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周可 发自上海
“渣打银行·预言与奇迹 —— 2008第三届中国最具成长性新锐企业奖”评选活动日前揭晓。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10家优秀的中小企业突破困境,凭借自身实力与潜力,在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 摘取了11项大奖。六家企业分别获得中型和小型企业的金银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对整个参评过程和对参评企业分析后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内陆企业比沿海地区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小;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质量意识日渐增强;品牌意识不断提升;服务理念进一步加强。但研究中心也发现部分中小企业存在有一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有些恰恰是中小企业容易犯的通病。因此中心建议:企业制度建设务实而不要务虚;多渠道融资有利于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企业发展勿贪功求快;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狄娜对2009年中国中小企业的未来前景既谨慎又乐观
调整和提升的过程
目前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具体是怎样?哪些地方问题最严重?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狄娜坦率地表示:“2008年以来,从珠三角到长三角的中小企业相对来说,面临的困难比较严峻。为什么原来经济最发达、活力最强的地方问题最严峻呢?我个人认为,原因有三。第一,这些地区对外依存度较高。依存度越高,影响力越强。第二,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最近很多企业在现实中反映存在“用工难、用工贵”的情况。成本高也是影响和制约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三,是传统加工业。上半年的原材料成本涨得非常高。所以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今年的经济形势严峻,与这些因素都非常有关系。”
当记者将“最大的经济难关是否还没有到来”这一说法摆在狄娜面前时,她承认,“现在情况确实不容乐观。”但她分析道:“中央已经开始出招了,国家一直都在关心中小企业这块。对国家来说,中小企业遇到的问题是一个大事,也是一个挑战。眼下我们就是要借着国家对中小企业的调整和定位,对企业做好整合。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一直追求速度,还要学习科学发展观。”
狄娜说:“对我们的企业而言,科学发展观有3个方面:人文的、和谐的、绿色的。比如‘绿色’,对中小企业来说就是一个挑战,要做到‘绿色’得要很大的成本,这就是自我调整和提升的过程,当然就必须要看我们自身的能力。”
在狄娜看来,企业的亏损是按照各个行业的不同在受到影响并一点点在显现,但是国家上下各个机构和层面都已经形成了共识,都在积极出手,她相信中小企业的处境会慢慢向好的方向转化。
分层分类破解难题
至于如何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的困境,狄娜觉得要支持中小企业,第一应该从货币政策为主变为财税政策为主。这一点已有所体现。比如2003年全国人大就颁布实施了《中小企业促进法》——重点专项基金。这个专项就是专门支持中小企业的。中央财政非常努力落实,2008年新增了好几十个亿。可能有一半都用在担保上,缓解中小企业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这是一大块财政专项措施。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