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明新园:十问徐文荣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3日 10:21 《浙商》
本刊记者 王文正 一问徐文荣 为什么要建圆明新园 答:一个法国人都有勇气写出一部关于圆明园的书,作为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重现圆明园的经典建筑? “我没想到,在这一生中,我最大的遗憾竟然发生在暮年。”徐文荣伤感地对记者说,自2006年9月横店要建圆明新园的消息传出后,外界对他的质疑和误解就一直不息于耳。“我们花了这么大的心血去搜集、寻找圆明园的图纸,收集到的资料比任何地方都要多。修建圆明新园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那些不明事理的人却拼命地讲它是不好的。” 然而,伤感归伤感,遗憾归遗憾。认准了的事情就要去做的徐文荣并不把这些质疑和误解放在心上。2008年2月18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横店建设圆明新园新闻通报会”上,面对着200多名中外媒体的记者,徐文荣再次显示出了他那种决绝的性格:“圆明新园,我们一定要建,肯定能建好!” 徐文荣为什么如此决绝、执着地要去建造一个圆明新园?在这一决策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思想轨迹?这是否符合他一以贯之的理想和产业实践?它究竟是一时的激情冲动,还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这一切,还要从徐文荣的文化梦想说起。 “我就是一条蚯蚓,要从泥里钻出一条路来!” “文化的特点就是积淀,产业投入大,但产出慢,见效不快,这是很多人不愿投这个产业的原因。但见效不快不等于不见效,它有后劲,甚至时间越久越有后劲。” 徐文荣搞文化产业,一开始就阻力重重。他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横店集团刚开始做文化产业时,连省委大院里的干部们都在议论纷纷:好好的工业不办,不想着把工业做大做强,搞什么文化?这是一个农民能干的事吗?但是徐文荣并不在乎这些议论。有一次,他去找一个领导签字,领导不批,和他争论。领导说:“你总是不听我话,我是为你好!”徐文荣说:“为我好就该支持我。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可是农和工我也没丢呀!”领导说:“人家都在骂你呢!”这时徐文荣的脾气也来了:“我不在乎!你们有一半人说我好,我已经满意得不得了了!”就这样,两个人关上门,吵了两个小时,中间有人进来找领导办事,领导吼了一声:“出去!”于是关上门继续吵。 然而,别人的偏见对徐文荣并不构成障碍。“我就是一条蚯蚓,要从泥里钻出一条路来!”硬是凭着这样的干劲,当遍及中国大大小小的主题公园以及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渐趋没落的时候,徐文荣却把横店影视城搞得有声有色,渐入佳境。 2000年底,当时在省旅游局当处长的殷旭,被徐文荣动员加入横店之时,影视城近30亿元的投资,只有几十万游客,举步维艰。“当时连集团高层都不太看好,前任各老总走的走,免的免,很多朋友也劝我:你怎么敢去那里?” 但徐文荣却坚信:在2010年前,一定能达到500万游客的目标。2007年,到横店的旅游人次超过550万。 事实上,十几年来,横店之所以没有像别的主题公园一样昙花一现,反而声誉日隆,其秘诀之一就是不断推陈出新:1995年建了广州街,1997年始建秦王宫,1998年建起了明清宫苑,1999年又推出了清明上河图,此后,江南水乡、华夏文化城、红军长征馆、合欢谷……几乎每年都有新花样,每年都有新气象,再加上层出不穷的“旅游节”、“影视节”等等,使得横店每年都有“焦点”,成为新闻媒体炒作和报道的对象,从而保持了一种持续的热度和影响力——正是靠着这样的探索和钻研精神,“蚯蚓”徐文荣带领横店打通了一条通往未来的文化之路。 在这条文化之路上,对徐文荣个人来说,最大的也是最后的一个界碑,就是他要兴建的圆明新园。 “外界的质疑促使我们做得更好” 横店建设圆明新园的消息一经公布,便引来了无数的质疑和批评之声。 “我们并不拒绝批评和质疑,外界的监督可以促进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徐文荣告诉《浙商》说。“但质疑并不妨碍我们的建设。我是农民,农民是靠干出来的,不是靠争出来的。你争论你的,我做我该做的。” 对于质疑,徐文荣也许早已司空见惯。当年,人们为是否在横店建设第二个“故宫”而争论不休时,徐文荣早已不声不响地干了起来,推土机和挖掘机轰鸣着将荒坡夷为了平地,宏伟的建筑在平地上拔地而起…… 15年前,徐文荣就想在横店的八面山上,兴建几个圆明园的代表性景点,虽然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建成,但这样的梦想却一直没有停止。 但这次决定重建,却源于法国作家的一本书。 2005年,中法文化年。法国历史学家、资深记者伯纳·布立赛历时3年写就的《1860:圆明园大劫难》一书成为这一年中法文化交流中的一件大事。法国前总统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在为这本书的中文版所做的序言中写道:“焚掠圆明园,对中国至为残酷,而英法两国殖民军则极其可耻。但愿这部扣人心弦的著作,有益于世界上仍在相互伤害的国家间的和解。” 一个法国人,为什么对圆明园如此热情? 出版此书中文版的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社长徐忠良告诉记者说,尽管当时参与劫掠焚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但法国人比英国人对圆明园有着更深的感情。“圆明园兴建时,出生于法国的传教士王致诚(原名让—德尼阿蒂莱)是乾隆皇帝宫中的御用画师。他以这个身份,可以在圆明园中自由往来。1743年,他写给达叟的一封有关描写圆明园的信在整个欧洲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刺激了法国对园林建筑艺术的改进。” 中国能否还原圆明园的胜景,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艺术成就?作者伯纳·布立赛和出版者徐忠良在会面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这一问题。他们知道,为了中法两国共同的“记忆责任”,圆明园决不能在废墟遗址上重建。那么,应该选择在哪里呢? “圆明园的126个景点中,仿建浙江园林的就占了十分之一多。比如杭州的西湖十景,比如海宁的安澜园等等。这样一想,浙江应该是重建圆明园的首选之地。”徐忠良说,当他们想到这一点时,也就想到了以建造影视城而闻名遐迩的横店。 2005年10月,在《1860:圆明园大劫难》中文版出版一个多月后,徐忠良陪同作者布立赛来到横店,找到了徐文荣。随身携带的,除了这套书,还有一部专访书作者的电视专题片。 一个法国人都有勇气写出一部关于圆明园的书,作为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重现圆明园的经典建筑?徐文荣知道,重建圆明园需要技术、需要资金、需要理解、需要支持,但他也明白,更需要的是自己的勇气。 “以前我用手机,经常用一个丢一个。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不用手机,不印名片。但这次为了圆明新园,手机又用了,名片也印了……”徐文荣唏嘘地告诉《浙商》说,“我们是苦命的人,但苦命人是不怕苦的!” 二问徐文荣 横店做好了哪些准备 答:我现在可以自豪地说,在圆明园的有关资料上,我们搜集的比圆明园管理处还要多。 横店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建成一个带有“圆明”二字的“新园”,使得人们能够将它与148年前毁于英法联军劫掠的“万园之园”联系起来呢? “圆明园的价值就在于它是世界唯一,它是不能克隆的。以今天我们的力量,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重建一个完全一样的圆明园。”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在谈到建设圆明新园时说。尽管如此,他完全支持横店建设圆明新园:“徐文荣先生的真正意图,是要重现圆明园的恢弘与美丽,再现它的气魄与美,追求的是圆明园的形似与神魂的勾连。” 最大的难题是设计和技术 事实上,即便在徐文荣看来,建设圆明新园最大的难题也不是土地和资金,而是设计和技术。“圆明园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现在活着的人中没有一个人亲眼见过。现在只能依据中央档案局、国家档案馆、国家图书馆等单位和从事圆明园研究的海内外专家提供的图纸、资料。为此,我们还赴北京圆明园遗址丈量了实际尺寸,绘制了全景图。但这也有困难,因为有些图纸是找不到的,而有些景点的图纸则有若干个版本。”徐文荣告诉《浙商》说,“但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尽可能地接近圆明园本来的面目。” 据徐文荣讲,15年前他想在横店八面山上异地复建圆明园时,就开始搜集资料,论证其可操作性。但在圆明新园搜集图纸的过程中,功劳最大的是总设计师张先春。 张先春曾是原北京电影制片厂设计师,退休后任横店影视城总设计师、艺术总监,曾设计过明清宫苑等。张先春参与制作的电影《鸦片战争》还获得第十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道具奖。在接受本刊记者电话采访时,张先春说,圆明园共有大小景点126个,此次建设圆明新园将重建所有的景点,目前已完成近60个景点的图纸设计,今年将至少完成90个,其余的36景,也将在2009年6月底之前全面完成。 张先春告诉记者,他已完成的圆明园全景图,参照了侯仁之先生《北京历史地图集》中“清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的平面图(咸丰十年绘,即公元1860年),金勋的《圆明园原貌图》(1924年绘)等图、书、文献资料。 徐文荣也介绍说,为实现异地重建,他们先后搜集了从国家档案局、故宫、国内民间以及国外私人珍藏的图纸和文字资料,特别是“样式雷”(雷氏家族为清皇家御用设计师,家族几代都是圆明园的总设计,精通江南园林建筑,被同行誉为“样式雷”)的模型和图。 搜集的资料比圆明园管理处还要多 “搜集图纸,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对我们的不信任。”徐文荣向记者讲述了一次在搜集图纸时遇到的挫折。通过各种渠道,徐文荣听说北京的一个名叫郭黛姮的专家,收藏了47张圆明园的景观图纸。于是徐文荣北上相求,没想到却遭到了这个80多岁老人的再三拒绝。 原来,1990年代中期,广东省珠海市也兴建了一次“圆明新园”。那次,珠海市有关部门从郭泰恒手中的40多个景观图纸中,遴选了18个代表性景观,在珠海九州大道石林山下建成后于1997年2月2日对外开放。然而,郭黛姮在去珠海看过这个圆明新园之后,却对其建筑艺术和建筑水平大失所望,认为是“糟蹋了自己的图纸”,发誓从此后再也不把图纸示人。 “郭老是被珠海的圆明新园伤了心,说什么也不肯再拿出图纸,他不相信横店会建成一个美轮美奂的圆明新园。”徐文荣说,“我也是一个倔强的人,后来跟郭老说,你不给图纸,我也能建成,而且一定会建得超乎你的想像!” 在张先春和徐文荣搜集图纸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一个景观有几个不同的版本。“碰上这种情况,我们会根据现在圆明园的情况,与图纸一一比对,选择一个最佳的版本。”徐文荣告诉《浙商》说,由于年代久远,已无法辨别哪个是权威的版本,有时也会综合几种版本的图纸,根据横店地势进行优化。 “我现在可以自豪地说,在圆明园的有关资料上,我们收集的比圆明园管理处还要多。”徐文荣说。 三问徐文荣 凭什么将圆明新园建成艺术经典 答:工艺推陈出新,用材货真价实,在工艺水平上甚至可能超过原来的圆明园。 根据徐文荣的描述,圆明新园和横店影视城以前所有的建筑都不一样,“以前的建筑,基本上都是‘道具’,追求的是以假乱真的效果,而圆明新园则是货真价实的精品工程,在工艺水平上,甚至可能超过原来的圆明园。” 徐文荣介绍说,横店影视城最早建的广州街、香港街是道具,建筑本身不是特别精美。而明清民居博览城是异地保护,把农民家里快倒掉的牛栏、猪栏买过来“移植”到横店。到了华夏文化园,就要求用真材实料进行建造。“到了圆明园,其中的木雕、石雕部分将最大程度地尊重原貌,不会再用混凝土和喷沙的道具做法”。 工艺推陈出新,用材货真价实 那么,徐文荣凭什么相信圆明新园的工艺水平可能会超过圆明园?他的依据是颐和园。徐文荣说,圆明园在清朝咸丰年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慈禧太后当政时期,又修了一个颐和园,其制造工艺是与圆明园相当的。而现在,历史在前进,科技在发展,工艺在进步,横店人在建设影视城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古建筑建造经验,以现在的工艺水平、科技手段,一定会超过颐和园。“在工艺水平上,只要超过颐和园,就有可能超过圆明园。” 徐文荣告诉《浙商》说,东阳是全国闻名的“百工之乡”,能工巧匠很多。历史上,为数众多的东阳工匠参加了北京紫禁城的建设,这几年故宫大修,也请了很多东阳的能工巧匠。 “我们在圆明新园筹备过程中,收集了大量的圆明园图纸,加上横店十几年来丰富的古建筑建造经验,和一批尚存的木雕、园林、古建筑等方面国内顶尖工匠,在异地新建时恢复和抢救一些传统技艺,以期能对失去的技术进行全面的研究和继承。” 徐文荣承认,在工艺方面,横店不会“笨”到全部使用传统工艺的地步。“以前石雕都是要凿子一凿一凿做出来,现在可以用机器切割;以前打梁要用人扛上去,现在可以用吊机,那就没必要再附会传统了。当然,东阳木雕工艺发达,这些古老的艺术还是会用传统手法来制作。” 在用材上,徐文荣表示,一定是货真价实的原料,以前用大理石仍用大理石,以前用汉白玉仍用汉白玉。“原来用的材料,如果那些物种已经没有了,不得已会采用替代品。比如当年圆明园用了很多楠木,但现在楠木在中国已经绝种了,我们会采用最接近楠木的木材代替。” 100多个景点都有了独立的模型 为了消除外界对横店建设圆明园技艺水平的怀疑,徐文荣还做了三项“说服”工作:一是“虚拟现场”:根据设计图纸,找影视设计单位制作了21分钟的4D影片。二是“模型”:按照1:50的比例制成的数十个圆明园景观模型;三是“实景”:在华夏文化城中,划出了86亩地做“试验田”,专门以1:1比例建造了10个圆明园样板景观,计划于今年8月前建成,供专家学者们评审。 记者在徐文荣的陪同下观看了4D影片,深为其中的美景所震撼。据徐文荣说,圆明园学会的专家王道成看了此片后,也非常满意。而在明清民居博览城,记者也看到了1:50比例制成的圆明新园景点模型。模型全部按照圆明园实景建造,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十分逼真。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海晏堂十二兽首,全由汉白玉雕成。徐文荣告诉《浙商》说,这些模型是全国各地的厂家送来竞标的作品,圆明园的100多个景点都有独立的模型,展出的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 四问徐文荣 有没有侵犯圆明园知识产权 答:横店已对“横店圆明新园”进行了商标注册,因此不存在侵犯“圆明园”知识产权的问题。 在横店建设圆明新园所引起的争论中,有些参与争论的人不以“国耻”论为然,但也表示,这样的完全仿建,是不是该给“原版”圆明园一些“版税”或“专利权转让费”? 2008年2月27日,北京圆明园管理处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就横店重建圆明新园事件进行回应,对圆明新园的建设表示公开反对,并提出多项质疑。其新闻发言人宗天亮表示,重建行为违反了文物法、侵犯了圆明园的知识产权,并对其异地重建的资料权威性和准确性表示怀疑。宗天亮还表示,2005年12月,圆明园管理处已在国家商标局对“圆明园”三个字进行了注册。“一旦他们用‘圆明园’三个字命名,我们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名称侵权问题。”对于圆明园管理处的“发难”,徐文荣解释说,横店建设的圆明新园不是文物,只是艺术经典的重现。只要土地项目审批完成就可动工,不需要国家文物部门的批准,也不涉及是否违反文物方面有关法律问题。此外,2007年横店已对“横店圆明新园”进行了商标注册,所有对外的宣传和介绍也都使用“横店圆明新园”的口径,因此不存在侵犯“圆明园”知识产权的问题,也更不会支付所谓侵权费。 徐文荣深为圆明园管理处这一无中生有的“质疑”感到气愤。“本来,我们募捐来的一部分文物,还想捐献给它,现在看来也不必了。”徐文荣说,“他们把‘圆明园’注册了商标是不错,但据说是注册了十几个大类的几十个品种,连马桶也让他们注册了这个商标,恐怕也有点过分吧。” 对此,有关专家认为,目前并没有针对性的法律条文对圆明园这类名称的注册或商业运用等作出细致规定,属于空白,但一旦涉及具体注册的时候,相关部门会引用有关条例进行参考,这或许也是重建工程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五问徐文荣 建设用地如何解决 答:你看这些山,我们基本不动,还要栽上大树,所以这些林地用途也不会改变,这个不用去报批吧? 雨越下越大。 在横店镇西靠近永康至东阳的省道旁边,徐文荣停了车,撑着伞走上一个杂草丛生的荒坡。荒坡向上绵延,是一片长满短松的小山,向下延伸,是几处积满了水的池塘。徐文荣踩了踩脚下泥泞的红土,说:“你看,横店到处都是这种土壤,是不适合种庄稼的。那些山也是荒着的,那些水也是浪费的。”透过雨雾望过去,这茫茫的一片,就是徐文荣想将其改造为圆明新园的土地。 圆明新园将充分利用四荒土地 2006年,横店方面组织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圆明园学会等单位的一批“重建派”专家来横店进行考察。专家们在考察了横店的地形地貌和山形水系后,认为横店确实是“天生的兴建圆明新园的宝地”。 在横店集团新闻中心编的一本名叫《农村里的城市——横店》的小册子里,记者看到了一个有关横店文化产业用地情况的统计表。该统计表显示,在已经建成的秦王宫、清明上河图等15个景区,总占地面积是32742.48亩,其中荒山荒坡荒地荒滩等“四荒”地占了31265.83亩,占总面积的95.5%;在正在建设的八面山庄、明清民居博览城等7个景区,总占地69668.19亩,其中四荒地占了67554.79亩,占总面积的96.97%;而在计划建设的圆明园、“老上海滩”等6个项目中,预计总占地10054.1亩,其中四荒地占8950亩,占总面积的89%。而到目前为止,横店还有可供开发的四荒地4.4万亩,保留下来的水田和旱地共有2.24万亩。 “我们发展文化产业所需要的土地,主要是通过开发利用这些四荒地而来的,这次的圆明新园也不例外。”徐文荣告诉《浙商》说,横店为了劈山造景,依山造景,曾先后削平了大小数百座山头,挖填土石达4000多万立方米。其中,仅一个明清宫苑景区,就削平了13个山头,所用的炸药超过了东阳全市解放以来所用炸药量的总和。 “圆明新园总的规划面积是6165亩,许多人对此非常关注,这个我也理解。”徐文荣强调说,很多人关注的原因,是因为没到横店来看过,不知道横店的地形和地势。实际上,在这6000多亩地中,水面占40%,园林、绿化占44%,建筑、道路占16%,实际使用的面积只有1000多亩,而用到的耕地就更少了。“我们主要是充分利用天生圆明园地貌的山形水系,因地制宜,对其进行生态优化。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地、荒滩及宅基地和三类土地来建设圆明新园。土地的使用严格遵循国家的法律,决不越雷池一步。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相信政府会批准下来。” 徐文荣也坦率地告诉《浙商》说,他不会将6000多亩土地打包一起报批。“你看这些山,我们基本不动,还要栽上大树,所以这些林地用途也不会改变,这个不用去报批吧?”徐文荣的说法得到了东阳市国土资源局的一位官员的证实。这位官员说,由于目前土地指标比较短缺,圆明新园建设项目第一期启动暂时申报300多亩地。 总比造污染的工厂好 圆明新园所征用的6000亩土地既有位于横店镇辖域内的土地,也有一部分周边并入横店镇的乡村。2007年11月26日,东阳市政府下发文件,将南马镇管辖的中兴联、荷栖泽、柏塔、官桥、仁棠和路西6个行政村划给横店镇。 “那些村里的人们都巴不得并到横店镇里来。”说起这个,东阳市人民政府横店圆明新园项目筹建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厉红亮也为横店感到自豪。他说,由于横店的大多数农民都已成了“市民”,令周围村庄的农民们羡慕不已。 不过,厉红亮在提到“并村”问题时强调说,“村子并到横店,并不是为了建造圆明新园,而是因为浙江横店影视产业试验区规划总面积有365平方公里,涵盖横店镇及周边乡镇。” 但是显然,许多村民都在做着圆明新园项目将他们“规划进去”的准备。在记者经过的一个新划进横店镇的村庄时,看到许多农户盖起了新的楼房。“他们希望拆迁时得到一笔补偿金。”随行的一位横店人如此解释。 但是反对的声音也从未停止。对这些声音,倔强的徐文荣认为:要发展就要用土地,不用土地也就无法发展了。就浙江省来说,是“七山二水一分田”,但如今浙江所以能成为全国GDP最高的省区,就是因为没有死守着那“一分田”,而是在那一分田上发展起工商业来。如果横店人守着那平均每人0.5亩的土地,也就不会有今天。 “我们只不过运用世界闻名的圆明园这个伟大项目,与四荒土地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它发挥巨大的作用,变四荒地为宝地,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伟大的文化遗产。建一个文化公园,总比建一个排废气、排废水的污染工厂好吧?” 说到这里,徐文荣向记者出示了7份东阳市环境保护局的文件。他解释说,横店圆明新园项目出台后,就委托浙江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就圆明新园的“福海”、“正大光明”、“别有洞天”、“淳化轩”、“鸿慈永枯”、“天地一家春”等7项工程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估。评估报告提交东阳市环境保护局后,东阳环保局对其进行了审查,并于2007年9月10日原则同意了环评意见。 保证被征地农民的利益 用土地就必然需要征用农民的土地,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证被征地农民的利益? 对此,徐文荣表示,企业用地,最主要的是与政府部门打交道,农民的利益问题主要是政府部门的事情,但这并不表示,横店在这一方面无所作为。 徐文荣说,一般来说,征用农民的土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一次性买断,而是分年付款。前者的好处是一次性可以拿到一笔较大的资金,后者的好处是能更充分地保证农民的生存和生活,消除其后顾之忧。而横店选择的就是后者。 徐文荣说,对被征地的农民,横店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们提供就业机会,第二就是通过分年付款的方式,保证他们以及后代的利益。而具体方式是,按照每亩土地每年500公斤稻谷的方式支出。 “可以拿钱,也可以直接兑换粮食。如果拿钱,就按当年稻谷的市场价支付,如通货膨胀了,粮价上涨,那么拿到的钱也会相应提高。”徐文荣告诉《浙商》说,如果稻谷价是每斤1元,那么每亩土地每年就是1000元收入。这1000元是净收入,因为它不需要农民投入劳动力以及化肥、农药等成本。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