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市泡沫暴露金融监管软肋
部分银行违规操作抵押消费贷款埋下隐患
随着楼市的萧条,有关银行金融风险的讨论日渐增多。虽然深圳大面积断供的说法并不成立,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抵押消费贷款业务的违规扩张,正隐藏着种种风险。
通过房产抵押从银行获得贷款,从而用于购房、购车、装修、教育等用途,是近两年流行的做法。在股市、楼市大涨的背景下,曾有不少人通过抵押贷款方式盘活了资产,但却将这笔钱用于股市、企业融资,甚至挪用投入发放高利贷等国家不允许的领域。
去年11月,央行曾发布报告,对抵押贷款类业务发出了预警,认为违约风险有了抬头的趋势,要求各银行收紧抵押贷款业务的开办。
然而,记者近期了解到,部分银行仍在违规扩张抵押消费贷款业务。
专款因何没有专用
所谓抵押消费贷款,是商业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指定消费用途的个人贷款,这种贷款以借款人的自有房产作为抵押物。对借款人来说,不需要将自有房产变卖即可获得一笔资金,而且,抵押的房产依然可以出租或自住。
在银行的业务中,需要房产抵押的消费类贷款原本并不是一个能做大的业务,因为监管机构出于防范风险考虑要求贷款必须有明确用途,比如用于购房、购车、教育、旅游、装修、经营等有限范围,“专款专用”是抵押消费贷款业务的一个重要特点。
据业内人士介绍,购房有按揭贷款,购车有车贷,旅游、教育、装修所需要的资金量一般不会太大,因此,抵押消费贷款业务在银行业务中所占份额并不大。
但是,在近两年,这个原本不可能做大的业务却出现了高速的发展。
北京虎杰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就曾对抵押消费贷款业务的发展做过一次追踪。
“我们调查发现,在2007年10月之前,抵押贷款业务发展非常快,最高峰是在2007年1月和4月,抵押贷款在整个消费贷款中的比例一度达到了52%。”北京虎杰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张寅告诉记者,在这部分贷款中,有相当一部分进入了股市等渠道,而不是进入消费领域。
张寅觉得,如果股市一直在涨,这部分资金就比较安全,但如果股市出现大幅下跌,这些贷款出现呆坏账的风险就会迅速增大。
从今年1月开始,股市已经从6000点跌到了2700多点,与此同时,楼市也出现了交易量下跌、部分城市房价下跌的迹象。在这种形势下,抵押消费贷款的流向出现了新的变化。有一部分进入了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甚至还有的进入了民间高利贷市场。
这是一个利益同盟
在这个背景下,银行是否意识到了风险?
“从去年年底开始,抵押消费贷款的门槛就提高了。”安家世行北京分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但与其合作的深圳一家股份制银行政策还比较宽松,贷款能够直接打入借款人账户。
在中宇慧通担保有限公司,一位业务员表示,如果直接找银行办理抵押贷款,银行肯定不会受理,需要通过担保公司来进行操作,因为“有些事情不能言传”。
这位业务员告诉记者,银行对抵押消费贷款业务是收紧了,但与该公司合作的好几家银行都在继续做这个业务,“贷款肯定能打到你的账户上”。
不仅如此,一家大型担保公司的业务员告诉记者,即使是未还清贷款的房产同样也能做抵押消费贷款,可以由担保公司为其垫资将未还清贷款结清,然后申请贷款,借款人只需要付出一定比例的服务费。而这种方式就是变相的转加按揭,是已经被明令禁止的业务。
“能做抵押消费贷款。如果是贷款用来买一手房,钱是打入开发商账户,如果是买二手房,钱就打入借款人自己的账户。”中国银行贷款部一位工作人员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