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雄起中华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5日 10:30 证券市场周刊
相隔32年,两个震后8日 本刊记者 王安/文 震后第1日 ● 红色救护车一路奔驰向北京报告 ● 震后两小时温家宝起飞 1976年 新华社1976年7月28日电中说,唐山地震“震中地区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虽然新华社的用语是比较克制的,但实际上,中央高层还是感到相当震惊的。 7月28日早上8点10分,坐着红色救护车从唐山一路奔到北京,当唐山矿前工会副主任李玉林等人被带到中南海紫光阁时,李说:“首长啊,唐山全平了。”据李玉林说,当时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纪登奎过来抱住了他。当时在场的还有政治局委员陈锡联和吴德。 10时,遵照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的指示,中共中央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由陈锡联、纪登奎和吴德全面负责,并授权他们可以调动部队和动用军需物资。这个授权相当重要。 在唐山地震3天后,毛泽东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了中央办公厅关于唐山地震的情况报告,之后把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叫到床前,说:“尽快去唐山,代表我慰问灾区的人民,安置好灾区的生活。”据说,毛泽东生前批阅的最后一个文件是〈关于唐山丰南一带抗震救灾的通报〉。一个多月后,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与世长辞。 从新闻报道看,唐山地震灾区,一直由“中共河北省委领导同志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赶到灾区指挥防震救灾工作”,直到地震后的第7天,8月4日,华国锋率领中央慰问团到达灾区。 2008年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2个小时后,16时40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从北京起飞。19时10分,温一行到达成都,20时30分,温家宝到达都江堰市,此地距汶川还有50多公里,但道路损毁,无把法通行。都江堰市一片漆黑,温家宝等人靠一台电柴油机照明。 22时,温家宝一行来到都江堰中医院和聚源镇中学。在聚源镇中学门前的广场上,向着遇难者的遗体,温家宝鞠了3个躬。温家宝还在废墟中捡起孩子们的书包和鞋子。23时40分,在帐篷里,温家宝主持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 当晚,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召开政治局常委会,强调抗震救灾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会上确定,温家宝任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 接下来的几天,温家宝一直在灾区视察。其14日下午3时50分乘直升机降落至汶川县映秀镇的场面一经电视传播,犹如战争期间将帅出现在被攻占下的敌方阵地,相当鼓舞士气。 16日上午,中共中央主席胡锦涛乘飞机到达四川绵阳与温家宝汇合,随即召开会议。会上决定,虽然救援黄金时间已过,但救人仍是当前重中之重,增派3万部队尽快到位,救援队伍要尽快进入所有村庄。之后胡锦涛赶往北川羌族自治县,温家宝回京,结束了近5天的震区指挥。 5月19日,胡锦涛结束了在震区的工作回到北京。 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中国领导人行动迅疾,甚至超过了大多数身手敏捷的记者,颇得中外赞扬。 《人民日报》1976年7月29日 中共中央向灾区人民发出慰问电 这一天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占据了版面的约三分之二,《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后,伟大领袖毛主席、党中央极为关怀,中共中央向灾区人民发出慰问电》。 慰问电说:中央相信,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锻炼的各族人民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一定会在省、市党委、革命委员会和部队党委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投入抗震救灾斗争,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发展生产,重建家园。 慰问电说:中央号召灾区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革命干部、工人、贫下中农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认真学习毛主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以阶级斗争为纲,深入开展批判邓小平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反击右倾翻案风的伟大斗争,团结起来,向严重的自然灾害进行斗争。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与中共中央慰问电同时刊登的新华社电称:我国河北省冀东地区的唐山—封南一带,七月二十八日三时四十二分发生强烈地震。天津、北京市也有较强震感。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这次地震为七点五级,震中在北纬三十九点四度,东经一百一十八点一度。震中地区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新华社电称: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党中央、国务院对地震灾区人民群众十分关怀。地震发生后,中共河北省委,天津、北京市委和震区各级党组织,已经采取紧急措施,领导群众迅即投入防震抗灾斗争。中共河北省委领导同志已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赶到灾区指挥防震救灾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有关省、市卫生系统,已组织大批医疗队赶赴现场。大量医药、食品、衣物、建筑材料等救灾物资正源源运往灾区。 中共中央慰问电和新华社消息占据了这一天《人民日报》一版上半版,下半版被另两条新华社消息占据,《上海工宣队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继续开展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广大工宣队员英勇战斗,同邓小平对着干,取得很大成绩》,《中共张掖地委认真总结推广群众的新鲜经验,把批邓斗争不断引向深入》。 当年《人民日报》共6个版,这一天后5个版分别是深入批判邓小平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知识青年扎根农村、万古沙海变绿洲以及2个半版的国际新闻。 《人民日报》2008年5月13日 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 这一天中共中央没有像32年前那样发慰问电,但《人民日报》头版有4条关于地震的消息,头条消息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全面部署当前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强调,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和中央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紧急行动起来,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尽最大努力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全国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共同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 会议要求,要立即组织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和医疗卫生人员,尽快赶赴灾区,全力抢救受伤人员。要千方百计向灾区运送食品、饮用水、药品和帐篷、防寒衣被等救灾物资,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要迅速组织力量,抓紧抢修受损的设施和设备,尽快恢复灾区的通路、通电、通信和供水。要严密监测地震灾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同时要科学组织救灾工作,加强正面舆论引导,对那些散布谣言、干扰破坏抗震救灾的行为,要坚决依法处理,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由温家宝任总指挥,李克强、回良玉任副总指挥。 这一天《人民日报》共16个版,其中第5版一整版是关于地震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救援!急赴汶川震区》。另有评论、见闻、中国红十字总会呼吁捐款、全国其他地区地震可能性预测、三峡大坝状况以及防震避震窍门等。 震后第2日 ● 坦克师开进唐山震区 ● 1069架次飞机盘旋川蜀大地 《党史纵横》载文称,唐山地震后8小时,1976年7月28日上午11点半,北京军区某坦克师首先进入震区。而钱钢所著《唐山大地震》则认为,军队是震后24小时后进入唐山的。时任北京军区副政委的万海峰提供的数字为:参加救灾的军队共计10万人,到8月10日,共救出群众12245人。 32年后,救援汶川大地震则艰苦得多,山间道路大部坍塌或被泥石流阻断,通信无着,雨雾蔽日,震区多成孤岛,唯步行。 2008年5月13日12时,四川省军区司令员夏国富、副司令员李亚洲率300多军人到达汶川县城,距地震21小时。13日下午,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军长许勇率30余人进入汶川映秀镇。13日23时15分,武警驻川某师由师参谋长王毅率200人从理县强行军90公里到达汶川县城。是日,中国军队和武警已进入5万人进入灾区。 13日,由于暴雨,空降某军特种大队派出的一个伞兵连未能进行原定的伞降侦查任务。14日上午10时,100名伞兵空降汶川境内。到18日,中国军队共出动各型飞机1069架次。 17日19时,空军某部队官兵27人徒步40公里进入四川省绵竹市金华镇三江村。这是震后与外界失去联系的最后一个村庄。村民韩兴明道:“军人来了,我们有救了。”此时,对面山上仍有巨石坠落。 据统计,军队和武警国有约80名将军进入灾区救灾。 中国军人的果敢得到公众的广泛赞扬,一些故事颇为传奇,甚至有传闻说,数名空降兵执行任务时牺牲。 5月18日,总参作战部副部长马键空军少将和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胡昌明大校在新闻发布会上否认了这个传闻:截止到5月18日12时,中国军队和武警部队共出动113080人参与抗震救灾。此前,军队系统因受灾遇难共7人,他们都是因为在执行原有任务时遭遇地震,被倒塌的房屋掩埋致死,没有一例是在救灾行动中牺牲的。 《人民日报》1976年7月30日 无地震二字 这一天头版头条通栏标题是《毛主席的光辉指示照亮了共大前进道路——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在斗争中成长》。头版另有两条外事消息。当日《人民日报》无地震二字。 《人民日报》2008年5月14日 中美首脑就四川地震通电话 头版标题是《坚决响应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锦涛主席号召,全军和武警部队全力以赴抗震救灾,近5万官兵出动,其中2万多人已抵现场展开救援,230余名先遣队官兵已抵达汶川县城和震中映秀镇》。 在报眼位置是《胡锦涛主席同布什总统通电话,感谢美方关切四川地震灾情,表示中国政府正全力组织抗震救灾》的电讯。胡锦涛主席是13日晚应约同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的。布什表示,美方对中国四川发生的地震灾情深表关切,向中国人民表示同情,愿意为救灾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胡锦涛对此表示感谢并指出,中国人民为自己的同胞因强烈地震失去生命而深感悲痛,中国政府正在全力组织抗震救灾,抢救受伤人员,安排灾区群众生活,以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秩序。 通电话,并放在报眼位置,中美两大国关系可见一斑。 除一版外,当日另有约4整版关于抗震救灾的报道。 震后第3日 ● 堂堂大国用不着别人支援 ● 美国卫星图片显示灾区受损情况 唐山大地震后,美国、英国、日本和联合国都提出提供援助。但中国拒绝了。 翻遍那几日《人民日报》,不见有关拒绝外援的报道。但记忆中此事却是深刻的,并曾为此自豪。当时老师告诉我们这些中学生,外国人是想进来搞情报。 前国防部长迟浩田时任北京军区副政委,他回忆说:当时中央领导人率中央慰问团到灾区,在我们的帐篷里说,外国人想来中国,想给援助,我们堂堂中华人民共和国,用不着别人插手,用不着别人支援我们!我们当时听了很激动,鼓掌,流泪,也跟着那么喊。多少年后才知道是干了大蠢事。 路透社1976年7月30日的电讯则旁证了此事:日本共同社自北京报道,中国外交部今天对日本驻中国大使馆说,中国谢绝外国因华北东部地震而提供任何援助。日本外相宫泽喜一今天早些时候在内阁会议后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外务省已问过中国,是否需要诸如帐篷、药品、衣物之类的任何援助。共同社引述外交部的话说,中国人民正在毛泽东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抗震救灾工作,中国人民决心以自力更生精神克服困难。 对于中国拒绝外援,美国《基督教箴言报》评论道:毫无疑问,中国人希望尽可能地自力更生,这是他们的民族风格。但这是一种宜于进行超越政治的国际合作的情况,希望他们将不感拘束地加以接受。 美国《华盛顿邮报》8月5日的评论则显得话里有话:华北大地震的后果令人毫无疑义地证明,中国人认为他们受到的灾难是他们自己的事,不用别人管闲事。他们之所以持这种态度是由于昔日受过耻辱,由于民族自尊心和恐怕产生依赖思想。中国官方的《人民日报》最近发表了一篇社论说:“自力更生的救灾努力说明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考验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说明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有极大的优越性。”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散发了这篇社论,这是一种客气的办法,委婉地谢绝了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上星期提出的由联合国提供的援助。看来,最坚决地献身于中国革命的那批人,以一种西方人难以理解的方式,把这场革命看成了一场非常之长的战争…… 回首往事如梦。 汶川大地震后第二天,2008年5月13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秦刚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称:中国对国际社会援助表示衷心感谢和欢迎。此后,中国政府又多次表达了同样的态度。 5月15日,第一批救援物资运达成都,这是俄罗斯捐赠的首批总值30多万美元的帐篷、被褥等,俄罗斯飞机直飞成都。5月16日凌晨,由30人组成的日本专业救援队抵达成都,他们携带先进生命探测仪和“英雄”警犬,随后前往青川县。这是第一支境外救援队。此后还有新加坡、俄罗斯、韩国等国的救援队进入灾区,共237人。 到5月19日,韩国救援队在什邡市搜救出4具遇难者遗体,新加坡人也在什邡市找到3具遗体,日本人在青川县挖出2具遗体,俄罗斯救援队在都江堰市救出一位被困127小时的女性幸存者。 5月15日,美国国务院表示,已为中国提供了受灾地区的卫星图片,可以清楚地显示道路、铁路、隧道、港口和河岸线的受损情况。可惜的是,照片来得晚了些。 中国汶川大地震之所以引发国际社会广泛援助,除去人类共有的同情心外,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现出来的新的面貌,亦是重要原因。 英国《每日电讯报》5月15日文章称:一场地震带来了太大的不同。前一分钟,中国还在因为它的人权记录受到谴责。但后一分钟,它却由于对四川发生的灾难作出富有同情心和井井有条的反应而备受赞誉。突然,所有由试图扰乱奥运火炬传递的抗议者造成的不快被忘到一边,而被中国母亲在学校的瓦砾中发现孩子的遗体而陷入崩溃的令人心碎的画面所取代。当局对这场大规模灾难的高效反应令人印象深刻。不妨将该行动的专业水准同美国应对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时的情况相比,那场飓风中死亡了不到1000人,但却严重损害了布什总统在执政能力方面的声誉。中国的反应还同缅甸形成了鲜明对比。 5月18日美联社电文亦对中国作正面评价:中国发生的30年来伤亡最惨重的地震震撼了原本正欢欣鼓舞期待北京奥运的居民。这场灾难也在以不那么引人注目的方式改变中国和世界对彼此的认知,减少了围绕奥运会而起的争议。这场灾难使有关北京奥运的负面新闻从报道中消失。外国观众,尤其是西方的观众,与中国人感同身受的程度可能超过了任何时候。与此同时,地震造成的破坏减弱了奥运会对中国人的重要性,也减弱了人们对一场宏伟的奥运会将在海外赢得的赞美的预期。 法新社5月18日电文称:全球对中国大地震的同情可能至少产生了一种始料未及的影响——让北京奥运会前那些对西藏的批评及其他激烈的话题噤声。中国认为奥运会是展示其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和平崛起的大好时机,西方则利用中国举办奥运会,就人权、宗教、苏丹达尔富尔等问题对中国提出指责,北京奥运圣火海外传递活动引发大规模抗议,这触发了中国民众对西方的民族主义反弹。但现在,地震使针对中国的共产党统治者的芒刺暂时消失,中国政府重新夺回了面对批评者的主导权。 西方人的评论带有其特有的思维方式,甚至是意识形态偏见。但这也促使中国人反思:在中国不可遏制的崛起过程中,怎样的行为方式,才更有利于中国的发展,才更能促进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沟通——而不是凭自己的性格,凭自己的想象,凭自己引以为自豪的民族传统去说话办事。 《人民日报》1976年7月31日 北京积极支援震区 头版头条标题是《首都人民发扬人定胜天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在毛主席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坚守岗位英勇抗震。中共中央发出慰问电后,全市人民受到极大鼓舞,在北京市委领导下,团结战斗,并积极支援唐山等地灾区,坚持以抓革命、促生产和抗震救灾的实际行动深入批邓》。 终于又有抗震救灾的消息了。但不知为什么一直没有灾区本身的消息,百姓怎样了?交通如何?不知。但震后第三天党报却隆重地提供了外围的、提供北京对灾区的支持,不知背后有何政治含义。 消息中还是有一些细节的,比如:唐山地区受灾群众搭棚子需要油毡,北京汽车运输公司职工只要二十分钟就集中了一百多辆卡车开到北京市油毡厂,这个厂的工人、驻在附近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司机一起突击装车,三小时以后,满载一万多卷油毡的车队,浩浩荡荡连夜开往唐山地区。 此外,当日《人民日报》无地震二字。 《人民日报》2008年5月15日 抗震救灾,救人最紧要 头版标题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再次召开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中央号召,全党和全国军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一切为了灾区,全力支援灾区,以实际行动为抗震救灾贡献力量。中央坚信,有灾区干部群众不屈不挠、顽强奋战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有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社会主义协作精神,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特大地震灾害》。 会议强调,要把抢救被困群众放在第一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一切努力施救。中央决定,增派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消防特警,并配备必要的器械和工具,迅即赶赴灾区一线,全力投入抢险救援。 当日还发表评论员文章《人民生命高于一切》。文章说:抗震救灾,救人最紧要。以人为本是救灾的核心,抓住时机、抓紧时间抢救人员,是整个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部工作都要紧紧围绕救人展开。当此之际,身处危境中的人民群众,等待救援人员的心情最焦急,渴望被救助的企盼最迫切。当此之时,没有什么比最快出现在受伤群众身边更紧迫,没有什么比全力抢救群众生命更重要。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最大的努力;只要有一点可能,我们就要不惜一切代价。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竭尽全力,抢救到底。 报眼位置是胡锦涛、江泽民等中央领导捐献的消息。江泽民等退休领导出面,可见此事重大。 除去一版,另有约8整版关于抗震救灾的报道。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