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苏南模式 |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 14:54 21世纪经济报道 | |||||||||
| 见习记者 李 芃 昆山报道 中国第一百强县(市)昆山的市委书记曹新平,不久前被任命为江苏省徐州市代市长,接替已被任命为江苏省司法厅厅长的前徐州市市长李福全。 记者获悉,曹新平已于6月12日在江苏省委组织部的陪同下奔赴徐州,不日即将就任 
 自2005年荣膺中国经济百强县榜首之后,江苏就掀起了学习“昆山经验”的热潮,省委书记李源潮在今年1月初举行的昆山经验介绍会上号召江苏各地向昆山学习,称赞“昆山之路”为“新苏南模式”。 不过,省委政研室的一位处长告诉记者,“新苏南模式”的提法并未形诸文字。另一位提出“新苏南模式”的人士、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也表现谨慎。他的助手日前告诉本报记者,把“昆山经验”提为“苏南模式的新发展”似乎更稳妥一些。 “新苏南模式”与“苏南模式的新发展”,并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争创“两个率先”的江苏省,对于自己的发展道路还在摸索之中。 曹新平2003年5月起任昆山市委书记,1956年出生于徐州市的他总是把自己称作“新昆山人”。曹新平继承了其前任张卫国(现任江苏省副省长)和季建业(现任江苏省扬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开创的“亲商”传统,提出政府要为到昆山投资的外商提供“宾馆式服务”。 此外,曹新平还在昆山“六管齐下”推进富民工程,以“三有五保”缩小贫富差距,使昆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和10%以上,全市农民中人均收入超过8000元的多于65%,不足2000元的少于1.2%,城乡人均收入差小于2比1。 2005年底,经过省专家组的考核,昆山率先实现了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其中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三项核心指标分别达到78553元(按常住人口计算)、16809元和8519元,率先基本达到了全面小康社会水平。 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指出,昆山经验对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都有意义。今年以来,包括徐州在内的苏北地区各项经济指标都处于全省前列,各地招商引资都突飞猛进。苏北正处于一个新的“拐点”。 徐州是苏北地区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徐州都市圈是江苏省三大都市圈之一。6月上中旬,江苏省副省长仇和在徐州调研时说,徐州要抓住南北互动合作的机遇,立足淮海、带动东陇海及整个区域的发展。曹新平及其昆山经验,无疑将给徐州乃至苏北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在曹新平之前,苏南的干部到苏北任职早有传统。2001年起,苏南和苏北四对城市——宿迁和苏州、盐城和常州、淮安和南京、连云港和镇江一直在组织干部互派,挂职交流。2005年5月,徐州首期“科级公务员行政能力培训班”组织了40名学员赴无锡对口培训。 据了解,徐州市委书记徐鸣曾经担任共青团江苏省委书记、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连云港市委书记王建华书记曾任南京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江宁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刚刚卸去徐州市长一职的李福全,也是苏南培养出的干部,曾任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等职。 江苏省委党校副校长周明生教授表示,苏南和苏北地区的干部交流,是江苏省实现南北对接、振兴苏北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