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江泽民能源论文发表前后(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0日 10:28 南方周末

  以前任国家领导人身份撰写学术论文,以此关注中国现实的先例几乎没有。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王震相信,江泽民为什么弃《人民日报理论版》、《求是》这样的平台,而选择极小众的高校学报发表论文,固然体现对母校的感情,可能也希望避免直接对现实产生干预性的低调考虑。

  为了写《江泽民传》,当年库恩曾拜访过相当多的高层领导人,他最后的评价是:在中国,人们通常希望退休领导人安度晚年,不要公开发表声明或对国家政策施加影响,也不能像克林顿这位前任美国总统那样,当一个职业名人,在公司董事会任职,赚取巨额演讲费。

  在中国,几乎无一例外,卸任的几位第三代领导人,均低调处理退休生活,淡出主流媒体视野。仅见的活动多为以书籍形式回忆过往或总结人生,比如李鹏的外事日记和电力日记,李瑞环的《学哲学用哲学》。当然也包括江泽民的《为了世界更美好——江泽民出访纪实》,而对于现实的公开发言,则鲜有记录。

  新华社一位知情记者认为,一般而言,卸任领导人的言行,已属私人性质,除非安排,一般不再介入报道。

  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国外许多领导人,即便退休依然以独有方式关注现实,比如卡特,卸任后更积极投入社会改造运动、贫民区住宅改建计划,甚至组织国际观察团监督东欧国家的选举。比如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离任后更为活跃、锐利,不但以个人名义成立基金会,还以其个人人脉和声誉接受全球大型企业或集团的邀请前往演讲,就现实问题频频发言。“这是因为中西方的社会文化心态和政治体制截然不同的结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任建明曾对南方周末记者如是分析。“低调一方面是因为卸任者不愿干涉现行政务,更是因为,中国普遍的社会心态中的领导人情结,往往会对他们退休后原本平常的言行作出特殊解读。”任建明说。“无论从主观、客观,低调行事是最佳的处理方式。”

  亦有学者认为,卸任领导人,除去政治舞台之外,应该有着更多空间,比如社会公共事务、学术研究等等,“他们远见卓识、独特的阅历经验,应该作为财富延续下来。”

  他认为,退休意味着政治舞台的谢幕,但个人的舞台才刚刚开启,“但这也必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依赖于领导人自己的突破,更依赖于整个社会心态以及体制的变革。”

  从这一点看,江泽民的论文《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倒不失为一个新思路。

[上一页] [1] [2] [3] [4]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