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炼金术”嘉善造迷局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8日 13:54 浙商·投资中国
“红土炼金术” 《浙商·投资中国》记者 周彦 苏旭 这是一种银白色金属,由于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在空气中不被氧化,又耐强碱,而成为制造不锈钢和其他抗腐蚀合金的重要原料,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从2005年夏天开始,一个有关这种金属的一夜暴富的故事在坊间悄悄传递:一种技术,能“点石成金”,把最不值钱的某种红土,冶炼成某种合金,这种合金里,就含有这类价格昂贵的金属。 这种金属,叫做镍。含有镍的这种合金,叫做镍铬生铁。而那种技术,就像传说中古老的“炼金术”,披着某种看似神秘、实则简单的外衣。 人们把镍铬生铁拿到不锈钢厂,换回了钞票和激动人心的暴富传奇。越来越多这样的故事发生,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们投入。 其中,参与最多的是浙江嘉善的商人。前前后后,200多人的参与,30-40亿资金的投入,一度使得嘉善镍产量超过国内最大的金川镍业的产量,占到总体产量的7成。 然而,还没等他们仔细品味财富的喜悦,几乎又是一夜之间,突然狂跌的镍价让所有人目瞪口呆。 财富,从零起始,又回归到零。 许多人至今都没有弄明白,这条看似简单的财富弧线,究竟是怎样忽悠了他们。 这是一场始于“炼金术”的迷局,局间上演着大悲大喜。拨开层层云雾,这场看似复杂的迷局,正显露出清晰的脉络。 第一部分 人们无法抵挡这种“点石成金”的诱惑,这个耗资巨大的发明,最终变成众人唾手可得的“炼金术”。供不应求的市场渴望,低廉的生产成本,不断疯狂攀升的产品价格,商人天然对市场的敏锐嗅觉以及对财富的狂热追逐,最终导演了这出和“镍”有关的暴利故事。 缘起,那一个“点石成金”的诱惑 7年前的一天,山西某地一座36立方米的高炉,火红的炉水正汩汩流出。浙江华光冶炼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刘光火站在高炉旁兴高采烈,因为,只有他知道,这一炉红水冷却后将会有怎样的价值。 7年前,这个世界上还没有这种被称为“镍铬生铁”的玩意,农民出身的刘光火不声不响地租高炉、搞冶炼,把根本不值钱的低品位红土镍矿粉(低于2%)变成了炙手可热的镍铬合金,赚了不少真金白银。 7年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通过各种途径获知个中奥妙,奋力跳入,试图分享这块诱人的蛋糕。 一个和“镍”有关的暴利故事,就此拉开帷幕。 “炼金术”始成 “老刘”,是业内人士对浙江桐庐人刘光火的习惯性称呼,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年龄,另一方面,也因为他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 老刘从红土矿中冶炼出的镍铬生铁,含镍量在1.5%至8%,用电炉生产的,甚至可以达到10%到25%,精炼后可以满足不锈钢用镍铁标准,成为精镍的替代品。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近几年,全球不锈钢的需求一直保持着稳步的增长,产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带来的直接影响便是炼钢厂对镍的需求大量增加。有专家预测,今后5-10年,镍的需求增长率将达到3.5-4%,其中亚洲将达到7%。 与需求量的增长相对应的是,目前世界上已探明的镍硫化矿(富矿) 越来越少,仅占42%,在我国,镍矿资源更是贫乏。 资源贫乏造成的一个后果是中国不锈钢产能只能释放一半——据中国特钢协会不锈钢分会的统计,2006年中国产能1200万吨,而实际上不锈钢的产量却只有530万吨。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老刘的发明显得意义深远。而老刘,则利用这项技术,推动着自己企业的飞速发展。他一方面自己租高炉冶炼,另一方面积极寻找合作伙伴,以期更快地占有市场。 “暴富”神话浮出水面 老刘的幸福时光持续到了2005年。 那年夏天,当老刘第一次把菲律宾运过来的红土矿粉送到了位于浙苏边界的吴江东大铸造有限公司,几个嘉善籍的股东都对此非常疑惑。老刘的红土矿粉他们之前从没接触过,但是刘提供给他们的条件却非常丰厚,只需要租用他们的高炉,采用刘提供的配方,炼出一种叫做镍铬生铁的东西,所有成品刘统一拿走包销,单纯加工费就能拿到每吨700元。 而当时,他们自己锻造生铁的利润只有200-300元/吨。 经过几个月的合作之后,这些嘉善人慢慢弄清楚了老刘“怪异举动”背后潜藏的巨大利润:原来刘运过来的低品位的红土矿粉每吨成本只要50美金(约人民币400元),而铸炼出来的含镍量在3%左右的镍铬生铁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能够卖到5000元/吨左右,算上其他一些原材料费用和支付给东大的700元/吨的加工费,刘的利润率应该可以达到300-400%。 这么巨大的利益对于东大的股东们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当他们为自己的生存而夜不能寐的时候,老刘却在赚取着如此丰厚的利润!商人的追逐利益的本性马上就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了!他们和老刘谈判,要求增加利润空间。 “后来我们的利益构成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加工费,一部分是从最后的销售价格中有提成。”然而,商人的野心是无法填平的,老刘的松口反而让他们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于是更具破坏性的念头逐渐在不同股东的心中开始谋划。 从吴江到嘉善,被泄露的“炼金术” 东大的股东开始闹分裂:有几个下定了决心要自己出去承包高炉来铸炼镍铬生铁,有几个则坚持和老刘合作。发展到最后,东大的股东连续换了三拨,而最后大股东变成了现任总经理L。 已经掌握了冶炼技术的其他7、8个人陆续出走,到山东、江苏、山西、内蒙古、江西、安徽、河北等等能够找到小高炉的地方去自谋前途。 在暴利面前,他们已经顾不上跟老刘签订的技术保密协议了。他们要自己单干! 短短几个月,暴富的神话迅速从四面八方传来。据说在山东炼镍的金某某短短时间就赚了4000万,这在以前需要他起码干上好几年。 据说到江苏某地炼镍的H也暴发了,现在身家已经超过以往10多年的辛苦所得…… 因为出口退税和市场竞争的问题,原来在嘉善做木业加工的很多老板早已感觉到本行业发展空间有限,一听说现在有这样的投资机会,纷纷冲进淘金队伍。 “他们那个时候非常疯狂,”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也不管什么技术,也不管自己从来没有炼过铁,驾着车在江苏、山东、安徽、山西等地高速公路上漫无目的地跑!看到有小高炉就冲过去,和别人谈合作。租用一个200立方的小高炉一年的费用是1500万左右,他们全部都很爽快地一次性付清,给人的感觉,他们就是掌握了‘炼金术’。” 镍价暴涨下的欲望膨胀 转眼,到了2006年。 似乎为了迎合嘉善人渐趋狂热的投资愿望,这一年,镍价迅猛攀升,以翻番的速度上涨。“有时候一天的价格都有很大的变化!”L告诉记者。 比起以往利润微薄的木业加工、纽扣制造和外贸出口,镍铬生铁实在太适合一直以来偏安于浙东一隅的嘉善人的投资偏好了:不用离乡背井,不用自己亲自经营,只要把钱投给自己信赖的老板就可以等着分红了。那些老板们知道怎样进口原料,他们拥有技术,知道到哪里寻找合适的高炉,他们认识大型的不锈钢产商客户。 足不出户,就享受暴富的成果,这是许多嘉善人的理想生活。 一切的梦想在2007年的5月达到高峰。 5月7日,伦敦金属交易所期镍创出51350美元/吨的天价,5月中旬现货价格达54100美元/吨历史天价。同样是在5月,国内最大的电解镍生产商金川集团公布的产品报价显示,电解镍的价格每吨超过40.5万元,亦处于历史高位。 一些还没有来得及投下第一笔资金嘉善人终于坐不住了,更多的人还没有想清楚其中的原委,就加入了这支“淘金”大军。 嘉善,大办钢铁的历史基因 从老刘的大本营桐庐到嘉善,要3个小时的车程,两县也并不相临,为什么是嘉善而不是其他地方,把老刘的“炼金术”最终演绎成财富神话? 除去吴江东大的几个嘉善籍股东的带动因素,不可忽略的是,嘉善拥有大办钢铁的历史基因。 如果驾车从嘉善到浙苏边界的吴江,会经过一个叫陶庄的小镇。小镇密布着大大小小的废钢废铁回收公司。 1982年,陶庄镇丁家村的农民率先发起自收、自运、自销的废旧钢铁买卖,收益颇丰,引起了临村农民的纷纷效仿。1984年,工商部门正式批准了10家废钢铁回收企业。由于陶庄内河航道运输便利,到1988年,每天水上交易废钢铁的船只达2000余艘,日成交量在千吨以上,年成交额超1亿元。 转眼20多年过去,陶庄已拥有3个专业废旧金属交易市场,全镇从事废旧金属交易的经营户有678家,是嘉善县废旧金属交易量最大的一个镇。仅2005年,陶庄镇废旧金属加工及交易额就达30亿元。 “做钢铁生意是容易赚钱的!”许多嘉善商人都这样认为,“陶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镍铬生铁,恰恰满足了嘉善商人的“钢铁情结”。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