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揭秘地沟油黑幕:提炼者月收入超6000元(2)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5日 13:49  太原新闻网-太原晚报

  炸货油危害也很大

  本市回收且加工的“地沟油”,一部分销售给一些餐饮小作坊,绝大部分转而销往太原市区周边的其他郊县区。市区内使用劣质油的餐饮业主们,除使用“地沟油”外,还使用一种“炸货油”,即小饭店业主从收油贩手中购买,或直接是从大饭店购买的“炸货油”。经采访了解,我市不少大饭店将用过数次的油,以极低的价格卖给本市的一些餐饮业主。这种油虽然未经过地沟,但同样属于餐饮垃圾,人使用后易引发血黏稠、血脂高,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是不能再食用的油脂。

  我市一些大的餐饮企业的废油并不全是从“地沟”走。某大饭店的厨师长赵师傅说,厨房里的剩油基本分为三种:地沟油、炸货油和泔水油。所谓地沟油,就是炒菜的油底儿、刷锅水里的油,厨师基本上随手就倒进下水道了;而炸货油,是餐厅炸东西剩下的油,这部分油有时餐厅会收集起来,出售给废油回收商;泔水油就是剩饭剩菜中的油,基本上随着泔水一块儿处理了。

  据了解,餐饮企业炸食品用的食用油反复炸熟食物,最终还能剩出20%至30%的炸货油,即每公斤好油能剩出4至6两炸货油。这些炸货油,在许多餐饮企业都会被收集起来,再出售给废油回收商,回收商再把这些炸货油转手卖给本市的一些街边餐饮小摊贩,用于如油炸臭豆腐、炸油条、炒面皮、炒灌肠、打饼子等。

  记者粗探销售网

  经过连日来的暗访,记者手里掌握了几个油贩子的手机号码,以串串香、烤鸡店、面包房等不同身份与之联系。油贩子都十分机警,要几经周折,多次盘问,才能言归正传,答应给送油。

  记者与一位姚姓油贩子电话联系,称自己是开糕点面包房的,想买一些油。对方先是说他不是卖油的,打错了;之后记者再打过去电话,攀谈起来,十分诚恳地说,自己是小本生意,刚开业,确实需要一些能做糕点面包的便宜油,以降低成本。此时姓姚的男子说,他是做油生意的,但他的油都往外地送,是大批量销售,一次订购至少百公斤以上的生意才做,市内小作坊的生意他一般不做,不过他可以推荐别的油贩与记者联系,随即便把电话挂断。记者再打电话,对方始终无人接听。不一会儿,一个陌生号码打到记者手机上,接通电话牞一位操着河北口音的男子问,是否要买油?用量多少?用油做什么用?店铺在哪?以前送过货没有?记者一一耐心回答,确实盘查得差不多了,才言归正传,问要多少油?终于盘查过关和讨价还价后,记者订下7.6元/公斤和8元/公斤的油各4桶(每桶40公斤),送到千峰北路中奥商城旁边一条巷子里的面包房,油到付款。

  约好傍晚送到,才下午3时许,记者的手机铃声响起,对方称油已送到,让接货。仓促间记者赶到现场,只见路边的电线杆下停着一辆蹦蹦车,拉着两层塑料油桶,司机正坐在车上抽烟。由于未与有关部门联系,不能执法检查,想记下车辆牌照号码,却是辆无证的农用三轮车,只得望“油”兴叹了。看来,连接油贩子和小餐饮业主之间的供销网络是存在无疑的。这样的销油渠道记者手中还有至少三条。

  日前,记者又佯装收购炸货油,走访了我市几家大型酒店,发现确实有饭店将炸货油批量出售。位于水西关的一家大酒店,记者以炸油条、炸麻花业主的身份,询问该酒店是否出售炸货油。该店一负责人称,炸货油确实有,但该酒店已与一收油商签了合同,不再他卖。经过多方了解,记者问到一收油商的电话。电话中,该收油商操着一口临汾口音说,他手里有炸货油,每公斤2.5元,若需要,市区范围内,他送货上门。

  “地沟油” 的警示与反思

  记者曾想进入厨房,目睹“地沟油”重返餐桌的过程,一位厨师朋友说,根本看不到。因为,中国饮食的习惯以烹为主,劣质油的油温不高,达不到300摄氏度的油温,炒出的菜不香。所以,稍微注意点的厨师即便用“地沟油”,也是勾兑起来用,只有实验室鉴定才能知道谁用了“地沟油”。记者将买到的地沟油样品送到省疾控中心进行化验,结果显示,油里确实含有砷、铅、黄曲霉素等对人体有害成分。

  据专家分析,“地沟油”中剧毒的黄曲霉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质,人和动物若长期摄入黄曲霉素,100%会患肝癌,还可能引发胃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癌肿。另外重复加工的“地沟油”中还含有大量的甲苯丙醛和磷(来源于餐具洗涤剂),人体一旦食用,将会破坏白血球、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全身癌变。其中含有的砷、铅在短期内就会引起头痛、头晕、失眠、乏力、贫血、消化不良、剧烈腹绞痛、中毒性肝病不适等症状。特别是儿童,若长期食用将产生体重减轻和发育不良的严重后果!炸货油危险程度堪比“地沟油”。所以,专家警示,街头小店的油炸羊肉串、炸鱿鱼、炸油条等尽量少食用或不食用。

  记者就“地沟油”的问题,曾与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学府的化学和食品工程方面的教授进行探讨,结论毋庸置疑,政府必须严打,捍卫食品安全。

  据太原市环卫科研所高级工程师姚俊花介绍,我市现有登记注册的饭店、酒家近5000余家,还有近7000家未经注册的招待所、食堂、大排档、早餐供应点,全市日产餐厨垃圾近500吨(按每万人每天1吨计),餐厨垃圾总产量18.25万吨/年。日产生的500吨餐厨垃圾中,85%被个体户回收。目前,太原市人大、太原市环卫部门正在征求工商、执法、食品、卫生监督、建管、财政、餐饮服务行业、供餐单位、学校食堂、街办等单位和部门的意见,积极出台、起草《太原市餐厨垃圾管理规定》,使餐厨垃圾治理有法可依。

  “地沟油”虽然不是毒品,但其危害有目共睹,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监管不到位、打击乏力显然是其得以生存的原因之一。希望质监、工商、公安、卫生等职能部门携手出重拳,根治这一顽疾。

  “地沟油”问题也并非我国一家独有。在上世纪 60年代,日本也出现过“地沟油”问题,之后得到解决。严格的立法和执法固然是原因之一,但还有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日本政府高价从专业回收公司手上收购地沟油,将其提炼用作垃圾车的燃料,既变废为宝,又有效地解决了“地沟油”问题。这一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记者 张卫忠 郝晓炜本版摄影 牛晨阳)(来源:太原晚报)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