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违法“约谈风暴”
2010年底到2011年初,国土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三轮违法用地的问责行动。截至1月7日,国家土地督察机构派驻全国的9个督察局全部启动土地违法问责,对土地违法严重的9个市县政府一把手进行约谈。至此,国家层面约谈的市县已达到20个。
伴随着全国媒体的高度关注,这些城市以及这些被约谈的一把手们随即被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本刊记者在一定范围内的调查中发现,处于“约谈风暴”中的一些城市,多多少少存在一些违法的“共性”。比如说,不少官员都表示:中央和省里的重点项目不可不上,而行政审批程序又跟不上节奏,只好边建边批,造成大量的违法事实。一些地方的官员表示:不可能让我给省委书记发停工令;还有一些地方的官员则直呼其冤。而在吸取教训的时候,他们也少不了进行更多思考,并且对政策的设定、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约谈风暴”也给地方的民众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一些问题更加集中地呈现出来,以此为契机,地方政府或许可以更加清晰地看见和更加认真地反思:怎样才能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上找到更好的平衡点。
“约谈”风暴眼中的山西大同
造城运动的大刀阔斧,城乡的急速变化带给人们思想和情感上的冲击尚未得到缓冲和适应,在这个节骨眼上,“约谈风暴”无疑对民众的心理造成了连锁反应的刺激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伊曼 | 山西大同报道
1月5日下午,大同市长耿彦波被国家土地监察北京局局长李永杰约谈。讨论2009年度土地卫星图片(卫片)执法检查中大同市存在的问题,这是全国第9次卫片执法检查第三批次北京局的约谈项目之一,与前两批次不同的是,众多媒体列席会议并作了详细的现场记录和报道。
“风暴”来袭
会议结束后,他们在吃晚饭的时候,耿彦波就已经看到电视新闻在对这次约谈进行播报。他当时并没有太在意,忙着赶赴福州去谈一个早已约好的项目。
当飞机在半夜里抵达福州机场,他刚一打开手机,全是短信提示。当时还搞不清楚状况的耿彦波就给市政府秘书长打了个电话,问出了什么事。这才知道---电视里在滚动播出,媒体已经炸开了锅:大同市因为179宗土地违法而被列为了一个典型,大同市长在约谈中沉重的检讨场面也已经成了热点新闻。
1月6日在福州做完工作以后,耿彦波又赶往了深圳,去谈一个农产品市场的招商引资项目。
“深圳的农产品市场搞得很好,我们已经建立上了联系。”耿彦波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本来还打算要去上海,结果看家里已经吵得不行了,就赶紧回来了。”
这个时候,大同市的气氛的确非比寻常:在百度的“大同吧”和“耿彦波吧”里,民众开始热议这一次国土违法事件。作为全国知名的“造城市长”,在大同拥有众多“粉丝”的耿彦波原本已经是风口浪尖的“明星”人物,他主导的城市改造工程一直以来也有一些质疑和非议。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很自然地将大兴土木和土地违法联系在一起了。
“挺耿派”开始在网上发动新的签名运动,希望支持和保护市长。一位本地艺术家甚至要举办《挺耿专版》摄影展,旋即遭到另一些“粉丝”的反对,他们认为“约谈”并不严重,不能把事情闹大,反而让大同市被动。
“倒耿派”网友以此作为“倒耿”的铁证,支持问责。
也有不少人发帖表示“失望”。觉得市长辜负了大家的信任,说他正面形象刚正不阿的背后,原来也在搞着违法的事。
耿彦波回到大同以后,立即参加了一些电视新闻活动,向公众传递“一切正常”的信息,稳定民情。他表现出来的处变不惊,让其“粉丝”们或多或少感到了一些自信和安稳,几天以后,网民激动的情绪趋于平稳。
大同市国土局局长潘志中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事情的确不是民众想象中的那样。
卫片检查的前因
潘志中告诉本刊记者,这一次卫片检查从2009年的8、9月份就已经启动。2010年2月的时候,图斑就已经出来了。各地都根据图斑进行对照、检查。当时对照图斑,有违法地块179宗,面积12181.57亩。
在这些违法用地之中,占用耕地面积为9608.13亩(不包括160.7亩未供即用违法用地)。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项目占用土地8835.51亩,达到92%。
在1月5日“约谈”时,国家土地监察北京局局长李永杰提出:交通运输违法用地和工矿仓储违法用地,是山西大同市违法用地的突出问题。
同样,根据2010年10月30日大同市人民政府已经就此问题上报国土资源部的《情况说明》,违法用地发生的第一位原因,就是“煤矿、运煤通道、高速公路情况”:
“2008年1月,因南方罕见冰雪造成全国缺煤缺电,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到大同要求加快煤炭生产、加快煤炭运输,特别是要从公路铁路运输上把国家产煤区的煤运到全国各地。因此,多产煤、多运煤、多发电成为我市头等政治任务。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铁道部以及山西省人民政府、省交通厅、省公路局等部门为此积极部署,在我市紧急布置了二千万吨煤矿、大秦铁路改复线工程、大同新荣区公路外运煤通道和荣乌、大呼高速公路共6个项目,并着手立即上马,仅这几个项目占用耕地面积就达7631.69亩,为我市全部违法用地数量的79.4%⋯⋯对这些项目,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市也尽全力支持,各级国土部门无法对违法用地要求停工,但是我们市县两级政府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地履行了职责,并在2009年下半年就将同煤集团同忻煤矿、荣乌高速公路(灵丘至山阴段)、大呼高速公路的用地审批件上报给国土资源厅,按照边补边占做好了占补平衡方案,给农民的征地补偿、社保资金也已全部到位,但至今没有批复⋯⋯”
潘志中对本刊记者说:“国家级和省级的重点项目都必须要做,并且立即要做。但是国务院批地,一年只能报一次,报完批完以后还得做实施方案,再报到省政府去批,批了以后回来才能供地。而这些大项目大工程,还要改设计、预算决算,不可能在一次报批完成。全国卫片检查下来,这种情况很普遍,全国重点项目都造成了违法了,量非常大。所以我们都达成了共识,在卫片检查中,国家级和省级的重点项目不应该算做违法。于是国土资源部就设立了一个期限,在2010年6月30日以前,凡完成上报的,就算数了,认定为合法。山西省在6月23日召开市长紧急会议要求整改到位,要求7月25日以前上报,我们是7月13日报的。但最后是按照6月30日‘一刀切’,我们已经批了的项目都没有算进去,认作违法了⋯⋯”由此,造成了数据呈现出来的“严重超标”。
地方政府的“两难”境地
除了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项目,大同市自己的项目有1200多亩地涉及违法。这其中,有机场改建工程用地,为棚户区、廉租房配套的道路用地,以及少量宅基地占用耕地等。
国土局长潘志中告诉本刊记者,这其中,像机场改建工程、医院、廉租房建设均属于4万亿拉动内需的计划,也是必须立即做的。其中多数项目在整改阶段也已经依据年度计划指标批了,但还是有个别项目迄今没有批。
以机场为例。他说,机场建设必须要做环评,而环评必须有一年四季的数据,很严格,到现在为止,环评都还没有做完,环评没做完就不能报批土地。但是,从2008年立项开始,中纪委、住建部等单位的联合调查组先后来了大同6次,来看开工了没有—— 国家给了你钱,你不能放着不用,必须马上开工。地方处于两难境地,不能不动工。
潘志中说:“除这些以外,我们的确也存在一些监管不到位造成的土地违法,比如说一些农村的宅基地占用耕地,这次约谈对我们也是一个警醒。大同市在发展过程中不能说不存在违法用地,也不是不存在老百姓反映的有关问题,我们应该深刻吸取教训,悬崖勒马也好,快速改正也好,同时也希望获得谅解和支持。”
他告诉本刊记者,对于责任人,大同市也会给予相应的处理,他自己也会请求给予处分。但是他强调,这些违法占地里面,并没有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利益,或者严重违反国家政策的情况。没有涉及建别墅、高尔夫球场这样性质的违法用地。涉及问责的人员,也都是职务性违规,存在管理责任、审批程序问题等。所有的问题,他们都已经向上级部门汇报,国土监察部门的同志也已经都了解清楚了。
“并不是像传说中的那样,还有调查组在大同问责督查。”他说。
大同市长耿彦波对本刊记者说:“约谈不是坏事,从这个事情中,我们要吸取经验教训,任何时候都要严格执法,任何时候要把事情办好。”
他说,从当下的国情来看,土地严重减少,耕地严重减少,不控制也不行。中央对土地的控制,是个大事,是关系我们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现在又是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我们都希望把地方经济发展起来,所以,在现在这种土地紧缩的情况下,既要保护资源,又要保障发展,要找到一个结合点。
他告诉本刊记者,违规是个普遍现象,只是多与少的问题。很多项目如果一步步审批,肯定走不完。早在2008年的时候,建设部开过一个市长培训班,他当时去参加了。当时,好多市长都在反映这个问题:“你不能老让我们一边干活一边违规,我们批个规划,审批时间很长。一个规划好几年批不下来,城市不能停滞啊⋯⋯”
这一次卫片检查整改的时候,他也已经向相关部门提过建议:对于一些国家级重点项目,能不能“双规合一”,连项目带土地一起下来,这样既提高行政效率,也降低执行成本。而近两年相关部门也在调整,实际情况也正在改善。
他告诉本刊记者,对于这次土地违规的事实,他深刻反省,同时保证,大同市没有一分地的违规涉及商业性的地产开发。
“这根本掩盖不了,卫片是最真实的,你要有一点违规,暴露无遗。”他说。
约谈风暴的“蝴蝶效应”
“市长被约谈”的消息在大同市成为热点话题之后,各种焦虑情绪开始在民众当中蔓延。
某煤炭企业的员工李某和他的同事们向本刊记者表达了这样一种不安:按照新闻里公布的土地违规数量,他们非常担心自己的安置房属于“违规”建筑,甚至担心大同市房管局核发的房产证也是无效的。他们问本刊记者:“为什么大红本在省厅查不到备案?为什么批号在网上查不到?是不是假的?”
在一些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小区,刚刚入住尚未拿到房产证的居民们更是感到忧心,他们多多少少都担心违规建设的土地涉及到自己。因为毕竟,在大同市的城区内,随处可见大规模的工地和塔吊,到处是新建的房屋和正在拆除的平房。
更多的民众担心耿彦波被调走,不管是支持他的人,还是不支持他的人。在他们看来,现在大同正处于一个节骨眼上,如果突然政府换届,这一届认可的东西,会不会被下一届推翻,许多工程会不会变成半拉子工程?
出租车司机张某告诉本刊记者:“以前很多年,大同都没发展,城区许多居民都住着平房。现在大规模的改造,新建了安置房,虽说是一平米换一平米,但群众普遍都会多贴很多钱进去。年轻人或许愿意住得好一些,但许多年纪大的的确就缺少经济能力。如果到最后这些房子又全部被认定为违法,那老百姓找谁说去?”
在耿彦波被约谈之后的1月9日,西城区惠民里小区,65岁的居民司某和十多个来自各个地方的拆迁安置户聚集在一起,高声谈论着“约谈”问题,讨论着政府的主要官员是不是会被处分。司某说:“如果中纪委的下来调查,问起我的话,我一定会为市长求情。”
“约谈”事件带来的后果,在大同市的干部群体中,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听闻全国舆论对大同政府的一片指责声之后,大同市政府退休干部冯天林忧心忡忡地对本刊记者说:“从历史上来讲,改革派都没有好下场。”
他说:“大同的历史欠账太多,一直都没有发展起来。”但是,他告诉本刊记者,这一届政府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切切实实的改变,大同几乎每年变一个样,以前严重的污染也得到治理了,人们对政府重拾信心。一个官员,只要不贪,勤勉,就已经让民众刮目相看;能够真的给大同带来改变,就更满足了多年来大同人的心理需要。
冯天林说,只要做事,就会有争议,就会有人骂。但是希望大家都能够理解和支持,给大同一个发展的机会。
“信息不对称”的矛盾
在“约谈”之后,御东新区的建设成为另一个话题焦点。56平方公里的御东新区建设刚刚进行到一半,南郊区原来的一个水泊寺乡,在3年时间之内整个被改建成为一个新的城区,耕地已经被占用,部分宅基地也被拆迁建了公路。新城主体已具雏形,但尚有一半工程未完。
原本对大规模建设城市就持怀疑态度的民众,这时更坚信这些“大手笔”动作必定违规,并且后果严重。他们对本刊记者说,如果要问责,比如说中止这些项目,那对大同造成的损失可就太大了,会整个变成一个烂摊子。百度贴吧上,人们已经开始预测:下一年,哪些项目可能会减缓。
也是在1月9日这一天,水泊寺乡放羊的农民王某等人也向本刊记者诉苦:“我们的房子,拆了两年了,还没给安置,耕地也被占了,下一步该怎样也还没个着落⋯⋯”
在新建城区空旷的大街上,羊群和牛群时而穿越而过,已经被毁的农地上竖立着一片一片的塔吊。构成了一个别样的新城区画面。
而沙岭村、齐家坡村的村民们,也对耕地被占表示不满,而且他们认定:在合法的征地之外,政府有少批多占,把土地卖了做开发的情况。
他们不太认可政府“我们是为你们好”的建设初衷,至少到目前为止,他们认为改造只给他们带来了损失,还没有带来好处。他们还向本刊记者表示,对于放弃土地和农耕的传统生活方式,他们不是很情愿。
造城运动的大刀阔斧,城乡的急速变化带给人们思想和情感上的冲击尚未得到缓冲和适应,在这个节骨眼上,“约谈风暴”无疑对民众的心理造成了连锁反应的刺激。尽管市长耿彦波及国土局长潘志中都一再解释,古城改造的安置房、御东新区的用地没有违法,那是早就批了的,与这次检查无关,并且都在预期的进程中正常推进,但他们也承认,官方和民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已经带来了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
湖北随州:压力很大,也有点冤
随州市长刘晓鸣:教训十分深刻,值得充分警醒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金明大 | 湖北随州报道
“市政府一定深刻反思,加强措施,逐一整改,严格管理。”面对众多严肃的面孔,随州市市长刘晓鸣一字一句地表示。
这一幕发生在2011年1月5日。当日,国家土地督察武汉局召开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约谈会,湖北省随州市市长刘晓鸣被约谈。
这是继2010年底全国启动土地违法问责后,地方督察局展开的新一轮约谈。对于此次约谈,随州市官员坦言“压力很大”,同时也“感到很冤”。
约谈现场“气氛凝重”
约谈会是1月5日下午举行的,地点位于国家土地督察武汉局会议室。
参加本次约谈会的,不仅有国家土地督察武汉局的领导和随州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还有湖北省政府、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的相关领导,多家媒体也被邀请到了现场。
随州市国土资源局总工程师沈正刚也参加了此次约谈会,1月11日,他向《瞭望东方周刊》透露了约谈会的相关情况。
当时,国家土地督察武汉局和随州市的领导分坐两侧,隔桌相对。那边是严厉批评,这边是深刻检讨,“双方表情严肃,现场气氛凝重”。
首先,国家土地督察武汉局副局长高伟通报了随州市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情况,要求随州市对违规违法用地抓紧认真查处整改、坚决遏制违法用地势头。
接着,随州市市长刘晓鸣汇报了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整改查处工作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发言中,刘晓鸣承认随州市政府对基层政府和企业依法依规用地要求一般化,管理不太严格、不太具体,对从严执法、从严查处工作抓得力度不够、措施不太到位。
刘晓鸣还承诺,对约谈中指出的每一个问题,他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确保每一寸土地的使用都合规、合法、高效、利民,“市政府一定深刻反思,加强措施,逐一整改,严格管理。”
随后,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杜云生、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骆新华分别作了表态发言,要求随州市及全省各地“吸取教训,各自反省”。
会上,国家土地督察武汉局局长王广华受国家土地总督察的委托,作了约谈讲话。王广华对随州市违法用地的行为提出严厉批评,要求随州市认真整改查处问责,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并提出了相关要求。
“压力很大!”说起参与本次约谈会的感受,随州市国土资源局总工程师沈正刚这样告诉本刊记者。约谈对各级政府和土地部门都是一种警醒,能够推进地方依法规范用地,提高工作效率。
“虽然都是熟人,但是都很严肃。”参加约谈会的随州市国土局法规与执法监察科科长闵宪中也向《瞭望东方周刊》证实。
重点项目问题突出
随州市市长刘晓鸣为何会被约谈?一位与会官员透露,随州市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比例超过了国家三部委规定的问责“底线”。
根据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2008年6月1日颁布实施的《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第15号令),土地管理秩序混乱,致使一年度内本行政区域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的,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和其他负有责任的领导都必须被问责处分,而随州市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比例达到了16.41%,超出了上述问责“底线”。
2009年度国土资源部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结果显示,随州市土地违法严重。随州市实际新增建设用地10293.6亩,其中耕地6852.76亩。违法用地26宗、面积1387.79亩,其中耕地1124.59亩,违法占用耕地比例为16.41%,月平均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在同类地区中排在前列。
随州市市长刘晓鸣在发言中披露,涉及违法占用耕地的,不仅有个人行为,甚至还包括一些国家、省、市重点项目。
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的随州火车站及配套工程,涉及违法占用耕地243.42亩,占违法占用耕地的21.65%;湖北省发改委批准立项的随州白云湖水库项目,涉及农户搬迁还建占用耕地100.43亩,占违法占用耕地的8.93%。
而总投资13亿元的湖北晶星科技股份公司多晶硅项目,是随州市重点项目,其二期项目建设占用耕地379.22亩,占违法占用耕地的33.72%。
刘晓鸣称,随州2009年度违法用地占比较高,充分暴露出了随州市在土地管理上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教训十分深刻,值得充分警醒。”
不过,在介绍基本情况时,刘晓鸣还是用“五个加强”进行了“自我肯定”:“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土资源保护的基本国策,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耕地保护、加强开发整理、加强执法监察、加强卫片执法检查,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约谈制度比较“给力”
发言中,随州市市长刘晓鸣坦言,通过这些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和约谈,使自己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的极端重要性。
随州市官员透露,约谈给随州市领导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市长要做深刻检讨,他心里会好受吗?”
据了解,1月14日,刘晓鸣将主持召开全市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整改和2010年新开工项目清理工作会议。市政府将与各县区政府、市国土局将与各县区国土局签订责任状。
随州市国土局法规与执法监察科科长闵宪中告诉本刊记者,截至目前,随州市26宗违法用地全部立案查处。
其中,移送纪委、公安机关追究责任5宗,移送法院申请执行9宗,没收地上建筑物2宗,政府无偿收回1宗,已经结案3宗,已补办用地手续3宗,拟补办手续3宗,待补办手续4宗。
来自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的消息,1月10日至17日,湖北省国土厅将对2009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进行验收。
采访中,受访官员对土地违法约谈制度都表示肯定,闵宪中认为,约谈制度“很有震慑力!”
发端于2007年的土地违法约谈制度,是依据三部委2008年制定并施行的《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对土地违法严重的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处理的一种方式。
对此,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曾表示,通过约谈,面对面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面对面地开展督察,面对面地商议整改,有助于督促各地尽快查处整改违法用地,同时也是对干部的警示和爱护,防止大批干部倒在问责红线上。
随州官员“感到很冤”
在肯定约谈制度的同时,受访的随州市官员普遍认为随州不该被问责,“感到很冤”。
随州市国土资源局总工程师沈正刚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就曾五次提到“觉得冤”。
沈正刚表示,2009年度卫片执法检查的时间段选取不太公平,“太长了。”这样就容易把其他年度内的违法用地情况累加到2009年度里。
2009年度卫片执法检查,时间段本应是一年,即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底,而实际上,随州2009年度卫片执法检查的时间却是2008年8月到2009年11月,“长达16个月”。
另外,卫片检查发现的违法用地项目,有的后来已经办理了相关手续,时间就在2009年12月,比卫片检查仅仅晚了几天,“就差了几天,你说冤不冤?”
例如,湖北晶星科技股份公司的多晶硅项目,其二期工程是扩建项目,占用耕地300多亩,因修编规划影响了报批时间。他们是2009年12月9日获批的,而卫片执法截止时间是2009年11月底,仅仅晚了9天,“如果除去多晶硅项目占地,随州市违法占用耕地比例仅为8.39%,远远低于15%的问责标准。”
随州市国土局法规与执法监察科科长闵宪中也告诉本刊记者,作为违法占地项目之一,湖北凯龙化工集团广水瑞达分公司项目也于2009年12月28日获批。
随州市市长刘晓鸣也在约谈中提到,多个涉及违法用地的项目后来相继获批。
随州火车站及配套工程,涉及违法占用耕地243.42亩,目前已批复使用耕地171.16亩;涉及农户搬迁还建占用耕地100.43亩的白云湖水库项目,目前已被正式批复。
沈正刚向本刊记者介绍,随州火车站及配套工程是国家重点项目,项目批了,土地没批。因为它涉及武汉、孝感等六个地市,“要批,全线一块儿批。”
虽然土地没批,2006年,火车站主体开工建设,2008年竣工;站前广场2008年开建,2009年建成;作为配套工程,通站道路(迎宾大道)也于2009年3月开工,同年8月建成使用。
“火车站项目是国家重点项目,又是铁路系统的项目,我们地方政府有什么办法?”对于随州因火车站项目违法占地而被问责,沈正刚感觉很冤,也很无奈。
沈正刚透露,后来,为了“改正错误、以示决心”,随州市自己筹资1000多万元,完备了迎宾大道等项目的用地手续。但是,随州火车站及站前广场虽然已在2009年建成使用,但其占地手续至今未批。
沈正刚说,截至目前,多个项目用地手续已经获批或部分获批,整改及时到位,不应再被问责。国家土地督察武汉局也了解到了这个情况,他们表示,“追责可以减轻,约谈必须进行”。
不过,有国土系统人士对沈正刚的说法进行了反驳:国家明文规定占用耕地要进行报批,未批先建就是违法,就应该受到问责。补办手续只是一种补救措施,并不能改变“未批先建”的违法性质。
1月11日,本刊记者两次联系随州市市长刘晓鸣的秘书邱某,希望采访刘晓鸣,结果被告知“本周可能没有时间”。
当地群众另有说法
在随州采访期间,本刊记者来到涉及违法占用耕地的几个项目所在地,实地调查相关情况。
2005年,武襄铁路移址建设复线,随州新火车站地址被确定在随州市城东新区熊家村,那里正是熊家村五组的耕地。
2006年,随州新火车站开工建设,熊家村五组村民的耕地被征占。
1月10日下午,熊家村五组一位姓胡的村民告诉本刊记者,火车站占他们的地原来都是水稻田和甘蔗地,被征占时每亩补偿青苗费800元到1200元,土地补偿金由村民平分,每人能拿到25000元左右,“实际上拿不到这么多钱,市里、区里都要提成一部分。”
村民们还说,火车站附近占用耕地不止243亩那么少,不仅仅是火车站和迎宾大道占用了耕地,附近大片耕地也被占了,据说是搞开发。
村民们听说,将来,火车站附近要建酒店、超市、医院、汽车站等,不仅占用了村民的耕地,连村民的宅基地也被占了,强制村民搬迁。
本刊记者在熊家村看到,火车站西侧大面积地块已被整理,包括一些居民住宅,已经被拆。
熊家村村民称,那是该村六组、七组、九组的房子,都是这两年被拆的,村民们被迁入还建房居住,老村子已经拆了,空出来的地一直闲置在那里,不知道将来做什么用。
熊家村六组原组长卢仁和则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站前大道、迎宾大道、编钟大道和青年路围起来的面积有500多亩,据说将来要建商业区和公园等。至于有没有用地手续,有没有被批准,老百姓都不知道,“他们也不让看。”
而在随州市市长刘晓鸣发言中提到的白云湖水库农户搬迁还建项目所在地,随州市城南新区涢水社区,村民们也对刘晓鸣所称的“违法占用耕地100.43亩”表示质疑,“不止这么多,至少有160多亩耕地。”
涢水村村民高尚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涢水村为了给碧桂园项目腾地,村民被集体搬迁,涢水社区就是村民的还建社区。
涢水社区2007年开始动工,目前已经完全入住。居民主要来自原涢水村三、四、五、六组村民和风光一组的村民,“涢水社区占的地是风光一组的。”
高尚明向本刊记者透露,涢水社区原规划占地490.5亩,实际占地600多亩,而村里征用风光一组的土地多达800多亩。多出来的土地被开发成了高层住宅,对外销售。
虽然风光一组被占土地有山有田,但耕地绝对不止市长刘晓鸣所说的100亩,至少160亩,“我们找专业人员绘过图纸估算过。”■