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竞争力:新原罪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2日 07:55  《竞争力》

  王效金:一人贪变成一群贪

  2009年2月初,王效金被终审判处无期徒刑,与三鹿事件相似,获刑的还有一批高管,古井腐败大案也因此成为两会上的话题之一,并被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中央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专门提及。

  改革开放30年来,因腐败而倒下的著名企业家已经为数不少,但像古井集团这样,一人贪变成一群贪,拔出萝卜带出这么多泥的一窝案实属罕见。

  自从2007年4月王效金被双规以来,古井集团及其子公司20多名高管被相关部门调查,目前有11人因涉案被判刑。检察机关指控王效金的罪名均为受贿罪,行贿人多达20人,共计非法受贿人民币508万元、美元67万余元、港币5万元。而这11人也上行下效,不甘落后。

  揪出这一连串腐败链条,古井集团管理层几乎全军覆没,元气大伤,以至于现任董事长不得不在两会上大喊“古井集团管理者并不都腐败”。

  这个结局是王效金20年前所料想不到的。就在20年前,即1989年,王效金曾经因为“白酒革命”轰动一时,打下古井贡如今近50个亿的江山。

  当年,因为国家实行价格治理整顿,名酒呈现出了“三个不喝”:老外不喝、党政部门不敢(公费)喝、老百姓不喝(价格贵),名酒进入死胡同。古井也因此受累,加上此前的盲目扩张,困境尤其明显。这年6月份,酒厂已负债1790万元,产成品资金占压达5000万元。

  王效金大胆而聪明地降价,即降酒的度数与降价同步,以绕过国家对价格管制的壁垒,同时又避免因降价而给手中尚存有60度古井贡酒的商业客户带来经济损失,一举三得。当时,这一决策被同行们称为“王效金八级台风”。

  凭借着55度古井贡酒和超过一半的降价幅度,王效金的创举大获全胜,虽有对手迅速跟进,但利用时间差,古井仍抢得大片市场。此后,王效金又开创出 “保值销售”法,以销售量和品种为标准对市场进行重新组合,使古井集团在白酒行业大放光彩。

  1989至1996年,古井企业资产增长18倍,利润增长24倍。在白酒行业竞争十分激烈的1990年代,古井集团每年都能实现几亿元的利税。王效金也被业界喻为”中国酒界第一人”、”经营怪杰”。2006年,古井贡品牌价值经权威机构认定,品牌价值为56.4亿元。

  至此,王效金的故事听起来还像是张瑞敏,但与张瑞敏完全不同的是,王效金在经营的雄心和智慧之外,还有无尽的贪婪。

  通过经营、销售业务,王效金获得源源不断的贿赂;通过任用私人亲信,王效金把整个集团牢牢掌控在手中,独裁专断。11名获罪高管中,基本是他的亲戚和亲信。

  这种贪婪让他在与政府的企业改制博弈中大败,古井贡从1998年也走下坡路,而且坡度很高,到王效金落马时,古井贡职工已经处于半年生产,半年放假的状态,放假期间只发两三百元。

  2003年年底,王效金强行启动古井改制之路,即MBO,通过改制,王效金可以获得千万股权。此举遭到集团数千职工抗议。职工们认为,在公司有钱,国家有规定,政府有政策的情况下,王效金没有为职工谋福利,却孜孜于自己的利益分配。

  2004年9月,安徽省国资委要求省内地市的国资部门对国企产权转让情况自查,古井集团制订的改制方案因为有低估资产的嫌疑而被有关部门否决,改制转为100%股权拍卖。2007年4月,在与买家泰国国际饮料控股有限公司签约前夕,王效金被双规。

  这一年,王效金刚好59岁,成为中国新一任“59岁现象”的杰出代表。

  顾雏军:聪明反被聪明误

  顾雏军有两点至今是公认的,一是罪人,二是奇才。

  他早期的传奇在他刚入主科龙时,已经被媒体爆料多次。这位恢复高考的第一批考生,据说成绩极好,有上北大的资本,毕业后也没随波逐流,而是考上天津大学的研究生,并炮制出了震惊整个行业的顾氏循环,研制出了“格林柯尔”制冷剂,从此开始闯荡江湖。

  2001年底入主科龙电器让他一战成名,但也引来不少质疑。2003年5月收购美菱电器20.03%的股份,再加上当年7月的杭州西冷集团70%股权,之后冲击小天鹅、小鸭电器,彻底使岌岌可危的科龙扭转败局,转向鼎盛。

  鼎盛不全褒义,因为接下来就是衰败。科龙集团收购亚星客车60.67%的股份,2004年4月又收购襄轴股份29.84%的股份,使顾雏军成为引人瞩目的“资本狂人”,但离资本罪人的为时不远。

  随着朗顾之争的大暴发,从学者到媒体对科龙资金的来源与危机越发质疑,而顾雏军本人的回应却一如既往地狂妄,这使他本来就经不起推敲的成功之路漏洞百出,最终因虚报注册资本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和挪用资金罪三项罪名而获刑12年(执行10 年), 并处罚款680万元。

  龚家龙:江龙呛海

  2008年8月5日,民营石油石油大亨龚家龙因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受刑。之后不足一个月,2008年9月3日,其悄然出狱,只是物是人非。

  龚家龙曾因创办天发集团,获得“民营石油大亨”、“中国民营石油第一人”之誉。在其出狱之时,天发集团原本最灿烂的两颗晨星天发石油、天颐科技已经壳资四散,纷纷改性,可留给龚家龙的资产已聊聊无几。

  “龚家龙本身是个好人、能人,配得上‘民营油企第一人’这个称号,但民营企业家存在的问题几乎集于他一身。”与龚相交10年、其昔日的高参崔新生称,龚的问题在于曾为了发展而沾上政府背景,其后却开始转移资产,失去政府信任。

  法院的判决中可窥此一斑。公诉人称,2001年到2003年,天颐科技虚增主营业务收入5.84亿元,虚增支出4.71亿元,虚增主营业务利润1.13亿元,给股东造成重大损失。但最终的判决,法庭认为,股民的损失一果多因,对龚量刑时酌情从轻处罚,这与2007年2月龚家龙被湖北警方逮捕时的浩大声势泾渭分明,耐人寻味。

  [标题]宗庆后:明星要厚道

  娃哈哈与达能之争2007年初肇始,宗庆后自此就找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盾牌”,所有在他身上出现的问题,均可推给达能意图不轨。正如2008年4月,其涉嫌在十年间偷逃个人所得税近3亿,宗庆后称,这是达能“欺负我”。

  不过,在讨伐达能的同时,宗庆后也不得不承认,其确实存在2亿元人民币的税款迟交问题。在被税务部门请去“喝咖啡”之后,宗庆后称,2007年10月,他已补缴了大部分个税以及10年间的高额滞纳金,余额只有300多万。

  面对质疑,宗庆后和他派系下的高管,迅速将矛头对准了达能。“举报人是达能的人。”宗庆后因此称,“我不主动欺负人,别人也不要欺负我。欺负了,我会和他拼到底。”随后几天,宗庆后称达能是因为要挟娃哈哈不得,而出此下策。

  宗庆后还有一点没跟全国人民交待,他宣称达能小气,给他的奖励股股利只有4000万美元在,而杭州税务部门的调查却显示,真正的数额是7100万美元。

  宗庆后保护娃哈哈是全国人民都赞成和支持的,但作为明星企业家,宗庆后将逃税之后也怪罪于人就显得太不厚道,太不担当。

  乔厂长贪杯记

  2008年10月28日,贵州茅台原总经理乔洪案终于公开审理,被调查一年有余的乔洪对指控的两大罪名,即涉嫌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都基本上供认不讳。对于自己的罪过,乔厂长归结于诱惑太多,价值观偏离。

  进入茅台前,乔洪一路仕途顺畅,已升至贵州省轻纺工业厅副厅长,主管酒水行业。2000年初,贵州省轻工厅面临解散,此时恰逢茅台酒厂改制上市,乔洪刚好走马上任。

  没想到一直为官的乔洪在销售上也相当有才,全国专卖店、系列茅台酒,再加上定制、窖藏概念的推广,茅台酒渐成白酒极品。公司不仅迅速走出低谷,还一路称王。茅台酒的价格由1999年的168元上涨到2007年的358元,销售额也翻了好几番,茅台股价更是持续上涨,一度成为A股第一贵妇。

  面对垄断性的资源及销售环节的高额利润,乔洪自己也渐渐把持不住,在一批批淘金者面前贪杯,最终醉倒在功劳薄前,晚节不保。

  [标题]蔡文龙:错拿管家当东家

  2008年1 2月 24日,在王效金获刑之后不久 ,又一位徽商代表人物伏法。

  当日,安徽徽商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曾任安徽商务厅原副厅长的蔡文龙因涉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多罪并发,一审在巢湖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蔡文龙在全国算是鲜为人知,但在安徽,他是响当当的明星。他1998年10月接手安徽省物资集团时,公司累计亏损已达1个多亿,还有1.2亿元的呆坏账。但在其运作下,集团当年即盈利1167万元,之后连续三年利润均保持在5000万元以上,销售额由24亿元上升到70多亿元。

  2007年,徽商集团更是窜升到中国企业500强第199位,中国服务业500强第67位。

  与他的老乡王效金一样,蔡文龙的新原罪也是因为拯救一家国企之后,功高盖主,忘记了自己的管家身份,视公如私,侵吞国资。在徽商集团,蔡文龙一人独断,也一人独贪。

  蔡文龙与王效金都是标准的国企管家,本无原罪,而且与褚时健的时代不同,如今的国企已经有相对健全的薪酬体系和游戏规则,所以今日之罪并无客观原因可供推脱,都是主观、贪婪的新原罪。

  [标题]关国亮:懂保险却不懂董事会

  中国保险业是出强人的行业,关国亮也曾是其中之一。但这位强人如今变成了罪人。

  2008年11月25日,经过长达两年多的漫长博弈后,新华人寿前董事长关国亮案开庭一审,关国亮被指涉嫌职务侵占、挪用资金两项罪名,涉及资金额接近3亿元。

  8年前,年仅38岁的关国亮坐上新华人寿董事长之位,成为中国保险业最年轻的董事长。在其执掌新华人寿的8年里,不仅创造保费的高速增长,带领新华保险成功步入国内大型保险公司行列,还打破了国际寿险业“开业前5年不赚钱”的魔咒。

  但业绩惊人的背后,还有一个惊人的隐忧。在董事会不知情的情况下,关国亮违规运用保险资金进行房地产投资以及其他股权投资,历年累计金额约130亿元,最终导致新华人寿偿付能力严重不足。

  关国亮出事后,不少媒体称之为新华人寿股权之争的牺牲品,案件背后亦隐藏着中外势力的博弈,包括收购与反收购,持股与伪持股之争。但即便关国亮最后被判无罪,他也犯了一个大错,那就是拿董事会当摆设。引进股份制和董事会现代管理制度,其最大的一个初衷就是防治个人独裁。

  向德洪:电老虎挑战高压线

  向德洪是被双规的,双规之前,他是贵州打不倒的电老虎。

  向德洪,重庆万县人,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贵州电力系统工作。凭借着自己突出的领导能力和实干精神,从发电厂长等直至贵州电力公司总经理,成为贵州电力第一人。

  2000年,向德洪创立贵州金元集团,主营发电业务。从此,金元集团拿下了几乎所有的发电项目,几年内资产达到360亿元,迅速成为贵州电力第一企业。这个业绩是惊人的,但并不是源于德洪惊人的才华,而是他身兼政企一把手的双重身份。

  在2002年电力实施“网企分离”的改革之前,向德洪的身份与行为都算不上原罪。但从2003年起,性质开始改变。

  这一年,国家要求电力系统职工不得持有电力企业股权,但向德洪拒不执行,而这还只是一宗罪。向德洪以政企双重优势,将贵州所有优质发电项目悉数交给金元,显然有碍市场竞争,令五大发电央企忍无可忍,最终于2005年被免去贵州电力公司总经理一职,这已经算是最严厉的警告,但向德洪没有悬崖勒马,反而更进一步,在电力公司与自己的公司之间左右倒牌,这一下彻底触及了高压线。

  张荣坤:公路大王竟是原罪新秀

  荣誉与财富曾包围着福禧投资董事长张荣坤。

  头顶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名誉副会长、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华百位慈善人物”光环的张荣坤被誉为“公路大王”,在其案发前不久,福禧投资还发行了面值10亿元的短期融资券,开创了国内非上市民营企业公开融资的先河。

  然而,在张荣坤暴富生涯背后是成功地向上海多名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行贿的结果,通过行贿获得资金支持、商业机会和优质国有资产,并利用做假账等手段骗取社会资金,进行资本扩张。

  当真相大白时,人们才发现,这个“公路大王”完全是官商勾结、用国家资本“制造”出来的。2008年4月7日,年仅35岁的张荣坤以一审获刑19年、个人及公司资产16亿元被罚没的“悲剧结局”收场。

  成也云铜败业云铜

  邹韶禄——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董事长,因为是国家特殊贡献专家、全国劳模、教授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企管学博士而有“N高董事长”之戏称。

  出身于三代工人家庭的邹韶禄,当过知青,当过工人,在三家超大型企业:云锡公司、中国有色昆明公司、云铜公司任过职。自他1995年上任云铜算起,云南铜业15年内的积累超过以往30年。

  这样一位“N高董事长”2008年却意外落马,因受贿千万被判无期。

  同为云南的重量级企业家,邹韶禄的落马,似乎还有一些褚时健似的悲情,仍有点59岁现象的影子。

  其实不然,褚时健时代,中国的国有企业的现代薪酬体系建设尚未起步,否则,一个褚时健案也不会惊动中央,最后由国家最高领导人拍板方才定案。而如今的国企领导人薪酬早已基本与市场接轨,不少国企当家人的年薪已经动辄千万,更何况云铜与红塔还有一点不同,那就是云铜早已上市,多少钱都已经可以拿在明处。

  邹韶禄可以自比褚时健,但市场程度,尤其是法制环境已经今昔两重天。褚时健放在今天,反而很可能不会犯下邹韶禄似的新原罪。

  兰先德:从保健一号到地产病号

  在上世纪90年代,保健品绝对算得上中国的明星行业之一,但这个行业的企业家大多都是流星一闪,例外者不多,兰先德则是其中的一个。

  出身于四川贫苦地区的兰先德一向努力,在上海交大做讲师的同时,还从事科研:他和同事们发现了一种有益的菌株——这也就是后来“昂立一号”口服液的主要成分——为了把这个发现实现产业化,兰先德毅然下海。

  1990年,上海交大昂立公司成立。按照上海交大当时的规定,昂立公司股权属于学校,而经营权属于兰先德等创立者。不过,昂立公司被划为国有企业,却给昂立带来了无尽的发展机遇。

  当时昂立凭借国有企业的身份在上海如鱼得水,在上海的医院和学校等摆满了昂立产品,渠道优势非一般企业可比。保健品打开市场是比较困难的,昂立的产品一上市就受到如此的待遇,兰先德也明白其中的一些原因。

  经过飞速的发展,昂立成为中国保健品业的NO.1,1998年,仅是“昂立一号”的销售额就突破6亿元,在沈阳飞龙的姜伟与山东三株的吴炳新倒下之后,兰先德成为中国保健品业的新领袖。

  可是,这个被誉为保健品业“常青树”的昂立公司,这个被称为“长跑健将”的兰先德,选择了一条非正常的发展道路。

  由于昂立公司最初被定为国有企业,那么兰先德作为昂立的创始人之一,其话语权便达不到他所要求的程度。为了扩大自己的话语权,兰先德借公司制度改革和上市的机会,使昂立公司的股权多元化、复杂化,建立了有着复杂的裙带关系的“昂立系”。

  兰先德本人,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关系,牢牢坐稳了昂立掌门人的位置。

  当然,如果只是这些,兰先德算不得有什么大错。其实就在昂立上市后不久,国内保健品业的成绩出现重大下滑,而以此为主营业务的昂立集团也难以幸免,公司逐步陷于困境,这也是中国大多数保健品企业的路线图。

  不同的是,兰先德不愿意接受命运的安排。他决定转型,为公司另谋出路。

  兰先德选择的是房地产市场,这个判断很快得到市场的回报,初入房地产市场的兰先德很快便尝到甜头,兰先德更是意识到这个市场大有可为,一套房子不知道抵多少瓶昂立一号的销售额。

  兰先德进军房地产的心越来越大,在开发出上海松江施惠特创业中心、山水景苑商品房等房地产项目之后,昂立集团进一步加大投入,市场也正是好时候。2006年,交大昂立在地产上收获1.7亿元,比2005年增长886%,拉动了公司总体经营收入28%以上。2007年,在交大昂立的盈利结构上来看,房地产收益已经达到近80%,转型成功。

  但是,房地产业的水深是兰先德所始料未及的,加上2007年的房地产拐点到来,昂立集团显得有点措手不及,再加上房地产本身资本回收期长,很容易造成资金链的断裂,昂立困境突显。兰先德为了保住公司最大的赢利点,不断地拆东墙补西墙,不惜挪用公司主营业务的大量资金,最终闯下大祸。

  2007年底,一向荣耀上海滩的兰先德走向末路,他先是在昂立集团的换届选举中落选总裁,之后被上海市撤消政协委员资格。不久,又因受贿和挪用公款而被上海公安部门刑拘,据悉,刑拘这位保健一号的原因还有涉嫌在公司年报中作假。

  邱忠保:从飞天到下狱

  即便带着镣铐,邱忠保仍努力保持风度,得体的西装,整洁的银发,言语镇定自若。但“风度”用在罪人身上,正确的称呼已经变成“伪装”。

  邱忠保的伪装水平非同一般,此前二十年,他没给媒体透过一张个人照片,结果直到这位“飞天”系掌门人锒铛入狱,被折腾得血本无归的中小股东们还只能想象他的样子(罪人称为嘴脸)。

  2008年12月5日,将近一年的漫长审判后,邱忠保一审以合同诈骗罪、挪用资金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罚金100万元人民币,正式步 “格林柯尔”系的顾雏军和“德隆”系的唐万新的后尘。

  邱忠保1982年高中毕业,之后随父来到西安,1983年盘下一间门面房搞五金经营。1988年开始兼做家电生意,成立“飞天”家电五金经销部。“飞天”名号由此萌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