济学界的泰斗,是什么让他至今心系改革,笔耕不缀?财经面对面专访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 [完整实录] [评论]

本期面对面

著名经济学家 吴敬琏

当代中国杰出经济学家,著名市场经济学者,是中国经济学界的泰斗,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界良心”。1954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后跟阿毕尔曼研究企业财务和国家财政问题。最早提出并倡导市场经济理论,是“市场取向改革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经济体制比较研究学科的开创者之一,在实践上推动了中国改革事业的前进。

分享到:

感悟语录

1

不能把微观干预作为宏观调控

一些宏观调控,它根本不是宏观调控,根本是微观干预,宏观是讲的总量,如果讲价格,它是讲的价格总水平,不是说的哪一种具体价格。现在我们的宏观调控,把许许多多的微观干预都叫做宏观调控。

2

顶层设计应明确要建设什么经济

改革的关键是我们是要重新明确目标。顶层设计,还不是哪一个行业的顶层设计,最大的顶层设计是我们到底要建设一个什么经济。是中国模式经济,就是强势政府的经济,还是一个法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3

宏观经济政策两难的根源是体制

宏观经济政策处于两难,既不能紧也不能松。我的建议就是靠我们宏观当局设法把它稳住,不出大事。然后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上,这是问题的根源。但它还有一个根源,这个根源是体制。

4

应对危机靠改革而不是财政投资

1998年采取的支持小企业的整套政策,对于我们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2008年的时候我就说,人怎么都忘了,他只记得一千多亿的财政投资,那起多大作用?

5

三十年改革不能功归一篑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太多,而且会觉得很可惜,一个这么大一个民族,短短的三十年就取得现在这样的成就,是相当了不得的事。但是如果说,我们功亏一篑,落到了像日本这样就太可惜了。

6

中国知识分子追求实用主义 缺乏真

知识分子应该放在第一位的是求真理,但这个问题在中国从来就不是这样。中国的习惯上讲究善、美,但基础的“真”不讲究,科学的动力应是求知欲,但在中国就强调有用还是没用,这就有问题了。

关键帧

事件历程

推动市场取向改革

80年代初期创建了中国的比较制度分析学科。

股市赌场论

提出中国股市“赌场论”,主张维护市场规则,保护草根阶层生计。

中国模式大讨论

提出中国模式应是过度体制,中国改革必须摆脱权贵资本主义。

往期回顾

栏目介绍

《财经面对面》是新浪财经2010下半年重磅打造的高端人物访谈节目。主要访谈对象为高端企业家、高级别的政府决策者、著名经济学家。节目以人物为核心,事件为主线,探寻新闻热点背后,解读商业智慧,感受受访对象的睿智思想与真诚魅力,探寻人物与实际经济行为之间的关系。

团队介绍

策划:王非 编导:彭璜 张健 刘士存主持:权静 配音:尹俊 出品:新浪财经
TEL: 010-62675167 E-mail: wangfei2@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